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欧洲“火药桶”。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唯一手段
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
【解析】 A中“主要原因”的说法错误,B中“唯一手段”的说法错误,D中“没有关系”的说法错误。
【答案】 C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三国同盟建立
D.三国协约建立
【解析】 由题干中“1916年11月”“两年以来”等信息可知“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的限定。
【答案】 B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牢固掌握一战的基本进程。一战的主战场1914年是西线,1915年是东线,1916年又转到西线,A、B、D三项显然与史实不符,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答案】 C
4.1917~1918年德国所处的不利形势有( )
①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②苏俄退出大战 ③德国爆发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①③符合题意,而②则是有利形势。
【答案】 C
5.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
③协约国总反攻 ④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4月,②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年11月,③协约国总反攻:1918年9月,④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在十一月革命发生后。故选C项。
【答案】 C
6.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的参战 B.日本的参战
C.美、中等国的参战 D.巴西的参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真正使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答案】 C
7.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
A.英国首先使用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D.首次亮相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解析】 本题考查索姆河战役的相关知识。A、C属于对索姆河战役概况的再现;D属于对索姆河战役地位的再现。A、C、D均正确。
【答案】 B
8.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 )
A.1914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由照片的宣传文字可知,当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美国参战的时间是1917年,故选C。
【答案】 C
9.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形势下一个突出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在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评价,如“勇士”、“捍卫”等。
【答案】 C
10.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 )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
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材料可知,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并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通过做生意的大小可知美国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而④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国是在一战后。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
法国的征兵海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征兵海报。当时巴黎街头到处可见征兵的海报。法国人约翰就在这时参军了。
材料二 亨利、科勒和约翰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下列分别是他们对战争的一段回忆:
亨利:很多战争场面我不愿再回忆。这次战役(凡尔登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和最优秀的战士——法军伤亡46万人。但是德军也付出了差不多30万人的代价。
科勒:我们这场战役(索姆河战役)规模比你们那场还要大,伤亡人数比你们多了一倍。人死得太容易了,仅战争的第一天,英军就死伤了6万多人!真惨啊!
约翰:马恩河战役死的人也不少啊。战斗只有短短的5天,双方共伤亡34万多人,平均一天也超过6万人了。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飞机作战
请分析:
(1)材料一中法国人约翰最有可能去欧洲的哪条战线?作战的对手是谁?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哪些战线?
??(2)材料二中的对话及图片反映了战争的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新式武器主要有哪些?
(4)试分析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史实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性的认识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军与英军在西线对抗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有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第(2)题根据材料归纳战争残酷性和残酷性的表现即可;第(3)题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注意只答新式武器;第(4)题可从武器对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危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 (1)西线。对手:德军。东线和南线。
(2)伤亡人数多,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巨大的破坏性。
(3)新式武器有飞机、毒气弹、潜艇、坦克等。
(4)①战争规模改变,带来了战争的升级。②战争范围扩大。③战争更加残酷。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与同盟国进行的战争。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第(1)题应该分析交战双方的因素,既有德国国家实力的分析,又要分析协约国的经济状况。第(2)题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出本次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答案】 (1)德国遭到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2)不同意。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抵抗侵略而参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