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到了说话的艺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欣赏一下古代雄辩家的风范。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等。它是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个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民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稳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积极争取“士”的支持。
写作背景
邹忌: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人物简介
齐威王(?—前320),名因齐,齐国国君。
人物简介
学习字词
昳丽( ) 朝服衣冠 ( )
窥镜(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朝于齐( )
yì
kuī
jiàn
jī
zhāo
bànɡ
cháo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修长
比得上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光艳美丽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信自”
第二天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动词,偏爱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远远不如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的确,确实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全国范围内的人
严重,厉害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当面指责
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有时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威王说:“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集市;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邹忌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法,说说邹忌是怎样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私王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以小见大
朝廷之臣畏王
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建议后,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
上赏
中赏
下赏
面刺寡人之过
谤讥于市朝
上书谏寡人
门庭若市
无可进者
时时而间进
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法,说说邹忌是怎样进行类比的?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王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以小见大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有求于臣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威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所以齐威王被阻塞了视听,很难听到真实的情况。
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建议后,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三赏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门庭若市
三变
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1)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2)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1.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到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约,辞约意丰。
写作特点
2.设喻说理,说服力强。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辞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本文成功的由近到远,有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的劝说方法,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地接受。
1.朝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3.上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一词多义
名词,早晨
名词,朝廷
疑问代词,谁
形容词,同“熟”,仔细
形容词,上等
动词,向上级呈递
动词,朝见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跟“公”相对)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字词句式·古今异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方位词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字词句式·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
听取人们的批批评意见,对于奉承的话要保持警惕,
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 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文 章 主 旨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谏的依据
进谏的内容
进谏的结果
纳谏的结果
妻“私我也”
妾“畏我也”
客“欲有求于我也”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之臣畏王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面刺寡人之过者: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中赏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四朝
三问三答
三比
三赏
三期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背诵课文。
2.总结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课后作业
纪晓岚用《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乾隆解答满朝文武无事可奏的原因。
你能分别举一个历史上直谏或讽谏成功的事例和一个进谏失败的事例吗
直谏成功的事例:魏徵给唐太宗上《谏太宗十思疏》,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治国之道,唐太宗猛然警醒,表示从谏改过,并将此文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你能分别举一个历史上直谏或讽谏成功的事例和一个进谏失败的事例吗
讽谏成功的事例:汉武帝要杀死自己的奶妈。东方朔事先跟奶妈说好,让她临刑时屡屡回头。临刑时奶妈照做了,东方朔在汉武帝身旁对奶妈说:“你应该赶快去死,皇帝如今已经长大了,怎么还会记得你当初给他喂奶时的恩情呢?”汉武帝受到了触动,赦免了奶妈的死罪。
你能分别举一个历史上直谏或讽谏成功的事例和一个进谏失败的事例吗
进谏失败的事例:屈原建议楚怀王革新政治反被流放;商朝大臣比干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
作业布置
阅读《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召公的劝谏技巧。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