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10: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杨振宁
第1课 邓稼先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司马光
学习目标

知识必备

初读:晓畅文意

“劝”的艺术

目录
思考探究

课堂小结

实虚词迁移练习

积累拓展

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吗?
吴下阿蒙:居处在偏远之地吴下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拭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看待。
这两个成语出自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掌握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2.在把握课文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的含义。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学习“劝”的艺术,培养终身读书的习惯。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司马光 (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编年体
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贯通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链接人物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政治家、军事统帅。
与孙权处于同一历史地位的人物是刘备、曹操。他们分别是吴、蜀、魏的君主或实际“掌门人”,是三国时代的“三雄”。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东南)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初读:晓畅文意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ɡ

shú
suì

ɡēnɡ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本文的具体内容,看看每一句的意思吧!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语气词,同“耶”。
研究儒家经典。
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
只,只是。
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
了解。
指历史。
倒装句
粗略地阅读。
军队。
动词,担任。
介词,用。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判断句
到,等到。
经过。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泛指吴地。
谁。
比得上。
好处。
动词,认为。
于是,就。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另外,再。
擦拭。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明白事理、事势。
分别。
表承接,可不译。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研究儒家经典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到,等到
经过
(6)卿今者才略 今者:_____________
才略:_____________
(7)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_____________
(8)即更刮目相待 刮:_______________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擦拭 
(2)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承接,可不译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
动词,担任
动词,与“为”连用,认为
于是,就
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
介词,用
动词,与“为”连用,认为
文言虚词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邪  耶  语气词,无实义
2.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过去的事情
官名
历史
但当涉猎 ______       
卿今当涂掌事 ______                  
(2)当
见往事耳 _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                  
(1)见
3.一词多义
了解
知晓
应当
掌管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判断句: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反问句:
副词“岂”表反问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劝”的艺术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2. 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所以必须要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①劝的过程是怎样的?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辞以军中多务
拒绝
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
强调学习的作用
②劝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呢?
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神态郑重严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表示出不悦和责备的意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止语气,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气殷切,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现身说法,晓之于理,动之以情。
我学还不行吗?
限止语气:表示事实止于这种情况,有往小里说的意思。 此处“耳”可译为“罢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最后劝的效果如何?
惊叹道:
(反问语气)当之无愧、颇为自得回:
侧面表现出其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
高超的劝说技巧。从学习的必要性到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再到学习的好处,一番话逻辑严密,令人无可辩驳。连语气也把握的十分到位,双重否定的坚决语气到强烈地反问再到限止语气,可谓语重心长。期间也考虑了吕蒙的感受,在表明自己的要求本身不可改变时也降低了对吕蒙的要求。
4. 你最喜欢那个人物?
目光远大,心胸宽广。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形式不稳,国家需要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来支持国家发展。另外,吕蒙虽然是一名“武将”,但是作为一名管事的将领,为了更好的履行职务,文治也是需要学习的。孙权作为一国之主具有远见卓识,所以强烈要求吕蒙去学习。而在他劝说吕蒙的过程中,吕蒙以“军中多务”进行推辞后,他也并未生气,而是耐心的劝导,体现出他宽广的心胸。
孙权
吕蒙
勇于接受意见,勤奋好学。吕蒙虽然一开始拒绝了,但是在孙权的劝说下他开始学习,并且短期内学有所成。
鲁肃
胸怀宽广,爱才惜才。他本身是东吴大将,文武双全,对于吕蒙本身是有轻视的态度,但是通过和吕蒙的交谈,他改变了他的看法,大为惊叹而且与吕蒙“结友”,说明他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思考探究
这场“劝”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
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善于换位思考。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要和不断进步的人交朋友。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不晚的。
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学习的
重要性
导学: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原因
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目的
孙权劝学
拒学:辞以军中多务
就学:蒙乃始就学
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结果
过程
写作特色
本文在展现人物精神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运用简要的图示或者提纲进行梳理。
阅读综合实践
以对话表现人物
——文章通过孙权、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各自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孙权劝学》
侧面描写
——文章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实虚词迁移练习
任敬臣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授著作局正字。迁秘书郎。休沐①,阖门诵书。
(选自《新唐书》,有删减)
【注释】①休沐:休息沐浴。指官员例行休假。
解释下列句中蓝色字的意思。
(1)刺史崔枢欲举秀才 欲:____________
(2)乃刻志从学 乃:____________
(3)自以学未广 以:____________
(4)孔子称颜回之贤 贤:____________
想要
于是
认为
有德行有才能
课内迁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想要)
蒙乃始就学(于是)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贤哉,回也(有德行有才能)
积累拓展
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本文有哪些称谓语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卿当涂掌事
孤常读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还有哪些常见的称谓语呢?
爱称:
尔、汝、郎、卿卿
自称:愚、敝、卑、臣、仆
帝王自称:孤、寡、朕
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对将军:麾下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令尊、令堂、尊上
称平辈或晚辈用贤:贤弟、贤侄
对尊长者或用于朋辈之间:君、子、公、先生
敬称:
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学校计划在教学楼设置一条杰出人物长廊,需要给每个人物设计一张图文卡片。
要求:①参照下面李公朴的图文卡片,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
②以课文为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
③文字可以截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
示例:
邓稼先
(1924—1986)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1986年张爱萍上将痛悼邓稼先同志
闻一多
(1899—1946)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毛泽东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孙权
(182年-252年)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少年得志,英武果断,善于用人,极具君王之才。他稳固江东,发展经济,与曹操、刘备鼎足而立,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