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1-16”选择题标准卷(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1-16”选择题标准卷(四)(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07 09: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1-16”选择题标准卷(四)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化学在药物开发、合成和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胃酸药物的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NaHCO3
B.Al2Mg6(OH)16CO3·4H2O
C.C12H10O14BiK3
D.Al(OH)3
2.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NO2,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NO3是强电解质
B.NaNO2有毒,不可用于食品添加剂
C.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
D.NaNO2溶液中通入O2,溶液pH降低
3.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  )
A.Ag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
B.CHCl3的球棍模型为
C.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D.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4.过量排放N对环境有污染,专家建议可用金属铝将水体中的N转化为N2,发生反应:N+Al+H2OAl(OH)3+N2+OH-(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pH增大,能抑制Al(OH)3碱式电离
B.Al在反应中被氧化,是还原剂
C.生成1 mol N2,转移10 mol电子
D.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N,提高该除杂过程的反应速率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16H+2Mn2++10CO2↑+8H2O
B.Mg(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Mg2++2HC
C.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Cu2++2Cl-+2H2OCu(OH)2↓+H2↑+Cl2↑
D.酸化的FeSO4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6.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称取粗盐滤液精盐
A.步骤①:根据粗盐的质量和溶解度来确定烧杯和量筒的规格
B.步骤②~④:BaCl2、NaOH和Na2CO3的滴加“顺序”和“量”不可调整
C.步骤⑥:用玻璃棒搅拌滤液,直到没有气泡冒出,且pH试纸检验滤液呈碱性
D.步骤①~⑦:需要的实验用品有分液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陶土网和胶头滴管
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其性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描述 推测
A 三甲基铝 Al(CH3)3 暴露空气中瞬间着火,与水反应剧烈 与水反应可得到CH4和Al(OH)3
B 三氟化氯 ClF3 极强助燃剂,能发生自耦电离:2ClF3Cl BrF3比ClF3更易发生自耦电离
C 亚铁氰化钾 K4[Fe(CN)6] 食盐的抗结剂,3K4[Fe(CN)6]12KCN+Fe3C+5C+3N2↑ 在空气中灼烧,生成K2CO3、FeO、CO2和N2
D 魔酸 SbF5· HSO3F 五氟化锑和氟磺酸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比普通无机酸强106~1010倍的超强酸 SbF5·HF是超强酸
8.实验室制备丙炔酸甲酯(CH≡C—COOCH3,沸点为103~105 ℃)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
B.“操作1”名称为干燥
C.“洗涤2”中5%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丙炔酸等酸性物质
D.“反应”前加入试剂的顺序为浓硫酸、丙炔酸、甲醇
9.下列关于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冠醚可以识别不同的碱金属离子 冠醚是皇冠状的分子,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
B 冰晶体中水分子周围顶角方向紧邻的分子数为4,干冰CO2晶体周围紧邻的分子数为12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氢键具有方向性
C Na2O、MgO、Al2O3离子键成分百分数减少 Na2O、MgO、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强
D 在水晶柱面上滴一滴熔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会发现石蜡在不同方向熔化的快慢不同 水晶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导致水晶的导热具有各向异性
10.某抗氧化剂Z可由图中反应制得:
下列关于化合物X、Y、Z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Z中采用sp3杂化和sp2杂化的碳原子个数比为3∶5
B.化合物Y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C.化合物X可使溴水褪色,1 mol X最多可消耗5 mol Br2
D.化合物Z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氧元素
11.下列指定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  )
A.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2H2O2I2+4OH-
B.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Mg2++2H2O+2e-Mg(OH)2↓+H2↑
C.甘油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3HNO3+3H2O
D.在酸催化下,苯酚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苯酚:+HCHO
12.关于CH3OH、N2H4和(CH3)2NNH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2H4为极性分子
B.CH3OH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C.N2H4的沸点高于(CH3)2NNH2
D.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相同
13.某研究小组模拟微库仑滴定法测定样品中Cl-的含量,工作原理是电解质溶液中的c(Ag+)保持标准值时,电解池不工作;样品进入电解池后与Ag+反应,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当c(Ag+)又回到标准值,测定结束;溶液中存在:AgAg++2Y-,部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阳极反应式:Ag+2Y--e-Ag
B.Pt电极附近离子放电的顺序:Ag+>H+
C.CH3COO-和CH3COOH溶液可维持电解质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不变
D.经折算电路中转移b mol电子,则样品中Cl-的含量为 mg·L-1
14.叔丁醇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其特殊性,可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已知: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之间存在排斥力。
A.中间体2的甲基间的排斥力比叔丁醇的甲基间的排斥力大
B.相同外界条件下,乙酸比中间体3更易给出H+
C.用NaHCO3溶液中和步骤④产生的H+,有利于提高叔丁酯的产率
D.用18O标记醇羟基,可区别叔丁醇与乙醇在酯化反应时的机理差异
15.室温下,将Na2CO3溶液与过量CaSO4固体混合,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Ksp(CaSO4)=4.9×10-5、Ksp(CaCO3)=3.4×10-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反应CaSO4(s)+C(aq)CaCO3(s)+S(aq)的K≈1.4×104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下降的原因是C+OH-逆向移动
C.0~600 s内上层清液中存在:c(Na+)+2c(Ca2+)>c(HC)+2c(C)+2c(S)
D.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始终存在:c(Na+)=2c(C)+2c(HC)+2c(H2CO3)
16.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
A B
实 验
现 象 相同条件下,pH计测得①中pH大于②中pH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结 论 金属性:Mg>Al 有乙烯生成
C D
实 验
现 象 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烧瓶中有大量气泡冒出,Na2SiO3溶液变浑浊
结 论 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非金属性:N>C>Si
参考答案
“1-16”选择题标准卷(四)
1.C 2.B 3.A 4.D
5.D [A.草酸是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A错误;B.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4OH-Mg(OH)2↓+2C+2H2O,B错误;C.用惰性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阳极的电极材料不参与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Cl-Cu+Cl2↑,C错误;D.溶液中的Fe2+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D正确。]
6.A [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②加入BaCl2将S变为BaSO4沉淀,④加入Na2CO3将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因此③加入NaOH将Mg2+、Fe3+变为Mg(OH)2、Fe(OH)3沉淀,操作⑤为将前面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为了保证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完全除去,前面加入的试剂需要过量,⑥加适量HCl除去③加入的过量的OH-和④加入的过量的C,最后经过⑦得到精盐。A.溶解操作中要根据粗盐的质量和溶解度来确定烧杯和量筒的规格,A正确;B.步骤②~④中:Na2CO3必须要在加完BaCl2溶液之后再加入,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NaOH的顺序没有要求,B错误;C.步骤⑥加适量HCl除去③加入的过量的OH-和④加入的过量的C,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溶液呈酸性,C错误;D.由分析可知,步骤①~⑦中没有分液,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D错误。]
7.C [A项,Al(CH3)3与水反应剧烈,反应可得到CH4和Al(OH)3,甲烷易燃,故会着火,推测合理;B项,溴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氯元素,溴氟键的极性强于氯氟键,则三氟化溴比三氟化氯更易发生自耦电离,推测合理;C项,在空气中灼烧K4[Fe(CN)6],Fe(Ⅱ)会被氧化为Fe(Ⅲ),不会生成FeO,推测不合理;D项,SbF5·HF是质子酸,SbF5与HF的混合物,属于超强酸,推测合理。]
8.D [浓硫酸作用下丙炔酸与甲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炔酸甲酯和水,反应所得混合液加入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得到有机相;有机相先后用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液得到含有丙炔酸甲酯的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后,过滤得到滤液;滤液经蒸馏得到丙炔酸甲酯。A.由丙炔酸甲酯的沸点可知,蒸馏时加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不能用水浴加热,A正确;B.由分析可知,操作1为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B正确;C.由题意可知,“洗涤2”中5%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丙炔酸、硫酸等酸性物质,C正确;D.溶液混合时,应将密度大的溶液加入到密度小的溶液中,“反应”前加入试剂的顺序为甲醇、丙炔酸、浓硫酸,D错误。]
9.C [A.有不同大小的空穴适配不同大小的碱金属离子,可用于识别不同的碱金属离子,A正确;B.依据分析可知,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分子,B正确;C.Na2O、MgO、Al2O3离子键成分百分数减少是因为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依次减小,C错误;D.水晶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导致水晶的导热具有各向异性,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导热性不同,所以在水晶柱面上滴一滴熔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会发现不同方向石蜡熔化的快慢不同,D正确。]
10.A [A.根据有机物Z的结构简式可知,采用sp3杂化的碳原子有6个,采用sp2杂化的碳原子有10个,因此二者比为3∶5,A正确;B.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化合物Y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B错误;C.化合物X中,酚羟基的两个邻位碳可以与两个Br2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以与一个Br2发生加成,因此1 mol X最多可消耗3 mol Br2,C错误;D.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N>O,因此化合物Z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氮元素,D错误。]
11.C [A.I-在空气中被氧化为I2,使淀粉溶液变蓝,离子方程式为4I-+O2+2H2O2I2+4OH-,A项正确;B.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阴极上水电离出的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Mg2+和水电离产生的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2H2O+2e-Mg(OH)2↓+H2↑,B项正确;C.该反应方程式原子不守恒,C项错误;D.在酸催化下,苯酚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苯酚,反应的方程式为+HCHO,D项正确。]
12.B [A.肼分子可以视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所得,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结构不对称的三角锥形,则肼分子是结构不对称的极性分子,故A正确;B.甲醇分子中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的结构可以视作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结构,所以甲醇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不是正四面体形,故B错误;C.肼分子中2个氮原子都能形成氢键,而偏二甲肼分子中只有1个氮原子能形成氢键,所以肼分子形成的氢键数目多于偏二甲肼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强于偏二甲肼分子,沸点高于偏二甲肼分子,故C正确;D.甲醇分子和偏二甲肼分子中碳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杂化方式都为sp3杂化,故D正确。]
13.B [检测前,电解质溶液中的c(Ag+)保持定值时,电解池不工作。待测物质进入电解池后与Ag+反应,浓度减小,测氯仪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阳极Ag失电子,生成Ag+,到c(Ag+)又回到原定值,电极反应式为Ag+2Y--e-Ag,根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可以求出待测物中氯的含量,据此分析解题。A.据分析可知,阳极失电子,阳极反应式:Ag+2Y--e-Ag,A正确;B.由题意可知,电解质溶液中的c(Ag+)保持标准值时,电解池不工作;样品进入电解池后与Ag+反应,Ag+浓度减小,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产生Ag+,此时Pt电极Ag+不会放电,H+放电生成H2,说明Pt电极附近离子放电的顺序:Ag+14.D [A.中间体2与甲基相连的碳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叔丁醇中中心碳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叔丁醇的甲基间的排斥力较大,A错误;B.R'COOH与中间体2结合后得到碳氧双键中氧原子电子云密度减小,导致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增大,O—H更加容易断裂,则中间体3比乙酸更易给出H+,B错误;C.NaHCO3溶液会和羧酸发生反应,不利于提高叔丁酯的产率,C错误;D.由流程可知,叔丁醇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叔丁醇脱去羟基,羧酸脱去氢原子,乙醇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去羟基,乙醇脱去氢原子,用18O标记醇羟基,可区别叔丁醇与乙醇在酯化反应时的机理差异,D正确。]
15.D [A.反应CaSO4(s)+C(aq)CaCO3(s)+S(aq)的K=≈1.4×104,A正确;B.随着反应进行,碳酸根浓度减小,水解平衡C2+OH-左移,溶液pH下降,B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c(H+)+c(Na+)+2c(Ca2+)=c(HC)+2c(C)+2c(S)+c(OH-),0~600 s内上层清液呈碱性,c(H+)c(HC)+2c(C)+2c(S),C正确;D.在Na2CO3溶液中,由元素守恒得c(Na+)=2c(C)+2c(HC)+2c(H2CO3),但由于在CaSO4(s)+C(aq)CaCO3(s)+S(aq)反应过程中,C浓度会逐渐减小,故c(Na+)>2c(C)+2c(HC)+2c(H2CO3),D错误。]
16.C [A.相同条件下,盐溶液酸性越强,说明水解程度越大,其对应的碱的碱性越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但题给溶液浓度不同,无法比较,故A错误;B.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制乙烯时,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同时存在副反应:乙醇脱水成碳单质,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乙烯和SO2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有乙烯生成,故B错误;C.饱和食盐水呈中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液面上升;稀硫酸溶液呈强酸性发生的是析氢腐蚀,电极反应为2H++2e-H2↑,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下降;所以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故C正确;D.浓硝酸易挥发,硝酸与硅酸钠反应,则图中实验不能比较碳酸、硅酸的酸性,则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