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09:23:44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部编)四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外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了解恐龙
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高大、凶猛、笨拙。
第1课时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大多有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或开阔地带。
1842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的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将这一类史前动物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在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3.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或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dùn
miáo
描绘
迟钝
suì
隧道
yǎn
繁衍
dūn
十吨

开辟
zhǎn
崭新

脑颅
péng
膨大
jié
敏捷
学认字
迟钝、钝器
dùn



一吨、吨位
dūn
识字方法
偏旁识记
1.不锋利,不快。
2.笨,不灵活。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头颅、脑颅


页字旁表示与头有关
识字方法
恐龙拼图
隧道
繁衍
头颅
膨大
毫米
开辟
羽翼
敏捷
识字游戏
开辟






bèn
dùn

háo

miáo
suì
tài
dūn

péng
zhī








líng

学写字
拼音开关
蓝田字格中字为左右结构



háo

háo



wèi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巧记:羽字头,
田字腰,
共字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上中下结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横折。
凌空翱翔
五彩斑斓
联系生活
欣喜若狂
茹毛饮血
查字典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低飞。
指颜色灿烂多彩。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在词语理解方面,你有不懂的问题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词语解释

树栖
联系上下文
在树上休息。
看课文插图
默读课文,试着把文章分成3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意思。用上“先、然后、最后”说完整。
整体感知
1
2
3
4
5
//
//

写了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1-2)
介绍了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3-4)
写科学家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历史进程。(5)

然后
最后
默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试着解决。
互动课堂
问题1: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请你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2: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有什么依据呢?
19世纪英国,英国学者赫胥黎发现恐龙和鸟类在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提出假说:鸟类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他的假说是正确的?请你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辽西的发现为该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推进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呢?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假设
搜集证据
证明假设
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辽西出土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二者的骨骼结构有相似之处。
什么是中生代?
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时期。这个时期,大约从2.51亿年前开始,一直到大约6600万年前结束。这个时期的地球上有很多恐龙,还有一些新的动物和植物开始出现和发展。同时,这个时期的地球原来是一个超级大陆,但在中生代期间,这个超级大陆开始分裂,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各个大陆和海洋。
赫胥黎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教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动物解剖学手册》、《进化论和伦理学》(即《天演论》)等。
长有羽毛的恐龙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凌( )翱翔

补充词语。
( )彩斑斓
欣喜( )狂
形态( )异
茹毛( )血
天之( )子





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今天,我们来到恐龙博物馆,担任小小解说员,来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吧!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具体看一看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为介绍恐龙的演变过程准备材料吧!
互动课堂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时间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时间
总分结构
两足奔跑
四足行走
形态、行走
对比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只有几千克
身型、体重
对比
凶猛异常,食肉动物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性情、食性
对比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猎食性恐龙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一些种类学会飞行
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一种在奔跑中学会飞翔
经历的时期
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
第一种恐龙出现
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一些种类转移到树上,慢慢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主动飞行
你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了吗?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主动飞行;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飞翔
课文中的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请你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和“漫长的”可以删去吗?
是说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一支
漫长的
是说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准确、严谨
其中,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逐步地,慢慢地,有过程。
有些科学家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推测:根据已知情况,按一定道理推论未知。
猜测:根据某些线索或全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
换成“猜测”读一读
推测
猜测
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有道理的,是推论出来的,不是靠想象,因此不能换成“猜测”。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进行更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获取更多证据。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去掉“全面”读一读
说明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所以不能去掉“全面”。
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试着运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吧!
照样子写一段话。
小练笔


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来写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关于“ 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
演化的过程,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鸟类
鸟类
主题概括
盘点五大鸟恐龙
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将恐龙的演化过程顺序排排队。
(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其中猎食性恐龙越来越像鸟类,一些种类开始转移到树上生存,慢慢主动飞行;一种地面上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 )第一种恐龙。
2
3
1
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演变成鸟类
科学发现
恐龙演变成鸟类:令人惊奇
科学发现
历史进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
演变过程
美好的愿望: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
进程
19世纪:提出假说
20世纪:辽西的发现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