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4张PPT)
专题三 天气与气候
Weather and Climate
考情分析
01
目录
知识回顾
02
重难讲解
03
典例题型
04
模拟训练
05
考情分析
中考考情分析
天气与天气预报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准确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语句,根据给定的天气预报信息,分析和解读要素,以及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如农业、交通、旅游等)的影响等。考察的形式多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题目中多出现通过图表分析,来分析知识点。
2024 山东青岛
2024 吉林
2024 宁夏
中考考情分析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考查内容有气温的多种分布规律,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等。常将所学的气温知识与日常生活、地理现象等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提供气温数据表格、气温曲线和柱状图、世界或局部地区的气温分布图等图表,让学生读取图表中的信息,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等,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湖南
2024 上海
考点
中考考情分析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考查的内容包括: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了解一个地区降水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降水的因素。将所学的降水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区特点相结合,结合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世界或局部地区的降水分布图等图表,分析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等,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四川乐山
2024 上海
考点
中考考情分析
世界的气候
主要考查内容有各种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大致分布范围、主要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等。需分析各种气候图表,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山东威海
2024 内蒙古
2024 辽宁
知识回顾
基础知识复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世界的气候
天气与天气预报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一 天气与天气预报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
概念: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特点:时刻在变化,持续时间短。
(2)气候
概念: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与人类活动
①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如风和日丽有利于出行,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冰雹等)可能会使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遭受重大损失。
②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2.天气预报
(1)概念: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段内一地区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的预测。
①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②气温:指大气冷热的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③阴晴:根据天空中的云量分为“晴”“多云”和“阴”。
④风力和风向
风包括风向和风力两个要素,风向是指风的来向,用风向杆表示,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基本方向;常用风力等级表示风速的大小,风力等级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8级以上的风力等级用其他符号表示)
风向杆
风尾
一道长风尾代表风力2级,短风尾代表风力1级。
画有风尾的一侧,表示风向,此处指北风。
(2)卫星云图
含义: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原图像,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
(3)常用的天气符号
3.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空气质量的高低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好
空气污染严重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气压高,气流下沉,易污染;气压低,气流上升,污染物易扩散)、风力的大小(风力大,不易污染;风力小,易污染)。
②人类活动: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砍伐植被、过量使用空调等会加剧温室效应;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随意排放工业废气等会加剧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降低空气质量,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3)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禁止焚烧秸秆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加强绿化,植树造林
考点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类型 定义 测量方法
气温 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用放在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测得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月数12
1.气温的变化
(1)基本定义与测量方式
百叶箱
日平均气温为:
(4+7+15+12)÷4 =9.5 ℃
4℃
7℃
15℃
=日均气温之和 / 天数
=月均气温之和 / 12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2)气温变化
①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为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14.5℃
气温日较差:17.5℃
②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反。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为气温年较差。
地点 最高温均温 最低月均温
北半球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南半球 陆地 1月 7月
海洋 2月 8月
③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图。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是℃,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月。
2.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①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是高温中心。
②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③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④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低纬
高纬
高纬
①纬度因素
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②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③地形因素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考点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形成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4)降水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雨量器
由储水筒、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②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
Ⅰ.日降水量:每天8时和20时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
Ⅱ.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Ⅲ.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5)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节)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
(6)降水的主要类型
①对流雨
成因: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的午后。
(6)降水的主要类型
②地形雨
成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分布地区:山地迎风坡。
(6)降水的主要类型
③锋面雨
成因: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
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2.降水的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考点四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温曲线图
降水量柱状图
气候直方图
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用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 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 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地区
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自然景观: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
气候的南北两侧
典型地区: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巴西高原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自然景观: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
非洲面积最大
澳大利亚
(3)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10°~25°附近的亚洲南部、东南部
典型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自然景观:热带季雨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
典型地区: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自然景观:热带荒漠
美洲西海岸
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中西部
(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的东部沿海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南方地区
美国东南部
南美洲东南沿海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6)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 30°-40 °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沿岸
澳大利亚
北美洲西海岸
南美洲西海岸
非洲南端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欧洲西部
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东南和新西兰
南美洲西海岸
北美洲西海岸
(8)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北方地区
朝鲜半岛
日本群岛北部
俄罗斯的太平洋沿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中纬度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自然景观: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亚欧大陆
南美洲南部东岸
北美洲
(10)寒带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极圈内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南极洲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面降低
自然景观 苔原、冰原景观 高寒荒漠、冰川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90°
直射
斜射
①气温: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②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冬季
陆地比热容小
降温快
陆地温度比较低
海洋比热容大
降温慢
海洋温度比较高
①气温
夏季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快
陆地气温比较低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慢
海洋温度比较高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②降水
(3)地形
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原因:海拔越高,吸收地面辐射越少。
②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原因:迎风坡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降,不容易形成降水。
4.气候与人类活动
①服装
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穿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皆穿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随季节变化穿厚度不同的衣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②饮食
热带地区的人们常吃清淡的食物,寒带地区的人们常吃高热量的食物。
③交通
降水多的地区常用船作为交通工具,寒带地区的人们常用雪橇运输物资。
④建筑
热带地区的东南亚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寒带地区的因纽特人住冰屋。
(2)气候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寒温带:一年一熟
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高原气候带:一年一熟
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农作物的熟制和种类。
②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4)全球气候变暖
①人为原因:一方面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②危害:气温上升,极地地区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可能被淹没。
重难讲解
气温曲线的绘制
①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气温);
②第二步:描点(将各月气温数值绘制在图中);
③第三步:连接(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降水量柱状图
(1)组成
中间的柱表示降水量多少。
纵轴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横轴表示月份,一般隔几个月标注一个月份。
降水量柱状图
(2)判读
①看“总量”,说“多少”
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②看“差值”说“变化”
Ⅰ.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Ⅱ.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降水量柱状图
(3)绘制
①绘制出横坐标:把横坐标平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上月份;
②绘制出纵坐标:根据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取值范围,均分纵坐标,标上数值与单位;
③对应横坐标(月份)纵坐标(降水量)画出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
(3)绘制
气候间差异
①共同点:都是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内分干(旱)、湿(雨)两季。
②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具有突变性,年降水量大(1500~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渐变性,年降水量相对较小(700~1000毫米)。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分
气候间差异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区分
①共同点:二者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②不同点: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降水多,且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气候间差异
(3)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区分
①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②不同点: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低温)
少雨型
>20℃ 热带
0℃-20℃ 亚热带(温带海洋)
<0℃ 温带
以“高”定“球”
6.7.8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热带雨林气候
季风型和草原型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均匀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高温)
典例题型
(2024·宁夏·中考真题)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每年人们都会举办绵羊赛跑活动。读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绵羊赛跑活动体现了澳大利亚( )
A.矿产丰富 B.人口稠密
C.经济发达 D.草场广布
2.最适宜举办绵羊赛跑活动的天气是( )
A.
C.
D.
B.
D
D
【解析】1.绵羊赛跑活动体现了澳大利亚养羊多,草场广布,D正确;绵羊养殖与矿产丰富、经济发达关系不大,澳大利亚地广人稀,ABC错误。故选D。
2.最适宜举办绵羊赛跑活动的天气是晴天。由图可知,A是雷雨天气,B是冰冻天气,C是沙尘暴天气,D是晴天,D正确。故选D。
【点睛】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这四天( )
A.阴雨为主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天气寒凉
4.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5月27日 B.5月28日 C.5月29日 D.5月30日
C
B
【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这四天以晴朗为主,有一半是晴天,只有一天是雷阵雨,A错误、C正确;这四天风力最大是4级,风力不强劲,B错误;这四天气温都高于9℃,最高还达到25℃,天气温暖,不寒凉,D错误。故选C。
4.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图中5月27日的气温日较差是10℃,28日是11℃,29日是10℃,30日是7℃,气温日较差是5月28日,B正确。故选B。
【点睛】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下图)。读实验记录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介质温度时间 水 沙子
早上上课前(7:55) 20℃ 中午午休(12:30) 25℃ 30℃
傍晚放学后(19:00) 19℃ 16℃
实验记录表
5.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6.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B
D
【解析】5.由图可知,水代表海洋,沙子代表陆地,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B正确。故选B。
6.由图可知,水的温度一天当中温差较小,而沙子一天当中的温差较大,可以得出东部沿海地区年温差较小,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D正确。故选D。
【点睛】东部沿海地区年温差较小,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
7.(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月27日,安徽亳州(约34°N)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图1);同日,甘肃张掖(约39°N)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图2)。
材料2: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
(1)请在亳州逐月降水量柱状图中将3月和9月降水情况补绘完整。
7.(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月27日,安徽亳州(约34°N)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图1);同日,甘肃张掖(约39°N)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图2)。
材料2: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
(2)张掖的气温特征是
。列举张掖与亳州气候的一个显著相同点
。
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
雨热同期或夏季炎热(高温)或冬季低温或冬季低温少雨(干燥)
7.(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月27日,安徽亳州(约34°N)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图1);同日,甘肃张掖(约39°N)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图2)。
材料2: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
(3)亳州纬度 (高或低)于张掖,满足播种小麦的热量需求的时间 (早或迟)于张掖。
低
早
7.(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月27日,安徽亳州(约34°N)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图1);同日,甘肃张掖(约39°N)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图2)。
材料2: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
(4)请说出两地农业生产共有的两个显著特征。
无人化;精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
【详解】(1)读图可知,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的左侧为降水量的刻度。我们只要将资料中各月的降水量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着上相同的颜色,就能绘出逐月降水量图。读表格数据,将3月和9月降水情况补绘完整如下图
(2)读图可知,张掖夏季气温在21℃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下,气温特征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亳州位于安徽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张掖与亳州气候的一个显著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雨热同期。
(3)读材料可知,安徽亳州(约34°N)、甘肃张掖(约39°N)。故亳州纬度低于张掖,由于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满足播种小麦的热量需求的时间早于张掖。
(4)读材料可知,安徽亳州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同日,甘肃张掖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故两地农业生产共有的显著特征是:无人化;精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绿色化。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模拟训练
“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2、3月常出现。“回南天”产生原因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容易出现小雨或大雾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时,当地天气预报最可能出现的符号是( )
A.
C.
D.
B.
2.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适宜登山踏青 B.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内涝
C.万里晴空,适合晾晒衣物 D.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3.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的( )
A.
C.
D.
B.
A
D
C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结合所学的天气符号知识判断,A表示小雨、雾,A正确;B表示小雪及大雪,C代表台风及沙尘暴,D代表小雪与冰雹,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雨雾天多,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D正确;雨天多,不适宜登山踏青,A错误;“回南天”一般以小雨为主,城市不易积水,B错误;不适合晾晒衣物,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A图表示晴;B图表示沙尘暴;C图表示霜冻;D图表示台风。能够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的是霜冻天气,C正确。故选C。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表示哪个半球几月份的等温线分布状况( )
A.北半球7月份 B.北半球1月份 C.南半球7月份 D.南半球1月份
5.图示四点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C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气温向北降低,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气温分布,CD错误;图中所示陆地气温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夏季即7月气温分布图,A正确,B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得,四点中③点位于内陆地区,该地距离海洋最远,该地气温年较差最大,C正确。故选C。
下图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 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
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
7.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C
A
6.答案:C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C正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B错误;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A正确。故选A。
瓦胡岛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受风向和地形影响,岛上降水出现区域差异。读瓦胡岛地形以及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图中两地降水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凯卢阿年降水量多于2000mm
B.凯卢阿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檀香山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D.檀香山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D
瓦胡岛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受风向和地形影响,岛上降水出现区域差异。读瓦胡岛地形以及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依据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降水量差异,推测瓦胡岛常年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A
瓦胡岛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受风向和地形影响,岛上降水出现区域差异。读瓦胡岛地形以及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檀香山和凯卢阿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地—檀香山乙地—凯卢阿
B.甲地—凯卢阿乙地—檀香山
C.丙地—檀香山丁地—凯卢阿
D.丙地—凯卢阿丁地—檀香山
B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凯卢阿降水丰富,终年多雨,年降水量多于2000mm,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较均匀,AB正确;檀香山位于北半球,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C正确;该地为东北信风带,常年稳定盛行东北风,所以年际变化不大,且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看出年际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D。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降水量差异,推测瓦胡岛常年盛行东北风。凯卢阿位于山地迎风坡,盛行东北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檀香山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凯卢阿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檀香山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图中甲为迎风坡,乙为背风坡,因此甲地为凯卢阿,乙地为檀香山,B正确。故选B。
感谢观看专题三 天气与气候(讲义)——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合集
【考情分析】
考点 考向分析 真题链接
天气与天气预报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准确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语句,根据给定的天气预报信息,分析和解读要素,以及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如农业、交通、旅游等)的影响等。考察的形式多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题目中多出现通过图表分析,来分析知识点。 2024 山东青岛 2024 吉林 2024 宁夏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考查内容有气温的多种分布规律,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等。常将所学的气温知识与日常生活、地理现象等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提供气温数据表格、气温曲线和柱状图、世界或局部地区的气温分布图等图表,让学生读取图表中的信息,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等,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湖南 2024 上海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考查的内容包括: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了解一个地区降水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降水的因素。将所学的降水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区特点相结合,结合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世界或局部地区的降水分布图等图表,分析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等,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四川乐山 2024 上海
世界的气候 主要考查内容有各种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大致分布范围、主要气候特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影响气候的因素等。需分析各种气候图表,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一般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024 山东威海 2024 内蒙古 2024 辽宁
【知识回顾】
考点一 天气与天气预报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
①概念: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②特点:时刻在变化,持续时间短。
(2)气候
①概念: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②特点: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与人类活动
①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如风和日丽有利于出行,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冰雹等)可能会使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遭受重大损失。
②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2.天气预报
(1)概念: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段内一地区或部分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的预测。
①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②气温:指大气冷热的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③阴晴:根据天空中的云量分为“晴”“多云”和“阴”。
④风力和风向
风包括风向和风力两个要素,风向是指风的来向,用风向杆表示,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基本方向;常用风力等级表示风速的大小,风力等级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8级以上的风力等级用其他符号表示)
(2)卫星云图
①含义: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原图像,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②描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
(3)常用的天气符号
3.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的高低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气压高,气流下沉,易污染;气压低,气流上升,污染物易扩散)、风力的大小(风力大,不易污染;风力小,易污染)。
②人类活动: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砍伐植被、过量使用空调等会加剧温室效应;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随意排放工业废气等会加剧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降低空气质量,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3)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①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禁止焚烧秸秆;
③工业废气达标排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④加强绿化,植树造林。
考点二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基本定义与测量方式
(2)气温变化
①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为气温日较差。
②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反。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为气温年较差。
③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图。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是℃,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月。
2.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②判读
Ⅰ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是高温中心。
Ⅱ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Ⅲ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Ⅳ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③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考点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形成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4)降水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雨量器:由储水筒、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②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
Ⅰ.日降水量:每天8时和20时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
Ⅱ.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Ⅲ.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5)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节)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①对流雨
成因: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的午后。
②地形雨
成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分布地区:山地迎风坡。
③锋面雨
成因: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
降水的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考点四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用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 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 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
该地降水量12、1、2 月在100mm 以上, 6、7、8 月在30mm 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3)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地区
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自然景观: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
气候的南北两侧
典型地区: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巴西高原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自然景观:热带草原
(3)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10°~25°附近的亚洲南部、东南部
典型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自然景观:热带季雨林
(4)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
典型地区: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自然景观:热带荒漠
(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的东部沿海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 30°-40 °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欧洲西部
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8)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9)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中纬度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自然景观: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10)寒带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①气温: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②降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①气温
Ⅰ冬季: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陆地温度比较低;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海洋温度比较高。
Ⅱ夏季: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陆地气温比较低;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海洋温度比较高。
②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3)地形
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原因:海拔越高,吸收地面辐射越少。
②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原因:迎风坡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降,不容易形成降水。
4.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①服装
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穿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皆穿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随季节变化穿厚度不同的衣服。
②饮食
热带地区的人们常吃清淡的食物,寒带地区的人们常吃高热量的食物。
③交通
降水多的地区常用船作为交通工具,寒带地区的人们常用雪橇运输物资。
④建筑
热带地区的东南亚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寒带地区的因纽特人住冰屋。
(2)气候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农作物的熟制和种类。
②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4)全球气候变暖
①人为原因:一方面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②危害:气温上升,极地地区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可能被淹没。
【重难讲解】
1.气温曲线的绘制
①第一步: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气温);
②第二步:描点(将各月气温数值绘制在图中);
③第三步:连接(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降水量柱状图
(1)组成
①中间的柱表示降水量多少。
②纵轴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③横轴表示月份,一般隔几个月标注一个月份。
(2)判读
①看“总量”,说“多少”
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②看“差值”说“变化”
Ⅰ.看“极值”,对“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Ⅱ.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3)绘制
①绘制出横坐标:把横坐标平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上月份;
②绘制出纵坐标:根据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取值范围,均分纵坐标,标上数值与单位;
③对应横坐标(月份)纵坐标(降水量)画出柱状图。
3.气候间差异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分
①共同点:都是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内分干(旱)、湿(雨)两季。
②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具有突变性,年降水量大(1500~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渐变性,年降水量相对较小(700~1000毫米)。
(2)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区分
①共同点:二者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②不同点: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降水多,且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3)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区分
①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②不同点: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4.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以“高”定“球”(最高温)
①6.7.8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②12.1.2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2)以“温”定“带”(最低温)
①>20℃→热带
②0℃-20℃→亚热带
③<0℃→温带
(3)以“水”定“型”
①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②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夏雨型→季风型和草原型
④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⑤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
【典例题型】
(2024·宁夏·中考真题)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每年人们都会举办绵羊赛跑活动。读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绵羊赛跑活动体现了澳大利亚( )
A.矿产丰富 B.人口稠密 C.经济发达 D.草场广布
2.最适宜举办绵羊赛跑活动的天气是( )
A. B. C. D.
【答案】1.D 2.D
【解析】1.绵羊赛跑活动体现了澳大利亚养羊多,草场广布,故D正确;绵羊养殖与矿产丰富、经济发达关系不大,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故ABC错误。故选D。
2.最适宜举办绵羊赛跑活动的天气是晴天。由图可知,A是雷雨天气,B是冰冻天气,C是沙尘暴天气,D是晴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这四天( )
A.阴雨为主 B.风力强劲 C.晴天较多 D.天气寒凉
4.图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5月27日 B.5月28日 C.5月29日 D.5月30日
【答案】3.C 4.B
【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这四天以晴朗为主,有一半是晴天,只有一天是雷阵雨,A错误、C正确。这四天风力最大是4级,风力不强劲,B错误。这四天气温都高于9℃,最高还达到25℃,天气温暖,不寒凉,D错误。故选C。
4.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图中5月27日的气温日较差是10℃,28日是11℃,29日是10℃,30日是7℃,气温日较差是5月28日,故选B。
【点睛】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利用课间,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同样大小的烧杯,放入等量水和沙子,将温度计放入同一深度,置于太阳下,观测温度变化(下图)。读实验记录表(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记录表
5.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6.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 )
A.夏季,我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C.青藏高原全年气温低 D.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5.B 6.D
【解析】5.由图可知,水代表海洋,沙子代表陆地,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由图可知,水的温度一天当中温差较小,而沙子一天当中的温差较大,可以得出东部沿海地区年温差较小,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D正确。ABC的结论和实验不符,故选D。
【点睛】东部沿海地区年温差较小,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
二、解答题
7.(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3月27日,安徽亳州(约34°N)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图1);同日,甘肃张掖(约39°N)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图2)。
材料2: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亳州 气温(℃) 0.7 2.2 7 13.3 18.5 22.7 27.3 26.8 21.2 15.3 9 2.8
降水(mm) 19 30 46 71 76 129 148 104 75 40 32 9
张掖 气温(℃) -9.36 -6 1.6 9.3 15.8 19.7 21.4 20.4 14.7 7.4 -1 -7.7
降水(mm) 1.6 1.7 4 4.5 10.2 13.7 19.5 17.3 10.4 2.4 1.6 1.1
(1)请在亳州逐月降水量柱状图中将3月和9月降水情况补绘完整。
(2)张掖的气温特征是 。列举张掖与亳州气候的一个显著相同点 。
(3)亳州纬度 (高或低)于张掖,满足播种小麦的热量需求的时间 (早或迟)于张掖。
(4)请说出两地农业生产共有的两个显著特征。
【答案】(1)
(2) 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 雨热同期或夏季炎热(高温)或冬季低温或冬季低温少雨(干燥)
(3) 低 早
(4)无人化;精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
【分析】本题以张掖市郊农场除草和张掖市郊农场播种小麦示意图、亳州与张掖典型气候资料表为材料,涉及逐月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对农业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的左侧为降水量的刻度。我们只要将资料中各月的降水量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着上相同的颜色,就能绘出逐月降水量图。读表格数据,将3月和9月降水情况补绘完整如下图
(2)读图可知,张掖夏季气温在21℃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下,气温特征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亳州位于安徽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张掖与亳州气候的一个显著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雨热同期。
(3)读材料可知,安徽亳州(约34°N)、甘肃张掖(约39°N)。故亳州纬度低于张掖,由于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满足播种小麦的热量需求的时间早于张掖。
(4)读材料可知,安徽亳州市郊农场,自走式植保机在为麦苗进行无人化、精准化和智能化除草。同日,甘肃张掖市郊农场,配备北斗导航的集播种、施肥、覆膜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播种小麦。故两地农业生产共有的显著特征是:无人化;精准化;智能化;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绿色化。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模拟训练】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2、3月常出现。“回南天”产生原因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容易出现小雨或大雾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时,当地天气预报最可能出现的符号是( )
A. B.
C. D.
2.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适宜登山踏青 B.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内涝
C.万里晴空,适合晾晒衣物 D.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3.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的( )
A. B. C. D.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是不一样的。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表示哪个半球几月份的等温线分布状况( )
A.北半球7月份 B.北半球1月份 C.南半球7月份 D.南半球1月份
5.图示四点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 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
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
7.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瓦胡岛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受风向和地形影响,岛上降水出现区域差异。读瓦胡岛地形以及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图中两地降水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凯卢阿年降水量多于2000mm B.凯卢阿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檀香山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D.檀香山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9.依据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降水量差异,推测瓦胡岛常年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0.推测檀香山和凯卢阿分别是右图中的( )
A.甲地—檀香山乙地—凯卢阿 B.甲地—凯卢阿乙地—檀香山
C.丙地—檀香山丁地—凯卢阿 D.丙地—凯卢阿丁地—檀香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回南天”会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结合所学的天气符号知识判断,A表示小雨、雾,A符合题意;B表示小雪及大雪,C代表台风及沙尘暴,D代表小雪与冰雹,A正确。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雨雾天多,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D正确;雨天多,不适宜登山踏青,A错误;“回南天”一般以小雨为主,城市不易积水,B错误;不适合晾晒衣物,C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A图表示晴;B图表示沙尘暴;C图表示霜冻;D图表示台风。能够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的是霜冻天气,C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气温向北降低,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气温分布;图中所示陆地气温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夏季即7月气温分布图,A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得,四点中③点位于内陆地区,该地距离海洋最远,该地气温年较差最大,C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C正确;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B错误;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A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凯卢阿降水丰富,终年多雨,年降水量多于2000mm,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较均匀,AB不符合题意;檀香山位于北半球,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C不符合题意;该地为东北信风带,常年稳定盛行东北风,所以年际变化不大,且根据图中信息不能看出年际变化情况,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檀香山、凯卢阿两地的降水量差异,推测瓦胡岛常年盛行东北风。凯卢阿位于山地迎风坡,盛行东北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丰富。檀香山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凯卢阿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檀香山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图中甲为迎风坡,乙为背风坡,因此甲地为凯卢阿,乙地为檀香山,B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