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1.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2.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语言运用)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思维能力)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 1.我能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清平乐(lè yuè) 杂兴(xìng xīng) 剥莲蓬(bāo bō)亡赖(wúwáng) 翁媪(wēn ǎo) 蛱蝶(jiá jiā)2.课文内容知多少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本课三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首诗词都描写了恬静自然的风光。《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季,儿童追捕的情景;《四时田园杂兴》则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季江南农村的____________画面;《清平乐 村居》描绘了农家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一家人______________的美好乡村生活。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回顾预学1.我能给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清平乐(lè yuè√) 杂兴(xìng√ xīng) 剥莲蓬(bāo bō√)亡赖(wú wáng√) 翁媪(wēn ǎo√) 蛱蝶(jiá√ jiā)2.课文内容知多少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本课三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_范成大__、_杨万里 _、_辛弃疾__。三首诗词都描写了恬静自然的风光。《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__春____季,儿童追捕的情景;《四时田园杂兴》则描绘了一幅__夏___季江南农村的__恬静闲适__画面;《清平乐 村居》描绘了农家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一家人_完整、和谐、悠闲__的美好乡村生活。活动二:读单元页,明确单元学习任务。活动三:初读诗文。停顿方式上基本遵循着“四三或二二三”停顿的规律活动四:解题、了解——词。1.说说《古诗词三首》什么意思?2.了解“词”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准确认读生字。杂、篱、徐、梳、锄、剥2.先仔细观察要求写的生字,再认真书写。杂、稀、篱、蜻、蜓、碟、宿、徐、疏、茅、檐、翁、赖、剥活动六: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解题,了解诗人范成大,南宋诗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晚年时回到苏州石湖隐居,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主题包含田园美、农家乐、农家忙、农家苦。为什么题目后面还有(其二十五)呢? 《四时田园杂兴》这个题目后面面带括号的(其二十五),是为了表明这首诗是《四时田园杂兴》这组诗中的第二十首。这组诗共有六十首,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十二首,每首诗描绘一个特定时节或场景的田园生活。括号中的数字(如其二十五)用于标识这首诗在整组诗中的具体位置。2.疏通诗意,重点指导1)朗读课文、翻译古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突破关键词。日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渐渐变长了) 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笆)3.想象画面,体会诗中感情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同时写出了农民的忙碌,表现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2)这首诗有什么写作手法?诗的后两句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这两句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真是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可诗人又写了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这里是以静衬动,动中有静,更显其静。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惟 喜爱)活动七:自学《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正确流利,注意停顿读好整首诗。2.弄懂题目以及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意: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诗意: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3.知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抓住关键词句,想想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篱落、小径、树、儿童、黄碟、菜花六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惬意、愉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5.自查学习情况宿:_____________ 新市:________________ 公:_____________径:______________ 急走:_________________6.感悟诗中意境1)结合重点词,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2)“儿童急走追黄蝶”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小孩子是怎么追寻蝴蝶的?你能再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知道因为菜花颜色和蝴蝶颜色很像,所以孩子们找不到蝴蝶了。)3)这首诗有什么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句笔调清新明快,先勾勒远景,“一径深”的“深”字,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了视线;后写近景,稀疏的新绿在枝头,一远一近,给人以悠远宁静之感。后两句笔锋一转,由静景写到人物活动,一静一动,使整首诗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看似平淡的“无处寻”,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仿佛看到了菜花正在盛放的情景以及儿童的活泼情态。)7.对比思考两首诗都写到了哪些相同的景物?你觉得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选一选,填一填。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______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_______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3.默写古诗,回答问题。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参考答案2.1)A 2)A 3.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追 3)白描 4)无处寻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语言运用)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思维能力)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 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古诗。
任务二
活动一:复习导入新课。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古诗。2.对比古诗《村居》和《清平乐.村居》,了解词。3.了解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词作以豪放为主。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4.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初读感知,指导诵读。1.读准字音。亡赖 莲蓬 翁媪 卧剥2.读出节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wēng 媪ǎo。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溪头/卧剥bō/莲蓬。3.读出韵脚。活动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1.运用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词:参考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感情;联系实际。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逗趣、取乐。)文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儿,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除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活动四、:感悟画面。1.读完这首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2.感悟人物。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温馨、幸福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他们温馨、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味“醉”和“喜”。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老翁老妇还会因什么而“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会情感,练习背诵。五、挑战难点。对比一下,三首诗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当堂练习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xiǔ sù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 一只蜻蜓xú xú ( )落在xīshū( )的 lí bɑ( )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 未( ) 径( ) 菜( ) 宜( ) 味( ) 经( ) 彩(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参考答案一、 1.xiǔ 2.sù二、 徐徐 篱笆 生疏 三、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色四、1.宋 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活动四:课后练习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二、填空。《清平乐 村居》中,“ ____________ ”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________,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yuè yán bāo wú mèi ǎo二、 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宋 辛弃疾 。农村景象 茅檐 、 小溪 、 青草 、 吴农五口之家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辛弃疾的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