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7: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古诗词诵读
《 静 女 》
《诗经 · 批bèi 风 · 静女》
学习目标:
1、把握《诗经》的相关文常知识,重点掌握“诗经六义”。
2、借助资料书,疏通诗歌字词障碍,把握诗歌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鉴赏诗歌手法,把握诗中人物形象。
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 雅 ”大雅、小雅,共105篇,
现存诗305 篇,本称《 诗 》 ,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 也称《诗三百》 。 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 2.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乐。
O “颂”周颂31篇、鲁颂4篇、商 3.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颂5篇,颂是宗 庙祭祀的舞曲歌 经”之 一 ,故称《诗经》。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诗经》六义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 方 音 乐,《风》诗是从各个地 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收 入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相传为
内容
《诗经》按其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赋 而。直言 铺陈直叙 ,, 隅。
比 此, 。 ,数 感,草( ,
兴 他物以引起 诗歌的发端,以引 ,, 。。
君子好逑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关关雎鸠
润像脂膏
白嫩的茅
皮肤白
尖尖像

十指


是指
象征
大多
比喻
物也
以彼
物比
比者
搔首踟蹰
俟我于城
爱而不见
静女其姝
之也
其事
手法 定义 具体阐释 举例
赋者,敷陈
兴 者 ,先言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
所咏之词也 。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
①句式上,四 言为主,兼有杂言。只有个别诗是以杂 言为主的,如《伐檀》。
②章法上,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 间,只变换几个字,却能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 歌谣的一种特点,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 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爱而 不见 ,搔首踟(chi)蹰(chú) 。 美好 赠送
静女其娈(luán), 贻(yi)我彤管。
色红而光亮 通“悦”喜悦 通“汝” 彤管有炜(wěi) , 说 (yuè) 怿(yi) 女(rǔ)
情人约见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草管; 鲜红草管有光彩,爱你美丽又娇艳。 美。 彤管传情
远郊 通“馈”赠送 实在 自牧归(kui) 荑(ti) , 洵 美且异。
通“非”不是通“汝”,你 赠送 匪(fēi)女(rǔ) 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shū) ,俟 (si)我于城隅(yú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通“菱”隐藏通"现”出现徘徊不进 故意躲藏让我找,我搔头徘徊心紧张
她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你这荑草美,美人相赠有情意。
美人赠荑
梳理诗意 静 女
美丽,漂亮 等待 城角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把握诗意。
《诗经 那(bèi) 风 》
赏析诗句:1、寻找诗歌手法。
2、把握诗中男子和静女的人物形象。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男子:憨厚真诚,未见到恋人而焦灼忧虑
女子:娴静美丽,在恋人面前活泼俏皮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赏析诗句:1、寻找诗歌手法。
2、把握诗中男子和静女的人物形象。
又指赠物的人。 “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
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借物抒情 象征表意
顶 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
的声韵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表达作用:使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富有音律美。
“ 说怿女美”这 句话,语带双 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
双 关 :
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 在 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的草, 又指赠草的人。
赏析诗句:1、寻找诗歌手法。
2、把握诗中男子和静女的人物形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借助“荑”抒发情感。"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我” 却爱屋及乌,觉得它“美且异”,表面是对"荑”的喜 爱和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爱之情。
借物抒情
象征表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
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知乎@天上有天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 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物微而情意浓
理解“彤管”"荑”的象征含义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静”“姝”“娈”“美人”: 美丽娴静
“爱而不见”: 天真、俏皮、羞涩、可爱
“俟我于城隅”“贻我彤管”:勇敢、大胆
“搔首踟蹰”: 憨厚朴实
“说怿女美”“洵美且异”: 痴 情
赏析诗句:2、把握诗中男子和静女的人物形象。
“自牧归荑”: 深情、痴情
静 女 :
“我”
静 女
《诗经 · 那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
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 一种 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 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
赏析诗句:1、寻找诗歌手法。
赋:平铺直叙(用"赋",围 绕对女子的爱悦,就三件事, 直接铺叙,引人入胜。)
意境美、含蓄美。
赋、比、兴:
作者从静女到彤管,再从荑到静女,
主题思想: 把人、物、情巧妙的融合起来,表现
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爱情。
歌颂了他们淳朴、真挚的爱情,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美好爱 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赋重章叠句 细 节 描 写 双 关 象 征 借物抒情
小 结
艺术手法: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 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知识点拓展
人物形象
当堂练习 感悟习题,明晰思路
夜 闻 歌 者 , 时 自 京 城 谪津宁工几,小kl
白居易 唱歌,动作。歌声哀愁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动作 外貌。肤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白貌美
状态 动作 姿态、年龄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直 珠 双 双 堕明月。
作者的感受 动作、神态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观察参考答案,找寻答题方向
形象特征:外在+内在身份
· 参考: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
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诗人感情
这几个字就值6分
仙女笑而不语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 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 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 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 问一沾 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 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外在+内在
· 切入角度:人物的言行举止心 理活动、情节、环境、作者的
议论评价或他人的评价;
· 答题思路:形象概括+文本分析
回顾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思路,融会贯通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总结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题常用答题步骤
·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如情趣高雅的隐士、精忠报国的将军。若题目指明了身份, 答题时可以直接用)
· ②结合诗(词)加以分析、说明。
·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即作者塑造该形象的作 用、 通 过该 形象所寄寓的感情)
规范答题,不漏要点,多拿分数
夜闻歌者,时自形象意义 于鄂州
(诗人情感房
夜泊鹦鹉洲,秋江用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结合诗句内容进泣,泣声通复形象特征+身份 有妇颜如雪。
行分析说明 2夜- ,低 。。
Il P
①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抓独凄婉的歌女形象。②歌女的歌声“愁
绝”,唱完歌后哭泣、哽咽起米,独自倚在帆樯上,流下了珍珠一样的眼 泪,写出了她的孤独凄婉;而“颜如雪” "十七八"则写出了她的年轻貌 美。③诗人通过对年轻美丽却孤独凄婉的歌女的描绘,寄托了他对歌女无




眉终
双双堕
沾襟
真珠




妃 歌拉 付
立,娉婷十
1.概 括形 象( 性 格 、 身 份 )总 体 特 点 ( 两 三 个 词 ) + 身 份:
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
英雄、爱国者、诗人……
2.分 析形象: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如何体现其性 格 特 点。
3.明确作 用:塑造该形象是为了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理想、追 求、品性。
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