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全卷共计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DCCC 6—10 CAADB 11-15 ACDBC 16—20 DBCDC 21—25 DBCCC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32分,共50分)
26.
(1)唐太宗(3分);贞观之治(3分)(2)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3分)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封建统治)(3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等。(写一项即可)(3分)
(4)魏征(3分)
27.
(1)赵匡胤(2分); 汴京(或东京)(2分); 女真族(2分) ; 完颜阿骨打(2分)
(2)经济重心南移(3分)
原因:(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每点3分。)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3)民族融合;(3分)回族。(2分)
(4)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3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各2分,共4分)
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热闹的瓦子和许多欢乐的节日;
科技发达文化灿烂。 (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全卷共计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末年,一位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 ( )
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现代史学家郭沫若对谁的统治业绩的称赞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下列制度中开创于隋唐时期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4.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旅游
5.唐朝劳动人民创制和改进的新农具有 ( )
①水排 ②耧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和同为一家”主要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7.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的风格多样,其中诗风豪迈奔放而又清新飘逸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8.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9.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10.唐太宗时,长孙无忌等人撰写了《唐律疏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该法典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
①中书省 ②门下省 ③尚书省 ④皇帝
A.①② B.②④ C. ①④ D.①③④
11.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12.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13.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两宋在外贸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船舶司 B.市舶司 C.转运司 D.邸店
15. 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靖康之变 D.元朝建立
1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会子 ③瓦舍 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有人说他是“世界征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有人则说他是世界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功的人物,他开创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一代天骄”(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19.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20.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民族融合 C.有效统治全国 D.实现国家的统一
21.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2.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三国志》 D.《汉书》
23.《宫锁心玉》、《步步惊心》是最近几年流行的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忽必烈建立元朝
2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时期( )
A.魏晋南北朝 B. 隋唐 C. 两宋 D.元朝
25.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现象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苏湖熟,天下足” D.“奇术异能,歌舞百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3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3分)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3分)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分)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3分)?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3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2分)定都于何地?(2分)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2分)建立者是谁?(2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3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材料四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3分)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各2分,共4分)
材料五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3分)
秧马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