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高一历史 主备人:辛晓鹏 审核人:程林国 班级: 姓名: 日期:2016-2-25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法指导】
重点 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租佃制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 井田制的瓦解 租佃关系
【自学自测案】
一.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
3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____________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4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革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二.1、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地主是靠什么途径来扩大他们的地产?
三.1、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自我检测】
1.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2.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
4.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
5.清中叶,康熙曾言,“(山)东省与他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者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于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这反映出
A.土地的生产率不高 B.佃户们生存的不易 C.租、佃方关系紧张 D.国家赋税十分沉重
【自研自悟案】
探究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设问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
设问 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
设问 那么这些相关的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呢?
【自练自提案】
1.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
2.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D.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4.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物质生产出现很大改观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