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5. 琥 珀
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情境导入
琥
珀
奥
秘
默读课文并写下疑问,完成问题清单,尝试解答部分
回顾质疑
提出的问题 提问角度 解决方法
针对课文内容
针对课文写法
联系生活实际
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题呢?
任务一
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六要素)
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任务一
时间 约摸几万年以前的一个夏天的晌午
地点 在松树林的一棵松树上
人物(角色) 松树、苍蝇、蜘蛛
起因 蜘蛛想把一只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经过 蜘蛛和苍蝇恰巧被一大滴松脂包裹起来,并积成松脂球,经过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森林淹没,松树腐烂,松脂球被埋在泥沙里。
结果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成了化石。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读一读
约莫几万年以前的一个夏天,在松树林里的一棵松树上。
一只小苍蝇在阳光下快乐的飞舞,然后停在大松树上休息。
蜘蛛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突然,被一大滴松脂包裹起来,并积成松脂球。
经过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森林淹没,松树腐烂,松脂球被埋在泥沙里,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成了化石。
作者是如何知道这块琥珀是这样形成的呢?
任务二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想象和推测有什么不同?
想象:凭空的想,可能虚幻不真实。
推测: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乱说。
小组探究
推测的内容 推测的依据
形成时间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发现过程
小组探究
形成时间
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
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为什么发生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前呀?
用词严谨
1
小组探究
形成条件
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能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6
11
小组探究
形成过程
依据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只小虫
如果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的变化、腐化、风化。
形成松脂球?
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大滴松脂包住。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9
7
发现过程
依据
推测
小组探究
科学和严谨,看似寻常甚至多余的一个词,一句话,竟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精妙之处,也是说明文的魅力所在。
这样有科学依据的推测让我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任务三、拓展阅读
《琥珀》这篇文章出自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与文章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课文风格 采用讲故事的方法,生动、形象、趣味性
阅读链接风格 语言精炼严谨
条理分明
任务四:琥珀有什么价值
琥珀很珍贵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以研究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事情。可以研究昆虫的发展史。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环境和当时的地质情况。
即兴展示
假设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博物馆的官网上有一则招聘广告,招聘琥珀解说员,同学们想试试吗?
作业小超市
1.说一说。
1)假设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博物馆的官网上有
一则招聘广告,招聘琥珀解说员,同学们想试试吗?
(出示招聘广告)××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形成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下节课汇报。
2)一起评选。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颁发聘书)
2.编一编
推测一下老师手中琥珀的形成过程,创编故事。(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六要素】,内容有创新)
作业反馈单
1.我完成了什么作业?
2.在完成本次作业中,我有哪些收获和发现?
3.在完成本次作业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我是如何解决的?
4.在本次作业中,我要向哪些同学学习?
作业内容 评价内容 自评 生评 师评
琥珀解说 (满分5颗) 表达清楚,声音适宜 ( )颗 ( )颗 ( )颗
图文并茂 ( )颗 ( )颗 ( )颗
逻辑清晰,合理推测 ( )颗 ( )颗 ( )颗
语言优美 ( )颗 ( )颗 ( )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