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含课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含课后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7 10:2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1.1《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冀少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要落实的次位概念是“5.1.2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本节课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其与人体的健康生活实例,能给后续学生学习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浓厚,但对抽象的内部器官结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概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找出消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了解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消化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找出消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难点:
1.通过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了解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认同消化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俗话说: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这是告诉我们细嚼慢咽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肝炎患者,医生会提示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这些都与消化系统有关。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图片或者实物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模型,用手触摸感受各器官的形态和连接关系。鼓励学生找出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观看图片或观察模型,仔细观察各器官,相互交流讨论,积极动手触摸,并踊跃说出器官的名称。 通过图片或实物模型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空间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任务二: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1.食物从进入人体到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肛门,这些器官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人体内的消化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肠腺。消化腺可以分泌_______,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酶可以_______食物。 2.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快速阅读课本,完成相关填空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
任务三: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概括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胃腺(分泌胃液);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 观看PPT课件,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四:学习消化系统与人体健康 举例说明:1.消化系统器官的损伤会影响人体健康;2.消化系统的健康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消化系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运用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态度责任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任务五: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 展示牙齿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牙齿由牙冠、牙颈和牙根组成。 出示龋齿形成过程示意图,讲解龋齿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概括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保护牙齿的建议。 认识牙齿的组成 了解龋齿形成的过程。 思考分享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图片展示更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提升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爱护牙齿的意识。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5-6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根据所学解答问题 知识的巩固与检测,以便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完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明确重点,完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完成练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完成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的调查报告。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再次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牙齿、舌、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胃腺:分泌胃液
食道: 肝脏:分泌胆汁
胃:最膨大部分 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 肠腺:分泌肠液
大肠:
肛门:
二、龋齿
1.牙齿的结构:牙冠、牙颈、牙根
2.龋齿形成的过程、原因及预防
教学反思
在教授《消化系统的组成》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反思,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大量直观的图片、生动的动画以及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例如,我引入生活实例,如不宜吃过烫的食物,要勤刷牙等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也让学生们积极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时间把控不足,在讲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时,部分内容稍显仓促,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消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方法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方式,但创新度仍有待提高,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此外,在课堂互动中,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较低,发言机会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配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与预防,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会设计更多鼓励性措施,如小组竞赛、个人奖励等,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关注内向学生,给予他们更多引导和鼓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