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5 年 陕 西 省 中 考 一 模 猜 题 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 页。全卷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亳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 . 请用直径0.5 亳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学期,我们共同邂逅绵□磅礴的中国式浪漫。于景,它是济南冬天肌肤粉嫩、不胜(jiāo) ▲ 羞的雪,它是给予刘湛秋感情滋润、思想流动的雨;于情,它是史铁生母亲(jué) ▲ 别之际未讲完的缱绻情深,它是诸葛亮晚年对儿子的谆谆教(huì) ▲ 。
“中国式浪漫”从何而来?下面,我们将共寻专属于中国的浪漫,(huàn) ▲ 醒我们母语中的同频与自豪!
1.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字是( )
A.沿 B.延
2.加点字“给”在语段中的正确读音是( )
A.gěi B.jǐ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jiāo) 羞 (jué) 别 教(huì) (huàn) 醒
4.名篇名句默写。
(1)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
(2)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 。(《梁甫行》)
(4)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李白有诗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黄鹤楼》中对仗工整、描写眼前生机勃勃艳丽景象的诗句是:“ , ”。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甲】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huáng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
【乙】青春获得了胜利。伤寒没能夺走他的生命。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他已能够勉强站起来,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他让母亲搀扶着走到窗口,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已开始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水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外面已经是冰雪消融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pú的麻雀,它不时用机敏的小眼睛偷看他一眼。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是熬过来了吧?”他用手指敲敲窗户,低声说。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封禅 huáng 恐 胸pú
6.甲文段选自《 》,文段中的“你”是 ;乙文段选自《 》,文段中的“他”是 。
7.“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请根据提示,结合文段中的“你”和“他”的经历,将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补充完整。
这句话比喻人在挫折和磨难中更能生发出斗志,奋进向上。 ; ;史铁生遭受双腿瘫痪的折磨,却以惊人毅力在生命困境中写就《秋天的怀念》等佳作。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挫折和磨难能激人奋进,催人成长。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为探寻龙文化内涵,九年1班开展“龙年说龙”主题活动,小语查找到以下材料,请帮她解决相关问题。
材料一:
龙的形象由多种动物聚合而成。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龙”字,这些“龙”字一种无足、身躯细长、身尾不分;另一种有四足、躯体长。 “无足龙”与蛇形象相似, “有足龙”与鳄和蜥蜴相似。透过古汉字中的象形字,可以了解到造字之初中华先民的思维,他们眼中的世界和自然,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史前人类认为自然界万物间存在神秘的关联性。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血液温度变化受外界气温的制约。春天转暖,它们外出活动; 秋分后雨水减少,它们也减少活动并进入冬眠; 它们出蛰后,雨水开始增加; 夏日雷雨到来前,它们会有异常反应。再加上爬行动物喜欢温湿环境,就与云、雷电、彩虹等和雨水关系密切的自然现象有了神秘联系。新石器时代以来,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土地上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农业的收成很大程度上由降水决定,先民便认为这取决于某种灵物的喜怒哀乐。
(摘编自《龙崇拜从何而来》)
材料三:
经过几千年的沉积,被视为祥瑞的龙成为既能腾飞在天,又能遨游于水的灵物,具有战胜邪恶的内涵和腾飞发展的象征意义。从“华龙一号”的核能之光, “鲲龙”号的展翅飞翔,到“雪龙”号的破冰前行,这些大国重器以“龙”为名,彰显出中华民族不俗的精神力量。今年,值得国人骄傲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大西洋首次下潜,截至2月23日,“蛟龙号”在南大西洋顺利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深海潜水器是探索深海资源的重要装备,全球有能力在6000 米左右的大洋深渊开展载人深潜科研的国家不超过5个。
载人潜水器装备性能比较
型号 深海6500 鹦鹉螺号 蛟龙号
国家 日本 法国 中国
最大工作深度(m) 6500 6000 7000
平均每年下潜次数 60 100-115 26
可搭载数 (人) 3 3 3
水下作业时间 (h) 5 5 约12
有效载荷(kg) 200 200 220
球体部分体积(m3) 4.19 4.84 4.4
始建时间 1989 1984 2002
(材料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的古汉语字形反映了当时人民对世界和自然的认知。
B.大国重器以“龙”为名,既蕴藏美好寓意又彰显精神内涵。
C.鳄鱼、蚯蚓、蛇等爬行动物的活动周期受外界气温的制约。
D.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的收成与降水有着较大的关系。
9. “蛟龙号”潜水器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10.请综合以上材料,探究龙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重庆一中书院沙龙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本次阅读推荐篇目为《暖雪》。你将作为代表在书院沙龙活动上分享阅读体会,请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暖雪
胡炎
小酒馆里清冷寥落。我们面对面坐着,面前是两样简单的菜肴,一瓶酒,两只酒杯。窗外,今冬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
“雪天小酌,正好暖暖身子,干!”我向他举起杯。
他笑笑,和我碰杯,轻轻抿了一口。
我知道他刚刚经历了一场遗产风波,心情应该不好,所以特意约了他晚上一起吃饭。打小,我们便是一块光屁股长大的。
他的眼圈红了,泪花打湿了眼睫。我说:“有话就说出来,别闷着。”他竟然哭出了声。这么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哭起来多少有些滑稽。我看到他的腮帮有些痉挛,对于我这个写小说的人来说,他的痛楚我能够体会。
“大伯去世了,他那两个不孝儿子倒来争遗产,可恶!”我替他愤愤不平。
“爸……”他埋下头,肝肠寸断。
他不是老韩头的亲生子。他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当年他被遗弃街头的时候,老韩头的老伴儿已经过世。在街坊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老韩头拨开众人,把他抱回了客。
“万一是个病孩子,那可是个讨债鬼呢。”有人不无担心地劝他。
老韩头只说:“一条命,一条小命啊!”
老韩头的两个儿子不喜欢他,几次都要把他扔掉。只有小女儿翠翠把他当成个宝,护着他,疼着他。就这样,他在老韩头和翠翠的呵护下长大,他把老韩头和翠翠当成了最亲的人。
“别和那两个畜生置气,不值。”我说。
他拭了一把泪,摇摇头说:“我没和他们置气。”
“我知道你伤心,”我拍拍他的手背,“这么多年,你寸步不离地照料大伯,那两个白眼狼一年也回来不了一两次,翠翠嫁人后忙着生意,没时间孝敬老人,和家里都很少联系。我们都看得出大伯的孤单,还好有你。”
他长长地吁了口气,低声说:“应该的。”
老韩头晚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他。他原在一家工厂打工,老韩头无法自理后,他就辞了工,专心在家护理老韩头。我常见到阳光晴好的日子,他把老韩头背出来晒太阳,为他按摩、擦洗。老韩头流着口涎,看着他笑,老人的心里一定满是欣慰和幸福。
“瞧瞧,比亲生儿子还孝顺呢。”街坊邻居说。
他只是微笑不语。
谁也没想到,老韩头撒手人寰办丧事时,那两个几乎把老人遗忘的儿子,第一时间就赶来了,哭得震天动地,眼里却看不到泪水。
“你不该让着他们。”我咬了咬牙。
他喝了一杯酒,满满一杯:“爸不在了,财产要不要又有什么意义?”悲意又从心头升起,他耸动着肩头,近乎哀号,“我没有爸了,再也没有了……”
我把他的手攥在我手里,他的手冰凉而颤抖。等他稍稍平静一些,我说:“别难过,大伯要是看你这么伤心,九泉之下也会不安的。”
其实,老韩头若在天有灵,此刻恐怕会气炸了肺。他的两个儿子干号之后,便同时向他发难:“你没权利继承我爸的遗产。”他们显然有备而来,“按照《遗产继承法》,还有《民法典》,你和我爸没有任何关系!”
他无力辩驳。的确,他和老韩头没有血缘关系,老韩头也没有合法收养资格。他的户口还是老韩头求着一个远房表弟,上在他的户头上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都没有觊觎遗产的资格。
“我从没想过和你们分遗产。”他说。
“算你识相!”
然而他拿出了老韩头的遗书,以及老人瘫痪之前私下去公证处做的公证。老人临终前百感交集,他心中有杆秤。
猝不及防,他的脸上挨了一记重拳,差点儿跌倒在地。“你竟敢骗我爸的财产,做梦!”他们满脸涨红。
他终于站稳了,没有还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只有父亲,”他平静地说,“放心,财产我一分不要,你们尽管拿去。”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老韩头火化之后,他就搬出了家,那里再也不是他的家了。他临时租了一间民房,聊以栖身。搬家那天,是我帮他搬的行李。
“你就是太善良了。”我叹了后气
他看着窗外的飞雪,端起酒杯慢慢喝下,良久说:“善良,这就是我爸留给我的遗产。”
离开小酒馆的时候,他的电话响了,是翠翠打来的:“弟弟,姐公司需要一个保卫科长,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还有,宿舍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今年春节,就在姐家过年,咱们永远是一家人。”
他的泪水潸然而下。走上街头,他伸手接住雪花。雪花在他温暖的掌心融化,变成浅浅的水痕。“今年的冬天虽然冷,”他说,“但是你瞧,这雪是热的。”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1.这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老韩头的故事。书院沙龙上你需要为没有读过本篇文章的同学概括讲述这个故事。
12.你将从不同角度研读小说语言,分享你的体会。
语言 研读
他喝了一杯酒,满满一杯 关注语言表达技巧。联系上下文,比对“他喝了满满一杯酒”,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有何妙处。
“我没有爸了,再也没有了……” 关注角色的语言。他的哭号重复中又有不同,请具体分析这句语言的妙处。
13.文章结尾他说的话意味深长,你准备重点解读,结合文章内容分享你的理解。
“今年的冬天虽然冷,”他说,“但是你瞧,这雪是热的。”
14.小说中老人临终前百感交集,留下了一封遗书。书院沙龙上你想和同学们交流揣摩,如果你是那位老人,你会在遗书中写什么?
15.书院沙龙活动最后将有一个讨论环节,你在准备讨论内容时关注到文中“翠翠”这一角色,小说结尾翠翠的做法是合乎情理呢,还是显得有些突兀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说主旨,梳理你的看法以备和大家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
王昭君(其二)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16.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填序号)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1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19.下列是关于三篇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选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20.三篇选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文李白侧重写昭君 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下列对这首元曲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小桥流水人家”运用动静相衬的技法:动态的“人家”与静态的“小桥”“流水”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这首元曲前三句仅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意象,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
D.这首元曲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2.这首元曲文字之精炼,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小江读到“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时,也叹服于“瘦”字的精妙。请你简要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三、作文(50分)
23.依据要求作文。
无论是作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外在旅程能够反映内在旅程的方法。这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亚当·霍克希尔德《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
暑假到了,你一定也去了不少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景。请结合自身经历叙写一篇游记,写出你的旅游过程、独特感受和思考。注意抓住最富有特征、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可讲述旅途的故事或见闻:也可书写当地的民俗风情。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B
2.B
3.娇;诀;诲;唤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1.绵延yán:延续不断。
故答案为:延。
2.给jǐ予:给。
故答案为:B。
3.娇jiāo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诀jué别:告别;分别。
教诲huì:教训;教导。
唤huàn醒:叫醒。
故答案为:娇;诀;诲;唤。
4.(1)路远莫致之
(2)岂不罹凝寒
(3)狐兔翔我宇
(4)绿杨阴里白沙堤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致、罹、翔、堤、萋。
故答案为: 路远莫致之 ; 岂不罹凝寒 ; 狐兔翔我宇 ; 绿杨阴里白沙堤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5.shàn;惶;脯
6.经典常谈;司马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7.司马迁遭受了屈辱的宫刑,但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光耀后世;保尔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注意掌握名著作者及朝代、作品体裁及类型、文中主要人物的绰号及主要情节等内容,同时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名著的主旨中心,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结合上文“你”和“他”的经历,注意要联系横线处上下文,揣摩横线处句子语境,合理组织语言,同时注意是否存在格式等隐形要求。
5.封禅 fēng shàn 古代帝王到泰 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在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
惶恐 huáng kǒng 惊慌害怕。
胸脯 xiōng pú 指胸部。
故答案为:shàn、惶、脯
6.【甲】是司马迁回忆父亲临终前对他的嘱咐,出自《经典常谈》。
【乙】是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答案为:经典常谈、司马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7.语句是写人在经历挫折磨难后并没有自暴自弃,最终获得成功。结合人物生平,补写可以是:司马迁受到俘刑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忍辱负重,传下千古名作《史记》。保尔在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打击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勇敢面对,用写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故答案为:①司马迁遭受了屈辱的宫刑,但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光耀后世。
②保尔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8.C
9.“蛟龙号”起步晚,载荷大、工作深度深、水下作业时间长,首次下潜大西就能创造新纪录,彰显我国在深海装备研发领域的实力。
10.先民认为爬行动物的活动与影响农业收成的降水有关,对爬行动物产生崇拜由多种动物聚合而成的龙就逐步演变为人们崇拜的灵物。经过历史的积淀,龙被赋予吉祥、勇猛、腾飞的内涵,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8.ABD.正确;
C.有误,结合材料二“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血液温度变化受外界气温的制约”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9.结合材料三“今年,值得国人骄傲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大西洋首次下潜,截至2月23日,‘蛟龙号’在南大西洋顺利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分析,“蛟龙号”起步晚,载荷大、工作深度深、水下作业时间长,首次下潜大西就能创造新纪录,彰显我国在深海装备研发领域的实力。
故答案为:“蛟龙号”起步晚,载荷大、工作深度深、水下作业时间长,首次下潜大西就能创造新纪录,彰显我国在深海装备研发领域的实力。
10.结合材料二“新石器时代以来,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土地.上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农业的收成很大程度上由降水决定,先民便认为这取决于某种灵物的喜怒哀乐”分析,先民认为爬行动物的活动与影响农业收成的降水有关,对爬行动物产生崇拜由多种动物聚合而成的龙就逐步演变为人们崇拜的灵物。结合材料三“经过几千年的沉积,被视为祥瑞的龙成为既能腾飞在天,又能遨游于水的灵物,具有战胜邪恶的内涵和腾飞发展的象征意义”分析,经过历史的积淀,龙被赋予吉祥、勇猛、腾飞的内涵,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故答案为:先民认为爬行动物的活动与影响农业收成的降水有关,对爬行动物产生崇拜由多种动物聚合而成的龙就逐步演变为人们崇拜的灵物。经过历史的积淀,龙被赋予吉祥、勇猛、腾飞的内涵,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11.①老韩头瘫痪在床/瘫痪无法自理,他辞职在家护理 ;②老韩头去世,他放弃遗产
12.突出强调 “满”,写出他喝酒之多,表现出他想到父亲去世的悲痛/苦闷;重复说“没有(爸)了”,表达对父亲过世的悲伤/痛苦,后一句多了“再也”,突出强调因父亲过世的绝望,使情感抒发加深/使情感更浓烈等。
13.今年冬天下了雪,天气冷,又因父亲过世内心悲痛而感到内心寒凉:但是因为得到翠翠的关心和看作一家人的认可,因为这份善良和情义而内心感到温暖。
14.示例:瘫痪后儿子一年回不来一两次,女儿也很少联系,你们想过我多孤单吗?养你们长大,老了却指望不上你们,真是让我很寒心,对你们太失望了!多亏了有他这个养子,一直细心照料我,比亲生儿子还孝顺!我心里是有杆秤的,所以啊,我决定把全部财产留给他!
15.我认为显得突兀。前文写翠翠嫁人后忙着生意,和家里很少联系/在遗产纠纷中没有帮忙,结尾却关心他,形成反差/反转,因此突兀。翠翠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是被他的善良和情义所打动,深化主旨: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或者:我觉得不突兀。前文有交代只有小女儿翠翠把他当成个宝,护着他,疼着他。就这样,他在老韩头和翠翠的呵护下长大,他把老韩头和翠翠当成了最亲的人。所以后文写翠翠给他找了个工作,安排他住宿,叫他一起去过节。突出了文章主旨: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结合人物身份,境遇,分析揣摩遗书可能的内容,注意言之合理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解答这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11.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第十六段:老韩头晚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他。他原在一家工厂打工,老韩头无法自理后,他就辞了工,专心在家护理老韩头。
第二十九段:他终于站稳了,没有还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只有父亲,”他平静地说,“放心,财产我一分不要,你们尽管拿去。”
故答案为: ①老韩头瘫痪在床/瘫痪无法自理,他辞职在家护理 ;②老韩头去世,他放弃遗产
12.
①满,强调酒满,写了他喝酒之多,表现他因为父亲去世的悲伤苦闷。
②没有爸了,写他因为父亲去世的悲伤苦闷。再也,强调父亲去世的那种绝望,感情更浓烈,便于更好的抒发感情。
故答案为:①突出强调 “满”,写出他喝酒之多,表现出他想到父亲去世的悲痛/苦闷。
②重复说“没有(爸)了”,表达对父亲过世的悲伤/痛苦,后一句多了“再也”,突出强调因父亲过世的绝望,使情感抒发加深/使情感更浓烈等。
13.冬天虽然冷,今年冬天天气挺冷的,外加父亲去世后他内心悲伤苦闷更加凄凉。这雪是热的,指他得到了翠翠的关心,翠翠认他这个弟弟,让人觉得温暖。
故答案为: 今年冬天下了雪,天气冷,又因父亲过世内心悲痛而感到内心寒凉:但是因为得到翠翠的关心和看作一家人的认可,因为这份善良和情义而内心感到温暖。
14.原文交代:两个白眼狼一年也回来不了一两次,翠翠嫁人后忙着生意,没时间孝敬老人,和家里都很少联系。我们都看得出大伯的孤单,还好有你。老韩头晚年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他。遗书上一是交代现实情况,二是交代遗嘱。即亲生子女很少回家,我自己很孤单。生病后更是只有他这个养子辞职在家照顾我,关心我,只有他对我好,我要把我的财产都给他。
故答案为: 瘫痪后儿子一年回不来一两次,女儿也很少联系,你们想过我多孤单吗?养你们长大,老了却指望不上你们,真是让我很寒心,对你们太失望了!多亏了有他这个养子,一直细心照料我,比亲生儿子还孝顺!我心里是有杆秤的,所以啊,我决定把全部财产留给他!
15.突兀不突兀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言之合理即可。
①前文有交代只有小女儿翠翠把他当成个宝,护着他,疼着他。就这样,他在老韩头和翠翠的呵护下长大,他把老韩头和翠翠当成了最亲的人。所以后文写翠翠给他找了个工作,安排他住宿,叫他一起去过节。前后都有翠翠对他的好,不突兀。突出了文章主旨: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②前文有交代翠翠嫁人后忙着生意,没时间孝敬老人,和家里都很少联系。所以后文写翠翠给他找了个工作,安排他住宿,叫他一起去过节。很突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突出了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故答案为: 我认为显得突兀。前文写翠翠嫁人后忙着生意,和家里很少联系/在遗产纠纷中没有帮忙,结尾却关心他,形成反差/反转,因此突兀。翠翠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是被他的善良和情义所打动,深化主旨: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或者:我觉得不突兀。前文有交代只有小女儿翠翠把他当成个宝,护着他,疼着他。就这样,他在老韩头和翠翠的呵护下长大,他把老韩头和翠翠当成了最亲的人。所以后文写翠翠给他找了个工作,安排他住宿,叫他一起去过节。突出了文章主旨:善良和情义胜于血缘关系/人间真情胜过一切等。
16.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17.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8.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19.B
20.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不能是单纯的节奏划分,而是要在理解句意甚至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 、停顿。单个句子节奏的划分,可以寻找主谓结构的短语,一般在主谓之间断开。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须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然后具体探究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些内容。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能准确翻译文章内容,其次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在文中所渗透的观点和情感。
【附参考译文】
【乙】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蕲王的妾。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收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仗,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梁氏在山阳、宿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梁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最终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
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父祖皆行伍”父祖皆行伍:父亲与祖父都出自军队。火伴皆惊忙:伙伴们都很吃惊。皆:都;
“于是意少懈”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意:心情。故选②;
“腰腹为敌刃割裂”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为:被。
故答案为: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翻译及语法成分分析。梁氏力气很大,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射中目标的。梁氏为主语,“多力”“通技击”为并列关系,属于梁氏的两个特点,故在“技击"后断句;“能开强弓”属于动宾短语,“强弓”是宾语,故在其后断句;因此可断句为: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故答案为: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及特殊句式。注意:
①百战:身经百战;归:归来;手法:互文;
②甲:铠甲;入:冲入;复:又。
故答案为: 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ACD.正确;
B.“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有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指的是今天是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这里“今日”明朝“汉宫人”“胡地妾”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之心;故选B。
故答案为:B。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木兰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塑造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的人物形象,同时木兰辞官回乡恢复女儿装束也表达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战争的厌恶。
[乙]文“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以及“今日报国”的话语,表现出梁氏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以身报国的人物形象。
[丙]“拂玉鞍”“啼红颊”是对木兰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木兰不舍离开大汉痛哭流涕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
故答案为: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21.B
22.“瘦”字写出了马的瘦弱,侧面表现了游子漂泊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同时,通过“瘦马”与“古道”“西风”等萧瑟秋景相映衬,烘托出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使“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21.ACD.正确;
B.“小桥流水人家”运用动静相衬的技法:动态的“人家”与静态的“小桥”“流水”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个选项的理解有误。实际上,“小桥流水人家”中,“小桥”和“流水”是动态的,“人家”是静态的,但这里的“动态”和“静态”并不是为了相衬,而是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的是对元曲《天净沙·秋思》中“瘦”字的表达效果的分析。“瘦”字在“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首先写出了马的瘦弱。这种瘦弱不仅是外在的形态描述,更是对游子漂泊生活的侧面反映。马作为游子的代步工具,其瘦弱形象暗示了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困苦。同时,“瘦马”与“古道”“西风”等萧瑟秋景相映衬,形成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游子内心的孤寂和愁苦。古道漫长而荒凉,西风凛冽而刺骨,瘦马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前行,更加凸显出游子的无助和思乡之情。故答案为: “瘦”字写出了马的瘦弱,侧面表现了游子漂泊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同时,通过“瘦马”与“古道”“西风”等萧瑟秋景相映衬,烘托出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使“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3.桂林山水间的诗意之旅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终于,在暑假的一个清晨,我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如诗如画的桂林之旅。
初到桂林,我便直奔漓江。清晨的漓江,宛如一位刚刚苏醒的少女,被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江面上,雾气升腾,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坐上竹筏,筏工轻轻一点,竹筏便缓缓地滑入江心。江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江底的沙石和嬉戏的小鱼。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笔架,它们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随着竹筏的前行,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那感觉惬意极了。此时,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早已被抛诸脑后。
竹筏行至一处,筏工指着一座山峰告诉我,那便是闻名遐迩的九马画山。我抬头望去,只见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色彩斑斓的石纹勾勒出九匹形态逼真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吃草,有的奔腾欲飞,它们仿佛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镌刻在石壁上,栩栩如生。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竟能在这山水之间留下如此震撼人心的杰作。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画山,努力地数着马的数量,可怎么也数不清楚,据说能数出九匹马的人定非凡人,我虽未能数全,但也被这奇妙的景观深深折服。
在漓江的游船上,我还看到了岸边的一些渔民,他们正划着小船,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捕鱼。他们有的用鸬鹚捕鱼,那些训练有素的鸬鹚,像一个个忠诚的小卫士,听从主人的指挥,潜入水中,不一会儿便叼着鱼浮出水面。看到这一幕,我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时光,感受到了桂林山水间那份质朴而又宁静的生活气息。这与城市的喧嚣和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心生羡慕。
离开漓江后,我来到了阳朔的西街。西街是一条充满异域风情的古老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民族工艺品的,还有许多酒吧和咖啡馆。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我漫步在西街的石板路上,欣赏着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着热闹非凡的氛围。在一家小吃店里,我品尝了桂林的特色美食 —— 桂林米粉。那细腻的米粉,配上鲜美的卤水、香脆的花生、鲜嫩的肉片和爽口的酸菜,一口下去,唇齿留香,让我回味无穷。
晚上,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印象 刘三姐》演出。演出以漓江山水为舞台,以壮族民间传说为蓝本,通过灯光、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桂林的山水文化和民族风情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当那绚丽多彩的灯光照亮整个江面,演员们在山水间翩翩起舞时,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那悠扬的山歌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桂林的故事,传递着桂林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在那一刻,我对桂林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桂林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绝美风光,还让我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山水如诗,这里的生活如画,每一处景色、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明白,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片宁静而美好的土地,值得我们去探寻、去珍惜。我想,这便是旅行的意义吧,它让我们在行走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本题要求写一篇游记,体裁为记叙文。材料围绕暑假旅行展开,旨在让作者分享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包括游览的过程、对特定景物的印象、旅途中的故事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等,通过这些内容展现旅行经历的独特魅力和对自身的影响。
【题干分析】 ①本题材料以暑假旅行经历为核心。重点在于描述旅行过程中的细节,比如看到的景色(可以是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感受到的氛围(如宁静、热闹、古朴等),经历的事情(如与当地人的交流互动、旅途中的小意外或趣事等)以及体验到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特色手工艺、独特的饮食习俗等)。这些元素都将构成游记的主要内容,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写作思路方面,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写作中心,比如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重点写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山顶景色的壮丽,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或者是游览一座古城,着重描写古城的建筑风格、街头巷尾的民俗风情以及从古城历史中得到的感悟。在写作时,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旅行目的地,或者以一段引人入胜的景色描写或旅行趣事作为引子。事例素材可以选取旅途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如在海边看日出的震撼瞬间、在少数民族村落参与传统歌舞表演的欢乐时刻等。结尾则可以总结旅行的收获,表达对这次经历的怀念或对自然、文化的敬畏之情,做到升华主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将游记写成流水账,没有重点地罗列旅行中的所有事情,或者只注重写景而忽略了情感和思考的表达,导致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
【立意提取】
①以自然景观为线索,如描写黄山之旅,通过对奇松、怪石、云海等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以及在登山过程中克服困难后的自我成长与感悟。
② 聚焦民俗文化体验,例如写云南之旅,讲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参与火把节、体验扎染工艺等经历,探讨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传承的重要性,展现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灵触动与思考。
参考例文:
桂林山水间的诗意之旅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终于,在暑假的一个清晨,我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如诗如画的桂林之旅。
初到桂林,我便直奔漓江。清晨的漓江,宛如一位刚刚苏醒的少女,被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江面上,雾气升腾,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坐上竹筏,筏工轻轻一点,竹筏便缓缓地滑入江心。江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江底的沙石和嬉戏的小鱼。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笔架,它们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随着竹筏的前行,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那感觉惬意极了。此时,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早已被抛诸脑后。
竹筏行至一处,筏工指着一座山峰告诉我,那便是闻名遐迩的九马画山。我抬头望去,只见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色彩斑斓的石纹勾勒出九匹形态逼真的骏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吃草,有的奔腾欲飞,它们仿佛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镌刻在石壁上,栩栩如生。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竟能在这山水之间留下如此震撼人心的杰作。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画山,努力地数着马的数量,可怎么也数不清楚,据说能数出九匹马的人定非凡人,我虽未能数全,但也被这奇妙的景观深深折服。
在漓江的游船上,我还看到了岸边的一些渔民,他们正划着小船,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捕鱼。他们有的用鸬鹚捕鱼,那些训练有素的鸬鹚,像一个个忠诚的小卫士,听从主人的指挥,潜入水中,不一会儿便叼着鱼浮出水面。看到这一幕,我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时光,感受到了桂林山水间那份质朴而又宁静的生活气息。这与城市的喧嚣和忙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心生羡慕。
离开漓江后,我来到了阳朔的西街。西街是一条充满异域风情的古老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民族工艺品的,还有许多酒吧和咖啡馆。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我漫步在西街的石板路上,欣赏着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着热闹非凡的氛围。在一家小吃店里,我品尝了桂林的特色美食 —— 桂林米粉。那细腻的米粉,配上鲜美的卤水、香脆的花生、鲜嫩的肉片和爽口的酸菜,一口下去,唇齿留香,让我回味无穷。
晚上,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印象 刘三姐》演出。演出以漓江山水为舞台,以壮族民间传说为蓝本,通过灯光、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桂林的山水文化和民族风情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当那绚丽多彩的灯光照亮整个江面,演员们在山水间翩翩起舞时,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那悠扬的山歌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桂林的故事,传递着桂林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在那一刻,我对桂林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桂林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绝美风光,还让我感受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山水如诗,这里的生活如画,每一处景色、每一个瞬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明白,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片宁静而美好的土地,值得我们去探寻、去珍惜。我想,这便是旅行的意义吧,它让我们在行走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文章结构清晰,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漓江、西街、《印象 刘三姐》演出等桂林的代表性景点和活动,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桂林之美。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如对漓江清晨景色的描写,“清晨的漓江,宛如一位刚刚苏醒的少女,被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江面上,雾气升腾,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漓江的美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