(共25张PPT)
8.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摸不着。
记录时间的工具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字词学习
掸 踪 迹 装 置 烘 烤 腐 蚀
沙 砾 山 麓 沟 壑 龟 裂 帷 幕
海 枯 石 烂 浑 浊 刨 刮 楔 形
dǎn
zōng jì
zhuāng zhì
hōng kǎo
fǔ shí
shā lì
shān lù
gōu hè
jūn liè
wéi mù
hǎi kū shí làn
hún zhuó
bào guā
xiē xíng
多音字
形近字
词语解释
思考
【踪迹】
【山麓】
【沟壑】
【胶结】
【龟裂】
【帷幕】
【腐蚀】
行动所留的痕迹。
山沟。
山脚。
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裂开许多缝子。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整体感知
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1-4)
(5-29)
(30-31)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独立成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8)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启下
启下
承上
承上启下
思考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文章开头引用一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引用诗歌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
既照应了题目,引出了说明对象,
同时也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
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了文章
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钟表和日历。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铜壶滴漏。
精读细研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岩石有着怎样的运动规律?
精读细研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岩石
石子
沙砾、泥土
沉淀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有何用意?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精读细研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
为下文说明岩石的生成打基础、做铺垫。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精读细研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
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精读细研
1.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2.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
3.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
4.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5.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精读细研
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解析】A项中,“棘手”的“棘”应读“jí”。C项中,“龟裂”的“龟”应读“jūn”;“慰藉”的“藉”应读“jiè”。D项中,“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D
【解析】D项中,“丙”应当是“柄”。
拓展探究
关于时间的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课后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示例:
我陶醉于春天的风,它轻柔稚嫩。它为春天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增添了一份和谐和宁静的美。我喜欢春天到野外去品尝春的味道。闭上眼睛,若有若无的风拂过我的脸,在我的脖颈中呵着气,中间还夹杂着花朵和泥土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我追逐着春风,与它嬉戏,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