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6: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ǐ)  竹篾(miè) 契约(qì) 淤泥(yū)
B.累赘(léi) 喷香(pèn) 鸿儒(rú) 亵玩(xiè)
C.别扭(biè) 折损(shé) 案牍(dú) 鲜有闻(xiǎn)
D.露宿(lù) 圣贤(shèng) 西蜀(shǔ) 诲人不倦(h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拖杳   驿路   监督   苔痕
B.妥帖   煤碳   坟墓   隐逸
C.草率   屋粱   卸却   洗濯
D.商酌   修葺   循环   枝蔓
3.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不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的一项是(  )
A.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颠扑不破)
B.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成就)
C.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修理)
D.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活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
B.“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C.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②①③④
7.默写填空
(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3)、《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居室环境的句子的句子是: 。
(4).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 , 。
(5).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香的句子: 。
(6).从风度方面,写莲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 。
8.名著阅读
读完《骆驼祥子》后,七年级二班举行了读书交流会,请帮助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人物心理我来说
(1)、一组的同学以“买车丢车”为主线梳理了祥子“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及心理变化,请帮助他们把下列表现心理的句子的序号填人表格甲乙丙丁处。
①自从拉上这辆车,并没有出什么错儿,虽然他心中嘀嘀咕咕的不安。
②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
③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为别人来欺侮。
④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
起 落
情节 心理 情节 心理
一 买上新车 甲 车被抢走 乙
二 攒钱买车 他恨不得马上就能再买三辆新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车钱被骗 丙
三 婚后买车 丁 卖车葬妻 攒钱,买车,都给别人预备着来抢,何苦呢?何不得乐且乐呢?
任务二:精彩片断我来赏
(2)、二组的同学找到以下精彩片断进行赏析,请帮助他们选出正确的一项( )
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 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 再来一碗!”
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可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马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像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的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悦那样。挤进了城。一眼便看到新街口。道路是那么宽,那么直,他的眼发了光,和东边的屋顶上的反光一样亮。他点了点头。
A“歇了老大半天”“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只是暗示人物身体虚弱。
B.画线部分从视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绘了吃豆腐的场景,声色兼具。
C.加粗画线的句子罗列各种声音,写出了环境的喧闹,烘托了祥子烦躁的心情。
D.“他点了点头”这一动作言简意丰,巧妙地体现了开头“很乐意”的感受。
9、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些父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后辈教前辈,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后谕时代”悄然来临,“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为此,学校将开展一次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传承孝文化】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经典故事,其中不属于“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 )
A.孟母三迁 B.亲尝汤药 C.怀橘遗母 D.子路借米
【弘扬孝文化】
(2)请你围绕“孝亲敬老”主题,策划一个活动。
活动一 召开“孝亲敬老我先行”主题班会
活动二
【践行孝文化】
(3)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小明一家计划暑假外出旅游,为了让这次出行更便利、更舒心,小明准备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长辈做好“旅游攻略”。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去做这份旅游攻略?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展开想象,写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绘的画面。
11.“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
(2) 惟吾德馨
(3)何陋之有
(4)出淤泥而不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手法,甲文从 , ,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15.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唤醒沉睡的心灵,青春便开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似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永不停息。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尽情释放着激情,奔跑、跳跃、欢呼,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个眼神都闪烁着坚定。校园里的篮球赛,那是青春活力的盛宴。球员们在球场上飞驰,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丝毫阻挡不了他们追求胜利的步伐。观众们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将青春的热情推向高潮。
青春是梦想的摇篮,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的奥秘;有的想成为艺术家,用画笔描绘世界的美好;有的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守护人们的健康…… 这些梦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了梦想,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书本的世界中探索,汲取着成长的养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离梦想更近一步。
青春也是奋斗的旅程,在这条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荆棘坎坷,但我们从不退缩。面对难题,我们刻苦钻研,反复思考,直至找到答案;面对失败,我们擦干眼泪,总结经验,重新出发。就像那破土而出的春笋,虽历经风雨的洗礼,却依然顽强生长,最终长成挺拔的翠竹。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奋斗,才能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青春时光,用活力、梦想和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青春之光闪耀在时代的舞台上,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16.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青春?请举例说明。
17.概括文中青春的特点。
18.文中举校园篮球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9.谈谈你对 “青春也是奋斗的旅程” 这句话的理解。
20.请结合文本,说说怎样才能让青春之光闪耀。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告别“高冷”,让博物馆不断释放活力
①近期,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完整展示了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无独有偶,今年新开的博物馆属实不少,北京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浙江衢州的中国清水鱼博物馆、湖北荆门的苏家垄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从历史的纵深走来,却不能在岁月里固步自封。
②如何让“过去”更好地拥抱未来,不断释放博物馆活力?
③“链接”大众生活。远观“高冷”的博物馆可以是“体验馆”,可以是“寻梦游”,也可以是网红“打卡地”。博物馆内可组织各种接地气的活动,如文物拼图、修复体验,让观众动手实操,深入了解文物魅力,化“静态参观”为“动态参与”;博物馆可携手社区,通过开展科普讲座、流动展览、文物修复体验工坊等把文化送上门的方式,拓宽受众面,让更多人感受文化洗礼;各种链接古今的新奇文创产品也是博物馆掀起文博热潮的好帮手,含有藏品元素的文具、饰品、生活用品等让文物“跃入”日常。
④用好“科技”小助手。博物馆要与时俱进,要拥抱科技力量,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能打破展柜与时空的限制,让观众“穿越”到文物诞生的时代,感知过去;数字化存储、3D建模让海量文物以高清姿态呈现在网络平台,爱好者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云游”博物馆,拓展文化辐射范围。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览,借科技勾勒紫禁城四季流转、宫廷盛景,吸粉无数,便是生动范例。
⑤培养专业人才。这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基石。讲解员不能仅靠背讲解词“照本宣科”,还需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脉络,以生动演绎答疑解惑;文物修复师、策展人更要与国际前沿理念与技艺接轨,用现代视角重审馆藏、策划展览,让文物“活”出多元精彩。
⑥未来的博物馆,应是科技、人文、生活交相辉映的文化综合体。当文物借科技之翼跨越山海,当文化扎根生活沁润人心,当专业人才接续传承、守正创新,博物馆定能穿越历史风沙,在时代洪流里笃定前行,把珍贵记忆永续传递,为后人铺就回溯文化根源、瞭望文明前景的坚实道路,持续焕发生命力,奔赴熠熠未来。
(有删改)
2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高冷”一词的含义?
22.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3.如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论据,论证哪一段的观点最为恰当?请说明理由。
丽水博物馆馆长胡兴旺说:“当下博物馆亟需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科研人才的缺乏导致博物馆在研究领域遇到阻碍,策展人才的青黄不接影响了高品质展览的推出。”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海的声音
①在海岛一个纪念品摊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贝壳吸引住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五块钱。”摊主说,“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
②有这么神奇?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贝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吗?
③不等我发问,姑娘就用那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
④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
⑤我买下一只,要把这“海的声音”送给女儿。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贝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郭……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
⑥我屏息倾听着,竟至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前贤的呐喊此伏彼起,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们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贝壳中去了。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⑦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地接过。一听果然,却又心生疑窦,一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只好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却笑了。
⑧几天后,女儿也不信了。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贝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
⑨“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
⑩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
(文/洪浩。选自202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24. 读一读描写“海的声音”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
A. 要读出“我”的意外,我这样读:“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
B. 要读出海的深远,我这样读:“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
C. 要读出“我”心潮澎湃,我这样读:“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
D. 要读出“我”的痴迷,我这样读:“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25. 下面是一则关于郑和的随文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则有关邓世昌的批注。(50字左右)
郑和 邓世昌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我仿佛听到狂风怒吼,海浪咆哮;看到郑和屹立船头,目光坚定,指挥着船队向大海更深处挺进、挺进……

26. 文中写到“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我”为什么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7. 赏读第⑩段划线句子,这里把贝壳称为“耳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
作文
28、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趣读,是怀着好奇心去解密,是抱着热情去发现精彩。趣读经典,可以陶冶心灵;趣读四季,可以领略自然的魅力;趣读生活,可以体悟人生的真谛……
请以“趣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 2.D 3.A 4.B 5.A 6.C 7.(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 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1)②④③①(2)D
9.(1)A
(2)示例一:开展“亲情作文”征文活动;
示例二:制作“孝亲敬老”手抄报;
示例三: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3)示例:①上网筛选旅游地点,合理规划线路;②查询当地天气、景点、美食等情况;③优选出行方式,订购往、返程票;④网上预订酒店等;⑤预订优惠的景点门票;⑥列出必备物品清单,收拾行李准备出发。(言之有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0.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11.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12、(1)出名、有名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沾染(污秽)(5)亲近而不庄重
13、(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
14、托物言志 清幽的环境 博学的友人
15、衬托;一、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实现自己崇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
16.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似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永不停息。” 把青春比作奔腾的江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春活力无限的特点。排比:“青春是活力的象征…… 青春是梦想的摇篮…… 青春也是奋斗的旅程……” 从活力、梦想、奋斗三个方面来阐述青春的特点,增强了语势,使文章条理清晰。
17.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充满力量和激情;是梦想的摇篮,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是奋斗的旅程,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
18.举校园篮球赛的例子是为了具体形象地说明青春是活力的象征。通过描写球员们在球场上充满活力的表现和观众们的热情,将青春活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青春活力的特点。
19.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春时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阶段。在青春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但不能退缩。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要刻苦钻研,面对失败要总结经验重新出发。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让青春有价值,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青春才会绽放光彩。
20.要让青春之光闪耀,首先要充满活力,尽情释放激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其次要有梦想,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努力靠近梦想;最后要勇于奋斗,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在磨砺中成长,用汗水书写青春华章。
21.不接地气/远离日常/远离生活
22.B
23.第⑤段。作为道理论据,这段文字阐述了博物馆亟需专业人才,与第⑤段的观点培养专业人才一致。
24. C 25. 示例: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日舰,英勇就义。我仿佛听到邓世昌大声呼喊:“勇士们,冲啊,誓死卫国,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致远舰渐渐下沉、下沉……
26. 女儿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海的声音是荒谬的,我是为女儿的纯真可爱而笑,为自己不必执着追求海的声音的真假而笑。我知明明道海的声音商家的营销手段,但通过这个贝壳,我想起了古代先贤,产生了莫辩身在何处的独特体验,它激发着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体验着生活的美好。
27.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贝壳比作耳朵,生动形象表现了贝壳的形状,也体现了贝壳能收集各种海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贝壳的喜爱和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