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23: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勤学善思,尚雅乐道。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与思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思考是人生的必需。山川蕴大道,万物皆学问。勤学善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的阅读,丰富的阅历,旅途的风景,以及所有我们历经的人和事,所有收获到的欢欣与喜悦,都可以成为思之yuán泉、学之导向。那些文字之美、山川之美、风物之美、人性之美,丰富并深刻我们的思想。尚雅乐道,能够放大我们的人生格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情趣有多高洁,人生就有多精彩。它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无限,让我们学会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让我们突破物欲的羁绊更加享受精神上的快乐,让我们的人生之旅走向一片又一片的春暖花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yuán泉 (2)享受
2.“那些文字之美、山川之美、风物之美、人性之美,丰富并深刻我们的思想”这个句子的谓语是( )(2分)
A.文字之美 B.丰富 C.丰富并深刻 D.思想
3.语段中“人生格局”的短语类型是( )(2分)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5.在下面米字格中填写古诗词名句。(7分)
岑参奇思妙想,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了“(1),
”以春花喻冬雪的边塞雪景;秋瑾在《满江红》中这样描绘中秋之景:“(2),秋容如拭”;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你能领略到“野芳发而幽香,(3)”琅琊山春夏两季的美丽景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笛声触发乡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5),”展现出孙权年少时率领千军万马,英姿勃发的形象。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与诗歌,完成6~11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石敬瑭①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②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③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丙】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石敬瑭:五代十国时后晋开国皇帝。②桑维翰:五代十国时后晋大臣。③刘知远:五代十国时后汉开国皇帝。
6.孟子,名轲, 时期的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3)妻妾之奉(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厚以 金 帛 赂 之 自 足 致 其 兵 不 必 许 以 土 田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
10.下面关于【甲】【丙】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写法上,【甲】文夹叙夹议,说理透彻,【丙】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感人肺腑。
B.【丙】诗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应该是【甲】文中所肯定和赞美的。
C.【甲】文中的“本心”指的就是【丙】诗中的“丹心”。
D.【甲】文和【丙】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历经磨难却永不泯灭。
11.在“生”与“义”面前,孟子和石敬瑭的取舍有何不同 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看 菜
①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②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③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④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得慢慢来。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⑤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⑥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天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⑦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木匠好酒。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不一会,他突然紧瞪双目赶紧起身制止,原来徒弟不知规矩已经动筷破了鱼身了。他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⑧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⑨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⑩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母女俩面面相觑。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他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却是怎么也夹不动。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1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以“鱼”这道可看却不可吃的菜为线索,一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物质条件艰苦,另一方面塑造了木匠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B.小说第②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木匠声名远扬、雕刻技艺精湛,为下文木匠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白鳞木鱼作铺垫。
C.小说以“看菜”为题,表现特定年代下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并通过老木匠与新木匠的对比,表达了梅家对新木匠的不满。
D.文章语言质朴,情节波澜起伏,读来生动有趣,其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引人深思。
13.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不一会,他突然紧瞪双目赶紧起身制止,原来徒弟不知规矩已经动筷破了鱼身了。
14.下面句子在文中出现两次,描写内容相同但作者用意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4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
15.老木匠除技艺精湛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16~19题。(11分)
材料一:
在一些人看来,娃娃们的某些好奇心似乎太过“出奇”,甚至带有某些“破坏性”“危险性”。但如果缺乏包容,动辄呵斥一番、下一道禁令,便可能毁掉一个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一个金表拆坏了,他的朋友就惩可了孩子。陶行知听说后,建议这位朋友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不仅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由此获得了新的知识。涵养理性的态度和方法,既呵护珍贵的好奇心,又让好奇心中蕴藏的创造火花得以迸发,往往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选自《呵护创新的“好奇心”》《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个重要环节是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一些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仍需完成大量习题、掌握各种题目的解法。事实上,培养解题能力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创新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到二者的平衡,既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②具体而言,在科学课上,要鼓励探究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要积极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用新鲜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提升作业设计水平,鼓励学生在课后持续思考、主动探索。
(选自《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北京日报》)
材料三:新奇想法和求知欲望越强烈,探索和钻研的劲头就越足。只有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才能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当然,从单纯感到好奇到实现科研突破之间,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学探索之路漫漫而修远,少不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和定力。正是靠着对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好奇,居里夫妇花费近4年时间,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大学本科期间对量子物理产生好奇的潘建伟,潜心研究量子技术、建设科研团队,终于在量子纠缠领域形成了世界级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量子卫星首座科学家。这说明,新奇想法只有通过刻苦探索才能成为现实。
(选自《以好奇心助力基础研究》《人民日报》)
材料四:
培养和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好问求知、探求未知的良好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对新鲜事物生发出好奇心。学校要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千方百计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发起来,呵护他们的好奇心。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型企业,也要发挥科研资源充足、仪器设备丰富、科技创新便利的优势,通过举办开放日、夏令营和流动科普馆等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向往,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选自《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人民日报》)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宽容孩子的好奇心,有好奇心的孩子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B.教学中,既要重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
C.科学探索之路漫漫而修远,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和定力。
D.科研机构和高校等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17.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8.仿照材料三中画线句子,为这一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19.同样是谈呵护好奇心,材料一和材料四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痛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不顾刘四爷的反对,毅然嫁给样子,表现了她泼辣、直率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和钢铁
2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烙印在中国人血脉中最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的意志。淳朴的情感,请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中任选一部,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理解。(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2022版课程标准新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为此,学校开展了“文化自信”的主题综合活动,请你参与。
(1)【辨事物说名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请你根据示例,补全其他项所指代的内容。(2分)
示例:婵娟——月亮 ①丝竹—— ②庙堂——
(2)【读古诗识情思】诗人都有一双慧眼,他们从平常事物中发现美丽,赋予情感,吟咏歌颂。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化用诗文,句式相近,语意连贯)(3分)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望见的月钩;它还可以是苏轼在料峭春风时瞥见的斜阳;它可以是 ,
它还可以是 。
(3)【识对联长知识】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3分)
地方名称 亳州花戏楼 包河包公祠 蚌埠禹王庙
对联 ① ② ③
A.上联:遗像至今传铁面;下联:直臣岂肯作金钩。
B.上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下联: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C.上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下联: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
(4)【获经验谈感悟】学习活动即将结束,小夏整理出以下感悟。感悟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2分)
【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世界人民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学到许多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古典名著。【乙】它是中华民族超过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和艺术瑰宝。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1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二)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日子平淡,但你我若能于平淡日子中发现乐趣,寻找诗意,收获感动……那么每一个日子都将摇曳生姿、闪闪发光,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让我欢喜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起来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1)源 (2)xiǎnɡ
2.C
3.A
4.排比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篱下黄花开遍 佳木秀而繁阴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与诗歌,完成6~11题。(15分)
6. 战国 儒
7.(1)同“避”,躲避(2)丧失(3)侍奉(4)停止
8.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
9.称臣可以,但用对待父亲的礼节去侍奉他太过分了。
10.C(【甲】文中的“本心”指的是人的本性、本善之心,而【丙】诗中的“丹心”则指的是忠诚之心。两者并不等同,因此这一表述错误。)
11.在“生”与“义”面前,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认为道义比生命更重要,不应为了苟且偷生而违背道义。而石敬瑭则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利益,不惜割让土地、称臣甚至以父礼侍奉契丹,违背了道义和国家的利益。两者的取舍截然不同,孟子坚守道义,而石敬瑭则为了私利而背弃道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12.C
13.“瞪”是指眼睛睁大,描写木匠发现徒弟破鱼身时的神态,表现了木匠的惊讶。
14.第一次描写的是真正的鱼,突出主人热情好客;第二次描写的是老木匠雕刻的木头鱼,突出老木匠的雕刻手艺高超。
15.示例:(1)他宽容、有耐心,当他发现徒弟破了鱼身时,他没有责怪徒弟,而是耐心地教诲徒弟饭桌上的规矩。
(2)他体谅殷家母女、细心且考虑周到,为了让母女俩不必为破鱼而尴尬,他巧妙地将鱼翻了个身,从而使得鱼得以继续作为“看菜”出现在餐桌上。
(3)他有智慧、善于教育徒弟,他通过让徒弟和自己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以及后来让徒弟和自己一起吃完那条鱼,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徒弟学会尊重他人和遵守规矩。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16~19题。(11分)
16. A (解析:“有好奇心的孩子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错误,说法绝对。)
17.举例论证,列举居里夫妇和潘建伟的事例,证明“新奇想法只有通过刻苦探索才能成为现实”的观点,富有说服力。
18.示例:凭借对科学的好奇心,爱迪生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无数次次实验,终于发明了钨丝灯。(所举例子真实,语言简洁,形式与划线句类似,能证明“新奇想法只有通过刻苦探索才能成为现实”的观点即可)
19.材料一侧重从“为什么”角度来谈,即好奇心往往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从反面谈不要破坏孩子的好奇心。材料四侧重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谈,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怎样来呵护和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
(四)名著阅读(5分)
20.B (火烧瓦寺的是鲁智深。)
21.示例一:在《朝花夕拾》中读到的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日本留学,从“医学救国”到“文学救国变的是选择,始终不变的是对民族变革和发展的初心,是一腔爱国热情。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中不管是彪炳史册的革命领导人,还是籍籍无名的战士和“红小鬼”,长征中,他们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他们迎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乐观与坚定、大无畏的精神书写了历史。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1)音乐 朝廷
(2)范仲淹在思乡南归时听见的羌笛 李清照在疏风骤雨后牵挂的海棠
(3)①C ②A ③B
(4)①把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②应删去“超过”或“多”
(二)写作(50分)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