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古诗三首——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古诗三首——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09: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古诗三首
一、基础达标。
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农忙时节到了,村民们更是 zhòu yè( )不停地忙活着。天刚 pò xiǎo ( ),男人们就下地 gēng yún( ),女人们开始采摘 sāng yè(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幼稚(zhì) 陂池(pō) B.银钲(zhēng) 寒漪(yī)
C.玉磬(qìn) 桑阴(sāng) D.腔调(qiāng) 供应(gòng)
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播种)
B.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C.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敲/成玉磬/穿林响
C.牧童/归去/横牛背 D.草满/池塘水/满陂
5、选字填空。
[陂 坡] 山( ) ( )塘
[磬 馨] 钟( ) ( )香
[晓 挠] 拂( ) 不屈不( )
[浸 侵] ( )略 ( )湿
6、翻译下列诗句。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二、灵活运用。
7、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童真童趣的一项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8、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从小就吟诵古诗。思念家人时,我不禁想起“( )”;鼓励自己时,我不禁想起“( )”;与朋友分别时,我不禁想起“(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 B.横看成岭侧成峰
C.飞流直下三千尺 D.梅雪争春未肯降
10、下列对本课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落日以及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场景。
B.《稚子弄冰》全诗摄取瞬间场景,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和贴切的比喻,表现稚子的情趣。
C.《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热烈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读来意趣横生。
D.《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即景而写,描绘了一幅饶有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之情。
三、碰撞书本。
1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①“脱”的意思是( )。
A. 脱落 B. 取出 C. 脱离、逃离
②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排比
③诗句描写儿童弄冰的场景, 盆 丝穿 钲,充满童真童趣。
(2)根据描写的情境,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往家走,手里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 。
②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水满得几乎溢出池岸,远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倒映在闪着波光的水中。
,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写了 季农村的劳动场面。乡村农人
白天 ,夜晚 ,小孩子也学着 。整首诗仿佛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杂兴”的意思是 。诗中最能体现农忙的诗句是: , 。
(2)《稚子弄冰》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诗中表示颜色的字有“ 、
、 ”;从“金盆”一词可以看出冰的形状是 的;从“ ”到“ ”,可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我还积累了这位诗人的诗句: , 。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列对古诗题目中的“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兴盛;流行。 B.兴致;兴趣。
C.开始;发动;创立。 D.高兴,愉悦,心情好。
(2)从诗句中“ ”和“ ”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字,我们能感受到村庄男女的勤劳和忙碌。
(3)请用“ ”把描写孩童的诗句画出来。读了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的 以及对 的热爱。
(4)下面是《清平乐·村居》的内容,思考词中的儿童与这首诗中的儿童有何不同。
更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二)。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稚子: 磬: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儿童在 季的活动,从“ ”一字可以看出来。
(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4)第三句诗详细地描写了儿童提着银钲似的冰块 的情景;“ ”字既表示声音的传播,也有孩子们在林间奔跑的意思。孩子们
的情态跃然纸上,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5)结合诗句,说一说在这首诗中,“稚子”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孩童怎样的特点
15、课外古诗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③眠正着④,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②晴明:晴朗,明澈。 ③柳阴:
柳下的阴影。 ④眠正着(zháo):正睡得酣甜。
(1)选 一选。
①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是 。
A.晚春 B.初夏 C.初秋
②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填空。
①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 所见的儿童牧牛的情景,展现了江南田野水
边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②“ ”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 ,
”两句诗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荫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景象。
(3)下面的图片中,与《桑茶坑道中》描绘的内容对应的一项是(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跟祖父学诗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里。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 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
(1)仔细阅读文章,按照提示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文中画横线的话语蕴含着祖父怎样的情感 ( )
A.责怪 B.疼爱 C.嘲讽 D.生气
(3)对“房盖被你抬走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写出了“我”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
C.祖父在责怪“我”不认真学习。
D.祖父心疼“我”,怕“我”喊坏了喉咙。
(4)“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此时,面对如此调皮任性的“我”,祖父可能有哪些语言、神态和动作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5)跟祖父学诗,“我”感到非常 ,由此表达了“我” 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7、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描写儿童的诗句。
(1)垂钓时怕鱼儿被吓走的担心: , 。《小儿垂钓》
(2)偷采白莲时的天真: , 。《池上》
(3)骑在牛背上的自在闲游: , 。《村晚》
(4)追赶黄蝶的匆忙: , 。《宿新市徐公店》
18、小练笔。
把《村晚》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先回顾诗的内容,再结合画面意境,展开合理想象)
参考答案
1、昼夜 破晓 耕耘 桑叶
2、B
3、A
4、C
5、坡 陂 磬 馨 晓 挠 侵 浸
6、(1)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模仿大人的样子种瓜。
(2)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碎裂一样的声音。
(3)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
7、C
8、CBD
9、D
10、D
11、BB金 彩 银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2、(1)夏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种瓜 随兴写来,无固定题材的诗
(2)金 彩 银 圆 玉磬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13、(1)B
(2)昼 夜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子们还不懂得耕田纺织的事,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
瓜 天真可爱 劳动
(4)《清平乐·村居》中的儿童调皮活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中的儿童勤劳可爱。
14、(1)幼小的孩子。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2)冬冰
(3)A
(4)边敲击边奔跑 穿 开心玩耍
(5)从快乐到失望。从前两句诗描写的剜冰穿线当钲来敲,可以看出他们游戏的快乐;从最后一句冰被敲碎突然落地,可以想象玩得正起劲儿的孩子们会多么失望了。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孩子玩冰的画面。表现了孩童的聪明调皮与天真烂漫。
15、(1)B C
(2)桑茶坑道中 草 花 溪水 柳阴 牛
满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3)C
16、(1)善意警告“我”幽默 宽容
(2)疼爱
(3)C
(4)祖父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即又舒展开来。他伸出一根手指,想要指向我,却又立即指向书本,问我:“那那那,这首,这首总行了吧 ”
(5)轻松愉快 思念祖父
17、(1)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2)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3)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4)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18、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几乎溢出池岸;远处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水面上闪动着粼粼波光。小牧童横
坐在牛背上,缓缓地向家中走去,手里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