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2课时 合理膳食与合理用药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课时 2 授课年级 初三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认识化学在解决与人类健康等相关的问题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从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理解化学与医药研制及营养健康的关系。 3.知道国家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颁布了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自我保护及维护社会安全的意识。 4.知道人类生存与发展会面临来自健康和巩固卫生等方面的危机与不确定性挑战。 学业要求: 1.能举例说明化学在维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安全用药的意识。 2.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材 分析 本课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些内容在生物学中已经学习。本课题分三部分,分别为“人体中的元素”“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激发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合理膳食”部分, 主要介绍了六种营养物质及糖类、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最后,签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注意食品安全。“合理用药”部分,强调了药物对人类战胜疾病、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合理用药的含义。本课题内容中,安排有多个“调查与研究”,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健康问题有着一定的关注和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与饮食、健康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知道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吸烟有害等。通过之前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从化学视角分析简单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能力。但他们对于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难以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此外,九年级学生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学习化学与人体健康相关内容时,他们可能对一些微观层面的营养物质作用原理、化学元素对人体的影响等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借助实例和实验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 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合理用药的方法。 3.理解化学与医药研制和营养健康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2.合理膳食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难点:糖类、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通过对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学习,强化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科学思维:通过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了解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合理膳食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资料研读、调查研究等方式,探究生活中化学与人体健康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方案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化学在保障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关注健康、 合理饮食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对社会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意识,如在了解食品添加剂后,能正确看待其在食品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中华美食。 【讲解】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自然,并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体补充能量的方式主要通过饮食。 【过渡】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美味的食物更能提高人们的食欲,那你知道平常吃的食物中都富含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物质又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呢?本课时我们一起来探究。 通过美味的食物,结合日常生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 合理膳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内容,了解食物中富含的六大基本营养物质。 【总结】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都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各种食物看似千差万别,但从营养的角度看,其成分主要是水、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维生素这六类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 【讲解】糖类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纤维素等。植物的种子或块茎主要含有淀粉,如小麦、玉米、大米、红薯、马铃薯等;带甜味的水果中富含葡萄糖;甘蔗、甜菜等富含蔗糖;棉花、蔬果中富含纤维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了解糖类在人体内的转化和作用。 【总结】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C6H12O6+6O2 酶 6CO2+6H2O 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蛋白质 【讲解】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日常生活中的肉、蛋、奶、鱼、豆制品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了解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和作用。 【总结】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另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 三、油脂 【讲解】 1.油脂包含植物性油和动物性脂肪两类,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尤其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 2.人体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油脂氧化时比相同质量的糖类能放出更多能量。同时脂肪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 g油脂,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摄入过少人易消瘦,摄入过多人易肥胖。 四、维生素 【讲解】 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或其他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能够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它的成员大约有20多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所谓维生素缺乏症。 【知识补充】 1.缺少维生素会导致以下症状: 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眼干症、易得传染病。 缺乏维生素B:会引起皮炎、贫血、肌肉萎缩等。 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使青少年发育不良得佝偻病,老人会发生骨质疏松。 2.过量摄入维生素对身体也有害: 维生素A过量:会引起食欲不振,四肢疼痛,贫血,呕吐等症状。 维生素B1过量:会引起心律失常,神经衰弱。 维生素C过量:会引起腹泻,肾结石等。 维生素D过量:脑栓塞,高血压,肌肉萎缩等。所以一定不要滥用维生素。 【图片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总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我们不仅要按时适量进餐,避免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而且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还应注意食品安全,避免摄入变质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 【交流讨论】食物保存不当会霉变,霉变的食物还能吃吗? 【总结】发生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因此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讲解】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的原料选择、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监督管理等环节提出了严格要求,有效保障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巩固练习】 1.研究发现,小孩子睡觉磨牙是由于缺少无机盐和维生素D导致的,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苹果、白菜 B.土豆、米饭 C.花生、肥肉 D.鲤鱼、虾 2.小明今日的午餐食谱为红烧肉、鱼头豆腐汤、米饭,从营养均衡和节约的角度出发,他只需再增加的食物是( ) A.炸鸡腿 B.煎鸡蛋 C.炒时蔬 D.煮玉米 【答案】1.A 2.C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补充讲解,使学生更加了解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节三、 合理用药 【过渡】俗语说“人食五谷,孰能无疾”,要保持身心健康,不仅需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患病时还要及时治疗。 【讲解】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合理使用药物,如遵从医生和药师的要求,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在正确的时间以适当的剂量和方式用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9,了解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总结】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是天然提取的物质。而西药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人工合成的,化学在药物制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解】相信同学们对毒品已经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 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器官,并使人产生强烈的药物依赖性,引发疾病和犯罪等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无论何时,大家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调查与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C8H9NO2)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请查阅其说明书,思考以下问题。 ①对乙酰氨基酚是有机化合物还是无机化合物? ②请结合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说明书,思考应该如何理解“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以及用药时如何避免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总结】①对乙酰氨基酚是有机物;②按照说明书或医嘱,合理用药。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补充讲解,使学生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课题1 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2课时 合理膳食与合理用药 一、合理膳食 糖类:供能 蛋白质:供能 油脂:供能 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 无机盐 水 二、合理用药 1.中药、人工合成药 2.毒品 3.对乙酰氨基酚
教学 反思 本课时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健康有密切关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可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设计,如给家人设计合理膳食的食谱等,创设丰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知识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