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案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诗歌 抒情言志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2.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反复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艺》1981年第5期,那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作者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他“小时候”的真实写照。他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他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作者的一生。《在山的那边》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
复习预习
1、之前已经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现在大家先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完了我找两位同学上来给加点字注音。理解词义。
痴想 隐秘 凝成 诱惑 海潮 喧腾 攀上 一瞬间
痴想——发呆的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沸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找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读后感。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归结:(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归结: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句,正是我 小时候 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 隐秘的想望 ,而诗中的这种对 山那边 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归结:“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归结:“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归结:“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诱惑着我的山顶”中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文中多次写到“一次又一次”、“一次次”,有什么作用?
归结: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作用强调“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考点2 小组讨论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明确: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创作谈)
(4)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明确:由“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让人兴奋、惊喜。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5)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语调并不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第一部分,他以一个孩子的语调写出,“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与“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考点3 诗歌字音。
痴想(chī):发呆地想
隐秘(yǐn):隐蔽,不外露
铁青(tiě):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
凝成(níng):凝结而成
诱惑(yòu):引诱,迷惑
喧腾(xuān):喧闹沸腾
扎下(zhā)
漫湿(màn):润湿,浸湿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考点4 理想格言寄语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停步在山谷的人永远也翻不过山岗。 ——约翰 雷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 罗兰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答案】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析】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例题2】
【题干】赏析“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答案】“铁青”原指青黑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用来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感到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发青。
【解析】这句诗传神地描绘出大山在孩子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沮丧的心情,语言形象又生动。
【例题3】
【题干】“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答案】 “种子”比喻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间的,所以说是飘来的。但从小而有的这梦想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了根。
【解析】用“飘来”来表示的认识的不深,“扎下了深根”说明梦想的重要,以及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例题4】
【题干】赏析“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答案】“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会”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定会惊喜万分。“照亮”,可以想见这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是一定值得你翻山越岭去追寻的。
【解析】 这句话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
课程小结
作者在写完这首诗的20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年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我们课后,第5页,有这篇文章的摘录。他在文章中说道:
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
这是作者亲自揭示出来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板书: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
为什么作者会写成这么一首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在后来写的这篇文章之中找出原因。大家来听我读上一段:
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可以说,最后一节诗简直是人生格言。同学们可以把它抄到资料积累本上,慢慢回味。
作者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也许已经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