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精品试卷|数学学科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2课时 口算除法(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被除数各位数能被除数整除)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每一位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能熟练且准确地进行相关口算。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两种类型口算除法的算理,尤其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如何将数合理拆分为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计算,以及这两个部分结果的整合逻辑。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知识回顾:
60÷3= 90÷9=
80÷4= 800÷2=
2000÷2= 6000÷3=
鼓励学生快速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
(二)任务一:口算除法(2)例2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的3个班上手工课用彩色手工纸的场景,并呈现清晰的文字问题:“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个班用了多少张?”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提取关键信息,明确已知条件是总共有120张手工纸,要分给3个班,所求问题是平均每个班用的张数。请学生思考如何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规范板书:120÷3。
多种方式,探究算法
直观演示:
因为12÷3=4,这里的12表示1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3得到4个十,也就是40,即120÷3 = 40(张) 。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算理。从数的组成角度,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从乘除法关系角度,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想40×3 = 120,所以120÷3 = 40;从平均分的意义角度,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条理清晰地记录不同的思考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对比。
同桌交流: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120÷3的口算过程,一人说,另一人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然后交换角色。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巩固算理。
(三)任务二:口算除法(2)例3
呈现问题,分析题意:通过PPT展示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的场景,并提出明确的问题:“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让学生明确是将6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的数量,列出算式66÷3。
逐步引导,理解算法
直观操作辅助理解:
先把60张(6沓,每沓10张)平均分给3人,通过动画效果展示每人分得2沓(20张);再把剩下的6张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2张。最后呈现完整的分纸结果,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人一共分得22张。
深入讲解算理: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角度理解算理,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60÷3=20;
6个一除以3是2个一,即6÷3=2;
2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就是22,所以66÷3=22。
教师在黑板上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表示6个十和6个一,如用长方形表示十,用圆形表示一,通过图形的拆分和组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
学生自主表达:请学生自己说一说66÷3的口算过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和交流,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计算结果,还要详细阐述计算的思考过程。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述,确保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四)拓展延伸
变式练习一
在PPT上展示一系列口算题:
24÷2= 300÷6= 360÷6= 77÷7=
810÷9= 400÷5= 82÷2= 240÷3=
36÷3= 160÷4= 300÷6= 420÷6=
320÷4= 240÷6= 210÷3= 720÷8=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计算,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强调计算的准确性。
变式练习二
把48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可以这样想:先把4捆铅笔平均分成2份,再把8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五)课堂练习
比大小练习
题目展示与计算:在PPT上展示比大小的题目:
400÷5 ○ 16×5 640÷8 ○ 2×40 25×3 ○ 24×5
480÷8 ○ 300÷5 200÷4 ○ 320÷8 20×5 ○ 100÷5
180÷6 ○ 350÷5 20×20 ○ 400÷2 3600÷6 ○ 300×2
让学生先分别计算出左右两边式子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计算情况,对计算速度较慢或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校买回120本绘本,把这些绘本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可分得多少本?
3.小熊准备把捡到的果子分装后销售。
(1)如果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多少袋?
(2)你还有哪些分装方法?算一算,填一填。
方法一:每( )个装一袋,可以装满( )袋。
方法二:每( )个装一袋,可以装满( )袋。
方法三:每( )个装一袋,可以装满( )袋。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体会。
(七)作业布置
布置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口算除法(2)
例2:120÷3 = 40(张)
方法一:把120看作12个十,12÷3=4,10×4=40。(用图形表示12个十和4个十的变化过程)
方法二:因为40×3=120,所以120÷3=40。(画出乘除法关系的示意图)
方法三: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用线段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例3:66÷3 = 22(张)
方法一: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用实物图展示分的过程)
方法二:66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60÷3=20,6÷3=2,20 + 2=22。(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6个十和6个一的计算过程)
方法三:因为22×3=66,所以66÷3=22 。(写出乘法和除法的对应式子)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理解算理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将两位数拆分为整十数和个位数分别计算时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小棒等学具进行分一分的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同时,增加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游戏竞赛、小组接力等,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