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腊八粥
2
六年级下册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不但可以吃到色如翡翠的腊八蒜,更能喝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今天我们就跟随八儿的脚步,感受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兴奋和香甜。
课前导入
资料链接
沈从文(1902- 1988),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 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 年一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全面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红枣有几颗
识字游戏
搅和
解释
糊涂
浓稠
猜想
可靠
粉碎
外套
腊肉
甜腻
熬粥
深褐
词语解释
嘟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文中是说锅中的叹气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嘴里还不住地嘟囔,像有点不满似的。
孥孥:孥,儿女。文中是妈妈对八儿的爱称,表现了妈妈对八儿的宠爱。
nú
妙解课文
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其中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喝粥
等粥(详写)
(略写)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一致,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老少皆爱吃。
都有哪些人喜欢腊八粥呢?
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读了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觉?
读一读
垂涎三尺、香味诱人、想象得到腊八粥熬煮时的画面....
“糊糊涂涂”
“叹气”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粥在锅中熬煮时冒着热气的样子。
一词说明原材料丰富,味道肯定很香甜。
“大碗大碗”“大匙大匙”
这两个叠词让人感觉吃起来非常过瘾....
句段精析
开始
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后来
讨价还价
得寸进尺
苦苦等待
八儿是个(小孩子 大孩子 老孩子)。
√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期待喝粥,但无可奈何
幼小
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没法反抗。
反问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比灶矮了许多
个子矮
只能看到烟气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喝 粥
你感受到了什么?
1.文中的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析人物特点
天真 可爱 聪明 体贴
2.母亲又是怎样的母亲呢?
勤劳 慈爱 有耐心
1.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
感悟文章写法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吧。
小练笔
(课后题)
提示:除了直接描述食物的味道,还可以通过这种食物受各种人的欢迎体现它的美味。写一写这种食物的制作材料可以更细致地体现其特点。
焦急
腊八粥
盼粥
家庭温馨和睦
八儿活泼可爱
看粥
喝粥
迫不及待
美妙想象
惊异非常
心满意足
猜粥
想粥
苦苦等待
主旨归纳
本文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描绘出八儿一家其乐融融且温馨、和睦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附:腊八粥传说
传说一: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吉祥和丰收的日子。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传说二:悼念饿死在长城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饿死在长城上。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他们,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腊八粥救了朱元璋
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吃了。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