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7 15: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级高一历史 主备人:辛晓鹏 审核人:程林国 班级: 姓名: 日期:2016-2-24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法指导】
重点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理解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小农经济特点及评价。
【自学自测案】
一.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集中在哪两大河流域?这两大河流域的农业有何主要不同?
2、伴随这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起来,以 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1、春秋之前 [即夏商周号称三代]时期,我国先民生产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什么质地的工具?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是在什么朝代?这种犁的名称叫什么?


4、中国古代灌溉工具著名的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三.1、著名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 ________、_________。
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从汉代开始,政府经常大规模治理黄河。
2、地方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____________。
四、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自我检测】
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钱、钹 D铁铲、铁犁
2.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火耕 B 牛耕 C 耜耕 D 铁犁的运用
3.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自研自悟案】
探究一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二 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自练自提案】
1.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2.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男女分工明确 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李悝:“治田勤谨,则田益三斗,不勤,损亦如之。”其意在勉励农作应
A.讲究精细性 B.摆脱落后性 C.打破封闭性 D.克服自足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列举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技术成就”中的参考条目(部分)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掌握初步施肥技术 连种制、复种制出现
秦汉时期 牛耕技术普及全国,已使用铁铧、犁壁
东汉出现一牛耕
……
隋唐五代 江东犁、筒车发明,圩田
掌握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南方稻麦轮作复种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参考条目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