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09:28:07

文档简介

(共90张PPT)
课题
(部编)四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外拓展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说起乡村生活,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是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乡间小路上嬉戏的孩童还是田间劳作的农民?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今作家笔下的乡村,感受多彩的乡村生活。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词三首
乡下人家
天 窗
三月桃花水
任务二:欣赏现代作家笔下的乡村
任务一:走进古诗里的乡村
快乐乡村行
参加乡村风光绘画展
天窗,我的万花筒
乡村生活古诗诵读会
任务三:我为美丽乡村代言
为喜欢的地方代言
转述乡村春游通知
点赞,三月桃花水
乐园游览分享会
第1课时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随兴而写的诗
一年四季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随兴写下的诗。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上下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晚年时回到苏州石湖隐居,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还有《石湖居士诗集》《吴船录》《石湖词》等。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qīnɡ

tínɡ

dié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tínɡ

左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景美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日长篱落无人过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无人过
日长篱落无人过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侧面描写。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热爱
诵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假如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赞美
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诗人都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多找来读读,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
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静态美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日长篱落无人过
动态美
宿新市徐公店
第2课时
初夏荷塘
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竖为垂露竖。

宿
上下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宿



宿新市徐公店
一位姓徐的老人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shū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篱落

菜花
黄蝶

新绿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
小路
篱落疏疏一径深
一径深
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的菜花 (    )的树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疏疏


稀疏。
跑。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菜花
儿童
黄蝶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设想你所看到的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故意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
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
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旁站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乡村是那么纯朴、恬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就是通过这优美的诗句传递给我们的。
宿



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静态美
动态美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来背诵一下?
我会背
第3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
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
诗句接龙
清平乐·村居
yuè
清平乐,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又名《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阕押平韵。
词牌

村居,这首诗的题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军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将词读流利,圈出词中生字。
茅檐 翁媪 鸡笼
锄豆 亡赖 剥莲蓬
máo yán
wēnɡ
chú
lài

lónɡ

=

+


=

+


=

+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
yán

左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


左右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读这首词,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村居“景美”
简笔画 溪 声
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茅屋、青青草
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词中的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或者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村居“人美”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剥莲蓬
顽皮、淘气
趴着,脸朝下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构成了这幅美丽
的田园风景图。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美在何处?
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
相媚好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
从词的上片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想一想: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
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
心醉田园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南宋时,宋金时有交战,辛弃疾目睹了中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他渴望收复失地,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
他所提到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自身亦遭受到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他虽悲愤,但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翁媪—相媚好
环境
茅檐 低小
无忧无虑
乡村之美
清平乐·村居
溪上 青青草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人情之美
生活之趣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