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第67讲 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课程标准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1)设计实验方案;
(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考点一 无机物的制备
考点二 基于有机物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
内容索引
课时测评
无机物的制备
考点一
要点梳理
一、物质制备流程
二、实验操作流程
三、操作先后流程
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接口的连接顺序: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粗”进“细”出。
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加热操作注意事项: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备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5.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6.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7.倒吸问题: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的要防倒吸;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
8.冷凝回流问题: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中设计冷凝回流装置或在发生装置中安装长玻璃管等。
9.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何时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如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下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典题
(2023·山东卷)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 ℃,熔点为-126.5 ℃,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 SiHCl3+H2,利用如下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典题引领
(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HCl,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检查装置气密性
管式炉中固体消失、
蒸馏烧瓶中无液体滴入
C和D之间缺少干燥装置,没有处理氢气的
装置
利用Si和HCl(气体)的反应制备SiHCl3,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故操作(ⅰ)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制备反应结束时,Si完全反应,SiHCl3(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再增加,则实验现象是管式炉中固体消失、蒸馏烧瓶中无液体滴入。SiHCl3容易水解,D中水蒸气容易进入C中,C和D之间应增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NaOH溶液吸收HCl,但不吸收H2,D装置后应增加处理H2的装置。
(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
+2H2O
已知电负性Cl>H>Si,则SiHCl3中Cl、H为-1价,Si为+4价,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H2、NaCl,配平化学方程式为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 +2H2O。
(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HCl的SiHCl3纯度。
m1 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______,②_________(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m2 g,从下列仪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____(填
字母)。测得样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灼烧
冷却干燥
AC
由后续操作可知,SiHCl3水解得到的硅酸水合物要先在坩埚中灼烧(得到SiO2),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干燥SiO2,使用的仪器分别为A、C。根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SiHCl3~ SiO2,则m1 g样品中SiHCl3的质量为
考向探究
1.三氯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半导体硅的掺杂源或有机合成催化剂,还用于高纯硼或有机硼的制取。已知:BCl3的沸点为12.5 ℃,熔点为-107.3 ℃,易潮解。实验室制备三氯化硼的原理为
B2O3+3C+3Cl2 2BCl3+3CO
(1)甲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不用收集):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浓H2SO4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 +5Cl-+6H+===3Cl2↑+3H2O
用KClO3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Cl2中含有HCl及水蒸气,因此装置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装置C中盛放浓H2SO4,作用是干燥Cl2。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实验中的A、B、C和下列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制备BCl3并验证反应中有CO生成。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C→___→____
→___→___→__→F→D→I;其中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G
E
H
J
H
将BCl3冷凝为液体收集
首先要注意:剩余的仪器还有4种,而题中留有5个空,这说明有一种装置要重复使用。从C中出来的干燥而纯净的Cl2应进入G与B2O3和C反应,生成的BCl3易潮解,应进入E进行冷凝收集,同时在E后连接H以防外界水蒸气进入E,由于未反应的Cl2及生成的少量的CO2都会干扰后续CO的检验,因此H后要连接J,除去Cl2及CO2,然后再连接H,使气体进入F前得到干燥,至此所给5空填满,其中装置H重复使用了一次。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干燥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装置中的空气中的O2会与反应物碳反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引起BCl3的潮解,因此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干燥的N2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能证明反应中有CO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F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且D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④三氯化硼接触潮湿空气时会形成腐蚀性浓厚白雾,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l3+3H2O===H3BO3+3HCl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BCl3易潮解,所形成的腐蚀性浓厚白雾应为盐酸的小液滴。BCl3中B为正价,与水中—OH结合形成H3BO3,Cl为负价,与水中—H结合形成HCl,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氯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氯酸钠还原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ClO2制备方法,其原理是用NaClO3与CH3OH在催化剂、60 ℃时,发生反应得到ClO2,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氧化性进行研究。
已知: ClO2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气体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实验室用稳定剂吸收ClO2,生成NaClO2,使用时加酸只释放出ClO2一种气体。
物质 CH3OH HCOOH ClO2
沸点 64.7 ℃ 100.8 ℃ 11 ℃
(1)仪器Ⅰ的名称为_________; 实验中使用仪器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颈烧瓶
使ClO2蒸气中
的CH3OH冷凝回流
仪器Ⅰ为三颈烧瓶,仪器Ⅱ为球形冷凝管,使ClO2中的甲醇蒸气凝结成液体流回烧瓶;
(2)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ea________(填接口顺序)。
bfgcdh
由分析可知,仪器连接顺序为eabfgcdh;
(3)工业上常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水溶液作为ClO2的稳定剂,吸收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便于大量运输和储存,工业上也选择硅酸钙、二氧化硅分子筛等作为稳定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硅酸盐、二氧化硅分子筛性质稳定,有吸附能力
由已知,ClO2实验室制备时用稳定剂吸收,生成NaClO2,过碳酸钠
(4)装置乙中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由分析可知,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5)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得到纯净的Cl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2与空气混合,浓
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
由已知可知,ClO2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不可以用排空气法;
(6)ClO2和Cl2都为强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时,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____倍。
2.5
因为ClO2作氧化剂会变为Cl-,得电子数是氯气的2.5 倍,故为2.5。
返回
基于有机物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
考点二
要点梳理
1.有机物制备的注意要点
(1)熟知常用仪器及用途
(2)依据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选择加热或冷却方式
①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等实验选用酒精灯加热,若温度要求更高,可选用酒精喷灯或电炉加热。除上述加热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加热的温度要求选择水浴、油浴、沙浴加热。
②冷凝回流:有机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如图1、图3中的冷凝管,图2中的长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
③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或碎瓷片),需冷却后补加。
2.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
(2)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分馏的原理与此相同。
(3)洗气:用于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洗气除去。
(4)萃取分液:如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进行萃取,然后分液。
3.把握制备过程
典题
(2023·新课标卷)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典题引领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_____(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油
水浴加热的温度范围为0~100 ℃,油浴加热的温度范围为100~260 ℃,安息香的熔点为133 ℃,故采用油浴加热。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填“a”或“b”)口通入。
球形冷凝管
a
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沸腾时加入安息香固体引起暴沸
在液体沸腾时加入固体会引起暴沸,由安息香熔点可知其室温下为固体,故待沸腾平息后加入安息香,目的是防止沸腾时加入安息香固体引起
暴沸。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______;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2
可行,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
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可行,会依次发生反应:安息香+FeCl3―→二苯乙二酮+FeCl2+HCl,4FeCl2+O2+4HCl===4FeCl3+2H2O,FeCl3可以循环利用。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
FeCl3水解
FeCl3易水解,乙酸还可以防止Fe3+水解。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填字
母)洗涤的方法除去。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
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a
安息香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酸,因此粗品中少量的安息香可用少量热水洗涤的方法除去。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__(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
b
模型构建
解答有机物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思维流程
考向探究
对甲基苯胺可用对硝基甲苯作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 主要反应及装置如下:
主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对硝基甲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51.4 237.7 1.286
对甲基苯胺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 43~45 200~202 1.046
对甲基苯胺盐酸盐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苯 243~245 - -
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5.5 80.1 0.874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入50 mL稀盐酸、10.7 mL(13.7 g)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维持瓶内温度在80 ℃左右,同时搅拌回流、使其充分反应;
②调节pH=7~8,再逐滴加入30 mL苯充分混合;
③抽滤得到固体,将滤液静置、分液得液体M;
④向M中滴加盐酸,振荡、静置、分液,向下层液体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⑤抽滤得固体,将其洗涤、干燥得6.1 g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反应装置如图,a处缺少的装置是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实验步骤③和④的分液操作中使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填字母)。
a.烧杯 b.长颈漏斗
c.玻璃棒 d.铁架台
球形冷凝管
ad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1)该反应中反应物沸点较低,加热反应过程中会挥发,需要在a处加装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分液操作需要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所以选ad;
(2)步骤②中用5%的碳酸钠溶液调pH=7~8的目的之一是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另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
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pH值升高会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3)步骤③中液体M是分液时的___ 层(填“上”或“下”)液体,步骤④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上
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进入水层与对硝
基甲苯分离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
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3)根据分析步骤③中液体M为有机层,溶剂为苯,密度比水小,所以在上层;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从而实现与对硝基甲苯的分离;
(4)步骤④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H-===
H2O、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
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4)下层液体中有未反应的盐酸和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都与NaOH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H3NH +OH-―→CH3NH2+H2O;
(5)步骤⑤中,以下洗涤剂中最合适的是___ (填字母)。
a.乙醇 b.蒸馏水 c.HCl溶液 d.NaOH溶液
b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
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5)洗涤过程是为了洗去对甲基苯胺可能附着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NaCl和NaOH等可溶于水的杂质,为降低对甲基苯胺洗涤过程的溶解损失,最好的洗涤剂应为蒸馏水,所以选b;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7.0
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
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返回
课 时 测 评
返回
1.(25分)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
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
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L-1 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 0 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H2SO4(浓)+NaCl
NaHSO4+HCl↑
装置Ⅰ为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取HCl气体的装置,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Cl NaHSO4+HCl↑。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_____。
防止Ⅱ中溶液倒吸
CuSO4溶液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装置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Ⅱ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生成H2S,H2S有毒,对环境有污染,装置Ⅲ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
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使钡离子沉淀完全
为了使钡离子沉淀完全,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名称)。
锥形瓶
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锥形瓶。
2.(25分)硫酸亚铁在印染、医药、化肥等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的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石棉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
(球形)干燥管
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1)装置A中石棉绒可以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装置D中的仪器为球形干燥管;
(2)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g→f→___→___→___→
____→h(填装置口小写字母)。
e
d
c
b
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2)生成物应该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SO3,最后检验SO2,因为检验SO2和SO3时都有水溶液,会带出水蒸气,SO3极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所以连接顺序为a→g→f→e→d→c→b→h;
(3)该小组同学按上述顺序连接各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为他们补全表格:
装置编号 填装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FeSO4·7H2O 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B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C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D 无水CuSO4 粉末 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 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E ④__________
品红溶液
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分解产物中含有SO3
NaOH溶液
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3)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后由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了Fe2O3;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3;无水CuSO4粉末由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4)硫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FeSO4·7H2O
Fe2O3+SO2↑
+SO3↑+14H2O↑
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得到红色固体为氧化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 Fe2O3+SO3↑+SO2↑+14H2O↑;
(5)设计实验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铁元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
取实验后反应管
中少量固体,溶于稀盐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不产生蓝
色沉淀(用硫酸溶解,酸性高锰酸钾检验Fe2+也可以)
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5)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铁元素,需要取实验后反应管中少量固体,溶于稀盐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的铁元素。
3.(23分)(2023·山东日照模拟)乙醇酸钠(HOCH2COONa)又称羟基乙酸钠,它是一种有机原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实验室拟用氯乙酸(ClCH2COOH)和NaOH溶液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此反应为剧烈的放热反应。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如图所示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32.3 g氯乙酸、50 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控制 pH约为9至10之间。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操作1,滤液冷却至15 ℃,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操作2,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操作3,过滤、干燥,得到羟基乙酸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CH2COOH+2NaOH
HOCH2COONa+NaCl+H2O
(2)步骤2中,三颈烧瓶中如果忘加磁转子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待溶液冷却后补加
磁转子
(3)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78.6
132.3 g氯乙酸(ClCH2COOH)的物质的量为 =1.4 mol,根据ClCH2COOH~HOCH2COONa可知,理论上可以生成1.4 mol羟基乙酸钠,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
×100%≈78.6%。
4.(27分)席夫碱在有机合成、液晶材料、植物生长调节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由对甲基苯胺( )与苯甲醛( )在酸催化下制备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 ,M=195 g·mol-1),有关信息和装置分别如表格和图像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对甲基苯胺 107 0.96 44 2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0.78 -114 78 溶于水
苯甲醛 106 1.0 -26 179 微溶于水,与乙醇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安装好制备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A中加入6.0 g对甲基苯胺、5.0 mL苯甲醛、50 mL乙醇和适量乙酸。其中分水器可接收并分离生成的水。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溶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50 ℃,加热回流至反应结束,合适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
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能说明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浴加热
+H2O
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
(2)纯化产品
①按图安装好水蒸气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A中反应后余液转移至D中,在C中加入适量水,进行蒸馏,将产品中的乙醇、对甲基苯胺和苯甲醛蒸出。玻璃管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平衡压强,检验固体产品是否堵塞导管
牛角管
②蒸馏操作结束后,需先打开止水夹再停止加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装置D中液
体倒吸入装置C中
③实验后将装置D中固体洗涤、干燥后,进一步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纯化后,得到纯品6.0 g。本实验的产品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重结晶
65.2%
晶体经重结晶后可进一步纯化;5.0 mL苯甲醛的质量为1.0×5.0 g=5 g,对甲基苯胺过量,按苯甲醛的量计算。由关系式:
苯甲醛 ~ 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
106 g 195 g
5 g m
可知理论上制得产品的质量为m≈9.198 g,产率为 ×100%≈65.2%。
返回第67讲 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
【课程标准】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考点一 无机物的制备
一、物质制备流程
二、实验操作流程
三、操作先后流程
1.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接口的连接顺序: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粗”进“细”出。
3.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加热操作注意事项: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备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5.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6.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7.倒吸问题: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的要防倒吸;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
8.冷凝回流问题: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中设计冷凝回流装置或在发生装置中安装长玻璃管等。
9.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何时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如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下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2023·山东卷)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 ℃,熔点为-126.5 ℃,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SiHCl3+H2,利用如下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HCl,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_______;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HCl的SiHCl3纯度。
m1 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________,②________(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m2 g,从下列仪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________(填字母)。测得样品纯度为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管式炉中固体消失、蒸馏烧瓶中无液体滴入 C和D之间缺少干燥装置,没有处理氢气的装置 (2)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2H2O (3)灼烧 冷却干燥 AC ×100%
解析:(1)利用Si和HCl(气体)的反应制备SiHCl3,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故操作(ⅰ)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制备反应结束时,Si完全反应,SiHCl3(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再增加,则实验现象是管式炉中固体消失、蒸馏烧瓶中无液体滴入。SiHCl3容易水解,D中水蒸气容易进入C中,C和D之间应增加吸收水蒸气的装置,NaOH溶液吸收HCl,但不吸收H2,D装置后应增加处理H2的装置。(2)已知电负性Cl>H>Si,则SiHCl3中Cl、H为-1价,Si为+4价,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2SiO3、H2、NaCl,配平化学方程式为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 +2H2O。(3)由后续操作可知,SiHCl3水解得到的硅酸水合物要先在坩埚中灼烧(得到SiO2),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干燥SiO2,使用的仪器分别为A、C。根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SiHCl3~ SiO2,则m1 g样品中SiHCl3的质量为m2 g×,故样品纯度为m2 g×÷m1 g×100%=×100%。
1.三氯化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半导体硅的掺杂源或有机合成催化剂,还用于高纯硼或有机硼的制取。已知:BCl3的沸点为12.5 ℃,熔点为-107.3 ℃,易潮解。实验室制备三氯化硼的原理为
B2O3+3C+3Cl22BCl3+3CO
(1)甲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不用收集):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实验中的A、B、C和下列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制备BCl3并验证反应中有CO生成。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D→I;其中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干燥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反应中有CO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氯化硼接触潮湿空气时会形成腐蚀性浓厚白雾,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浓H2SO4
②ClO+5Cl-+6H+===3Cl2↑+3H2O
(2)①G E H J H 将BCl3冷凝为液体收集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F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且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BCl3+3H2O===H3BO3+3HCl
解析:(1)①用KClO3和浓盐酸反应制得的Cl2中含有HCl及水蒸气,因此装置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装置C中盛放浓H2SO4,作用是干燥Cl2。
(2)①首先要注意:剩余的仪器还有4种,而题中留有5个空,这说明有一种装置要重复使用。从C中出来的干燥而纯净的Cl2应进入G与B2O3和C反应,生成的BCl3易潮解,应进入E进行冷凝收集,同时在E后连接H以防外界水蒸气进入E,由于未反应的Cl2及生成的少量的CO2都会干扰后续CO的检验,因此H后要连接J,除去Cl2及CO2,然后再连接H,使气体进入F前得到干燥,至此所给5空填满,其中装置H重复使用了一次。
②装置中的空气中的O2会与反应物碳反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引起BCl3的潮解,因此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干燥的N2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BCl3易潮解,所形成的腐蚀性浓厚白雾应为盐酸的小液滴。BCl3中B为正价,与水中—OH结合形成H3BO3,Cl为负价,与水中—H结合形成HCl,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氯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氯酸钠还原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ClO2制备方法,其原理是用NaClO3与CH3OH在催化剂、60 ℃时,发生反应得到ClO2,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氧化性进行研究。
已知: ClO2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气体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实验室用稳定剂吸收ClO2,生成NaClO2,使用时加酸只释放出ClO2一种气体。
物质 CH3OH HCOOH ClO2
沸点 64.7 ℃ 100.8 ℃ 11 ℃
(1)仪器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 实验中使用仪器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ea___________(填接口顺序)。
(3)工业上常用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水溶液作为ClO2的稳定剂,吸收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便于大量运输和储存,工业上也选择硅酸钙、二氧化硅分子筛等作为稳定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乙中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得到纯净的Cl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lO2和Cl2都为强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时,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________倍。
答案:(1)三颈烧瓶 使ClO2蒸气中的CH3OH冷凝回流 (2)bfgcdh (3)2CO+H2O2+2ClO2===2ClO+O2↑+2HCO 硅酸盐、二氧化硅分子筛性质稳定,有吸附能力 (4)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5)ClO2与空气混合,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
(6)2.5
解析:(1)仪器Ⅰ为三颈烧瓶,仪器Ⅱ为球形冷凝管,使ClO2中的甲醇蒸气凝结成液体流回烧瓶;(2)由分析可知,仪器连接顺序为eabfgcdh;(3)由已知,ClO2实验室制备时用稳定剂吸收,生成NaClO2,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中的H2O2为还原剂生成O2,CO结合H+形成HCO,故离子反应式为2CO+H2O2+2ClO2===2ClO+O2↑+2HCO;(4)由分析可知,溶液先变蓝后褪色;(5)由已知可知,ClO2浓度较大时易分解(爆炸),不可以用排空气法;(6)因为ClO2作氧化剂会变为Cl-,得电子数是氯气的2.5 倍,故为2.5。
考点二 基于有机物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
1.有机物制备的注意要点
(1)熟知常用仪器及用途
(2)依据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选择加热或冷却方式
①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等实验选用酒精灯加热,若温度要求更高,可选用酒精喷灯或电炉加热。除上述加热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加热的温度要求选择水浴、油浴、沙浴加热。
②冷凝回流:有机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如图1、图3中的冷凝管,图2中的长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
③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或碎瓷片),需冷却后补加。
2.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
(2)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分馏的原理与此相同。
(3)洗气:用于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洗气除去。
(4)萃取分液:如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进行萃取,然后分液。
3.把握制备过程
(2023·新课标卷)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________(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________;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_____(填字母)洗涤的方法除去。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_(填字母)。
a.85% b.80% c.75% d.70%
答案:(1)油 (2)球形冷凝管 a (3)防止沸腾时加入安息香固体引起暴沸 (4)FeCl2 可行,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2又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 (5)FeCl3水解 (6)a (7)b
解析:(1)水浴加热的温度范围为0~100 ℃,油浴加热的温度范围为100~260 ℃,安息香的熔点为133 ℃,故采用油浴加热。(2)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3)在液体沸腾时加入固体会引起暴沸,由安息香熔点可知其室温下为固体,故待沸腾平息后加入安息香,目的是防止沸腾时加入安息香固体引起暴沸。(4)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可行,会依次发生反应:安息香+FeCl3―→二苯乙二酮+FeCl2+HCl,4FeCl2+O2+4HCl===4FeCl3+2H2O,FeCl3可以循环利用。(5)FeCl3易水解,乙酸还可以防止Fe3+水解。(6)安息香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酸,因此粗品中少量的安息香可用少量热水洗涤的方法除去。(7)该实验的理论产量为2.0 g×≈1.98 g,实际产量是1.6 g,产率=×100%=80.8%,因此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80%。
模型构建
解答有机物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思维流程
对甲基苯胺可用对硝基甲苯作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 主要反应及装置如下:
主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化合物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对硝基甲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51.4 237.7 1.286
对甲基苯胺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 43~45 200~202 1.046
对甲基苯胺盐酸盐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苯 243~245 - -
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5.5 80.1 0.874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入50 mL稀盐酸、10.7 mL(13.7 g)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维持瓶内温度在80 ℃左右,同时搅拌回流、使其充分反应;
②调节pH=7~8,再逐滴加入30 mL苯充分混合;
③抽滤得到固体,将滤液静置、分液得液体M;
④向M中滴加盐酸,振荡、静置、分液,向下层液体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⑤抽滤得固体,将其洗涤、干燥得6.1 g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反应装置如图,a处缺少的装置是________ (填仪器名称),实验步骤③和④的分液操作中使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烧杯 b.长颈漏斗
c.玻璃棒 d.铁架台
(2)步骤②中用5%的碳酸钠溶液调pH=7~8的目的之一是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另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液体M是分液时的________ 层(填“上”或“下”)液体,步骤④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以下洗涤剂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乙醇 b.蒸馏水 c.HCl溶液 d.NaOH溶液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球形冷凝管 ad (2)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 (3)上 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进入水层与对硝基甲苯分离 (4)H++OH-===H2O、
CH3NH+OH-―→CH3NH2+H2O
(5)b (6)57.0
解析:首先向三颈烧瓶中加稀盐酸、对硝基甲苯和适量铁粉加热进行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调节pH=7~8,沉淀铁离子并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和未反应的对硝基甲苯,抽滤、静置、分液,得到有机层,向有机层中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对甲基苯胺盐酸盐,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静置,分液得到无机层,向无机层加入NaOH溶液,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常温下为微溶于水的固体,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有对甲基苯胺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1)该反应中反应物沸点较低,加热反应过程中会挥发,需要在a处加装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分液操作需要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所以选ad;(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pH值升高会使对甲基苯胺盐酸盐转化为对甲基苯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3)根据分析步骤③中液体M为有机层,溶剂为苯,密度比水小,所以在上层;加入盐酸使对甲基苯胺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从而实现与对硝基甲苯的分离;(4)下层液体中有未反应的盐酸和生成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都与NaOH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H3NH+OH-―→CH3NH2+H2O;(5)洗涤过程是为了洗去对甲基苯胺可能附着的对甲基苯胺盐酸盐、NaCl和NaOH等可溶于水的杂质,为降低对甲基苯胺洗涤过程的溶解损失,最好的洗涤剂应为蒸馏水,所以选b;(6)原料中有13.7 g对硝基甲苯,即=0.1 mol,所以理论上生成的对甲基苯胺应为0.1 mol,实际得到产品6.1 g,所以产率为×100%≈57.0%。
课时测评67 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题25分,第2题25分,第3题23分,第4题27分,共100分)
1.(25分)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
步骤1.BaCl2·2H2O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L-1 H2SO4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 0 g。
回答下列问题:
(1)Ⅰ是制取__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名称)。
答案:(1)HCl H2SO4(浓)+NaClNaHSO4+HCl↑
(2)防止Ⅱ中溶液倒吸 CuSO4溶液
(3)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
(4)使钡离子沉淀完全
(5)锥形瓶
解析:(1)装置Ⅰ为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取HCl气体的装置,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ClNaHSO4+HCl↑。(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装置Ⅱ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Ⅱ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生成H2S,H2S有毒,对环境有污染,装置Ⅲ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4)为了使钡离子沉淀完全,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5)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锥形瓶。
2.(25分)硫酸亚铁在印染、医药、化肥等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的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石棉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g→f→____→____→____→____→h(填装置口小写字母)。
(3)该小组同学按上述顺序连接各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为他们补全表格:
装置编号 填装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FeSO4·7H2O 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B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C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________
D 无水CuSO4 粉末 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 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E ④________
(4)硫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
答案:(1)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 (球形)干燥管 (2)e d c b
(3)①品红溶液 ②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③分解产物中含有SO3 ④NaOH溶液
(4)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5)取实验后反应管中少量固体,溶于稀盐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用硫酸溶解,酸性高锰酸钾检验Fe2+也可以)
解析:装置A为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分解的装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装置B盛放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装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检验SO3,装置D中为无水CuSO4粉末,可以检验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1)装置A中石棉绒可以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装置D中的仪器为球形干燥管;(2)生成物应该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SO3,最后检验SO2,因为检验SO2和SO3时都有水溶液,会带出水蒸气,SO3极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所以连接顺序为a→g→f→e→d→c→b→h;(3)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后由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了Fe2O3;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3;无水CuSO4粉末由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装置E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4)硫酸亚铁晶体煅烧得到红色固体为氧化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5)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铁元素,需要取实验后反应管中少量固体,溶于稀盐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的铁元素。
3.(23分)(2023·山东日照模拟)乙醇酸钠(HOCH2COONa)又称羟基乙酸钠,它是一种有机原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实验室拟用氯乙酸(ClCH2COOH)和NaOH溶液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此反应为剧烈的放热反应。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如图所示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32.3 g氯乙酸、50 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控制 pH约为9至10之间。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操作1,滤液冷却至15 ℃,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操作2,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操作3,过滤、干燥,得到羟基乙酸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三颈烧瓶中如果忘加磁转子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ClCH2COOH+2NaOH
HOCH2COONa+NaCl+H2O
(2)待溶液冷却后补加磁转子 (3)78.6
解析:(3)132.3 g氯乙酸(ClCH2COOH)的物质的量为=1.4 mol,根据ClCH2COOH~HOCH2COONa可知,理论上可以生成1.4 mol羟基乙酸钠,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100%≈78.6%。
4.(27分)席夫碱在有机合成、液晶材料、植物生长调节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由对甲基苯胺()与苯甲醛()在酸催化下制备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M=195 g·mol-1),有关信息和装置分别如表格和图像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对甲基苯胺 107 0.96 44 2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0.78 -114 78 溶于水
苯甲醛 106 1.0 -26 179 微溶于水,与乙醇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安装好制备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A中加入6.0 g对甲基苯胺、5.0 mL苯甲醛、50 mL乙醇和适量乙酸。其中分水器可接收并分离生成的水。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50 ℃,加热回流至反应结束,合适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说明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化产品
①按图安装好水蒸气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A中反应后余液转移至D中,在C中加入适量水,进行蒸馏,将产品中的乙醇、对甲基苯胺和苯甲醛蒸出。玻璃管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②蒸馏操作结束后,需先打开止水夹再停止加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后将装置D中固体洗涤、干燥后,进一步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纯化后,得到纯品6.0 g。本实验的产品产率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作溶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②水浴加热 NH2+CHO+H2O 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
(2)①平衡压强,检验固体产品是否堵塞导管 牛角管 ②防止装置D中液体倒吸入装置C中 ③重结晶 65.2%
解析:(2)③晶体经重结晶后可进一步纯化;5.0 mL苯甲醛的质量为1.0×5.0 g=5 g,对甲基苯胺过量,按苯甲醛的量计算。由关系式:
苯甲醛 ~ 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
106 g 195 g
5 g m
可知理论上制得产品的质量为m≈9.198 g,产率为×1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