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草原上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7 11:2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初学歌曲《草原上》;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二分和四分节奏)
7、听音乐,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蒙古人,唱唱蒙古歌。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教师简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及作品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了解内容。
3、欣赏《草原放牧》,边听边想:在音乐中,两个小姐妹在干什么,她们的心情怎样?
4、听完,学生交流想法。
5、分段听,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绪。通过听、画、议的方法来完成。
四、欣赏蒙古舞蹈,进一步感受风格特点。
1、欣赏并留心观察:蒙古舞蹈的特点?
2、交流。
3、学跳蒙古舞。
五、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今天的内蒙古音乐之旅就和大家说再见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草原上》;唱准3、5、6三音的音准并会听唱和编歌;欣赏《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着歌曲《草原上》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继续学习《草原上》。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感受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和蒙古音乐的特点,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
今天,在《草原上》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内蒙古音乐之旅吧。
1、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观察歌曲旋律:出现最多的音是谁?其次呢?
3、用柯达伊手势法唱准三音的音准并做“听唱练习”。
4、跟着老师模唱曲调。
5、用“3、5、6”三个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三、欣赏《草原巡逻兵》。
1、导入:听,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一群英勇的巡逻兵正快马加鞭的过来了,让我们听听看,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巡逻兵?
2、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学生发表言论。
3、请学生模仿巡逻兵们骑马飞奔。
4、师:除了用形体动作来表演以外,还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哪些方式来模仿骑马或马蹄声呢?(引导用打击乐器或嘴巴或天然乐器来模仿),由学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或者用环保乐器,创编节奏,分组练习。
5、创编节奏展示。
6、导:让我们模仿巡逻兵们骑着快马,去大草原看看。(听《草原巡逻兵》主题曲。)
听,巡逻兵们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情绪是怎样的?
7、紧接着的一段音乐的情绪与先前的有什么不同呀?这段音乐又让你想到怎样的情景呢?(《草原巡逻兵》的第二段主题,学生发言------)
8、比较这两段主题哪一段更有骑马的感觉,为什么?
9、继续听完全曲,结尾部分的强弱变化又让你联想到什么?(放《草原巡逻兵》结尾部分,学生发言------)
10、再听全曲,请同学们做出相应的骑马动作,但要注意有强弱的变化呀!
11、听完音乐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背景音乐《草原巡逻兵》)
12、师生共同介绍“笙”。我们今天听的由笙 ( http: / / www.21cnjy.com )吹奏的《草原巡逻兵》是一首内蒙古乐曲,但其实“笙”这一乐器多数用在瑶族和侗族的音乐中,而内蒙古的特色乐器是“马头琴”。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课后作业:回去再找找,还有哪些用不同乐器来表现内蒙古音乐的乐曲,可以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唱一唱、动一动。
师生随音乐《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边唱边律动。
2、说一说
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站在了《草原上》,草原上有些什么呢?
生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 )
师谈话:通过小朋友们的讨论,老师知道你们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领略了大草原上草儿青,羊儿肥,人儿喜的美丽景象,小朋友们对大草原真是太熟悉了,原来“草原就是你们的家”,那你们就是草原——小牧民。
二、节奏练习,舞蹈配合
1、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节奏)
x x x | x x | x x | x — | x. x | xx   x ||
我是 个 草 原小 牧 民 啊 哈 啊哈 嗬
x x x | x x | x x | x — | xx  xx | xx  xx ||
手拿 着羊 鞭多 自 豪 哒哒 哒哒 哒哒 哒哒

x x | x x | x x | x — | x x | x x ||
草 儿青 青 羊 儿肥 刷 刷 刷 刷
x. x xx | xx x | x x | x — | x — | x — ||
美在眼里 喜在 心喜 在心 哈 哈

2、议一议
(1)学生复习讨论蒙古舞(扬鞭 勒缰 硬腕 硬肩 挤奶……)
(2)讨论四条节奏中可以选用哪些舞蹈
3、跳一跳
(1)分组自选一条边读边跳
(2)集体组合边读边跳
(评析:第一步的“读一读”,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为学好歌曲打下了基础。
第二、三步的“议一议、跳一跳”通过蒙古舞的复习,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和草原风景。)
三、歌曲导入,牧民欢歌。
师谈话:草原人民能歌善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能跳得一曲好舞,也能唱得一曲好歌。瞧,他们来了。(多媒体播放蒙古小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情景,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1、跳一跳
(1)出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根据歌词选用节奏练习中的舞蹈,分组练习
(2)舞蹈练习(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2、唱一唱
(1)集体跟唱
(2)寻找难点,解决难点(学生自己找难点,再请学生帮助解决)
(3)完整演唱歌曲。
(4)讨论歌曲情感。
(5)有表情地演唱
3、综合体验
(1)编一编
分组自由练习
(a)用“x”和“x—”选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双响筒 碰铃 串铃 沙球)
(b)用舞蹈为歌曲伴奏
(2)演一演
集体表演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六、课堂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