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1课时
第2课时
回顾课文,聚焦想象
重读本单元的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篇,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出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的?
第1课时
套牛角
钓鱼
晾衣服
当被子
?
?
溜出教室
躲到菜园里
跳进荷塘
跑到运动场
来到小溪边
?
狗有一个人
尾巴有一只狗
小孩有爸爸妈妈
?
讨论汇报
套牛角、钓鱼、晾衣服、当被子:根据头发的形状、长度、数量合理地想象,夸大了想象的对象。
英英变成一棵树: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想象的对象可以跨界变成另一类事物,但要有合理的原因,如英英玩得好好的,不想回家吃饭。
铅笔的五个梦想:想象的对象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做出有别于寻常的事,但和自身的特点有关联。
尾巴它有一只猫:就是将正话反说,逆向思维,但容易理解、生动有趣。
拓展思考
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想象思路和视角呢?
习作晾衣图
最好玩的国王
一本有魔法的书
小树的心思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手罢工啦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习作要求: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同学写的是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默读题目,谈谈你最喜欢哪个题目。
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自主思考
选定题目,思考:这个题目的写作目标是什么?你准备围绕这个题目写哪些有趣的故事?
交流互评:你喜欢哪些想象?哪些地方还可以想象得更有趣?
例文示范,指导想象
选出最不感兴趣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创编想象故事。
以《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为例
小土豆是在土地里生长的植物,它为什么要滚来滚去呢?
因为它在寻找一处更肥沃的土地。
结果怎么样呢?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四周一片漆黑。小蚯蚓最近变懒了,没有它来松土,土壤变得坚硬又缺乏营养。同伴们你推我挤地挨在一起。
“唉!”一声幽幽的叹息响起,小土豆自言自语地说,“我得给自己换个地方,这里太贫瘠了。”
说完,它奋力挣脱开和同伴们绑在一起的根。可是,它没有脚,根本走不了,所以它只好在土地里滚来滚去。由于它的根部有伤口,这坚硬的泥巴硌得它生疼。
“疼!”它忍不住叫出了声。
“谁?”它的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土豆爷爷,“咦,小土豆,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小土豆忍着疼回答:“土豆爷爷,我实在不喜欢以前住的地方,那里的土壤坚硬又缺乏营养,我想找一个新的住所。”
土豆爷爷听了小土豆的话,语重心长地说:“傻孩子,每一处土地都是一样的。有时候肥沃,有时候贫瘠,而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土地肥沃时,我们只要汲取所需的营养就够了;
土地贫瘠时,我们要学会忍耐,虽然可能会长得慢一些,但只要在土里生长,就一定会长大的。”
可是,小土豆根本听不进土豆爷爷的话,它从这个地方滚到那个地方,又从那个地方滚到其他地方,总也找不到满意的住所。
有一天,农夫在挖土时,发现一个皱巴巴的、失去了水分的小土豆。
“嘿!这个土豆还有什么用!”说完,他拾起这个小土豆,一下子扔到了田埂上。
学生自由习作,写作要求:
自主写作,大胆创编
内容要紧扣题目。
每个自然段开头空两格。
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能写在开头第一格。
语言表达清楚。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语句是否通顺。
能否给句子加上合适的修辞手法。
故事是否具有趣味性。
自查互改
学生自查:
第2课时
认真阅读同桌习作。
为喜欢的语句写上评语,评价要多元化。
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要合理、有意义。
学生互改:
合作修改
再读体悟:
再读同桌修改后的习作,斟酌语句,再次自主修改。
全班共同精批细改一篇问题习作。
共同修改:
誊正习作,反思交流
誊抄修改后的习作,注意书写时字迹要工整。
默读修改后的习作,和修改之前的习作进行对比,以及自我反思、总结。
组内选出前五名优秀习作。评选要求如下:
想象最奇妙。
主题最新颖。
趣味性最强。
在班级图书角的旁边,空出一片墙,开辟一个“想象岛”专栏,把组内选出的前五名优秀习作张贴上去。
拓展延伸,互学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