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9月,通过化石研究发现了距今约4.36亿年的新无颌鱼类——双叉苗家鱼,远古鱼类以特异埋藏的方式被完好地保存下来。鱼类化石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水埋,即鱼类在死亡后迅速被流水携带的沉积物掩埋,在上层沉积物的巨大压力下,地下水中的矿物质逐渐渗透进入生物体的空隙,替换原有的有机物质,保留下鱼类的精细结构。下图为双叉苗家鱼生态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水埋方式下,化石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岩石圈 ④生物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鱼类化石所属圈层( )
A. 是由坚硬岩石组成 B.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
C. 包括地壳和下地幔 D. 底部属于生物圈层
俄博梁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因为气候极为干旱而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的干旱之地,摄影师竟然意外地拍摄到了壮观的雨幡彩虹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图中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4. 对于图示雅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区域内地表物质较为松散 ②地貌的走向与风向相互垂直
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④区域内动植物生存条件优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北美洲西北部沿海分布有众多峡湾,陆地高山上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区域陆地上有现代冰川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植被 B. 气温 C. 光照 D. 降水
6. 峡湾是被海水侵入的( )
A. 刃脊 B. V形谷 C. 冰斗 D. U形谷
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随后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距离地球约3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成功“握手”,新一批“家乡货”顺利运抵“天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携带的各类物资可支持3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9个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中国空间站所处高度位于大气层(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8.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通信联系的是( )
A. 地球自转 B. 月球公转 C. 太阳辐射 D. 太阳活动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10.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2年11月抵达南极中山站。下图为“雪龙”号科考航线示意图(①②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路易斯港所处海域与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域相比,盐度差异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是( )
A. 盐度高,径流 B. 盐度低,洋流 C. 盐度低,降水量 D. 盐度高,蒸发量
12. 每年春季中山站偏北海域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使附近海域( )
A. 水温降低,盐度升高 B.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C. 水温升高,盐度降低 D. 水温升高,盐度升高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略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及其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受洋流影响形成丰富渔业资源的海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与丁海域相比,乙海域海上航运的不利条件是( )
A. 速度慢 B. 能耗大 C. 受冰山威胁大 D. 受礁石威胁大
读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土壤层是( )
A. 基岩层 B. 母质层 C. 淀积层 D. 腐殖质层
16. 在土壤发育的过程中,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 )
A. 有机质的最初来源 B. 物理和化学性质
C. 土层厚度和剖面结构 D. 矿物质成分和质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多峰丛山地,降水丰富,雨季明显。“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的大窝凼中,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下图为贵州省年降水量及岩石分布图和“中国天眼”及其所在区域地貌景观图。
(1)从岩石和气候角度简析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简述大窝凼地区植被生长的条件。
(3)人们对于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经济的发展有两个观点:观点1: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山区贫困。观点2:喀斯特地貌是山区宝贵的财富。请你为以上两个观点提供相应依据。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夏季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全天风向相对稳定的原因。
(3)说明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台风“海葵”影响,2023年9月9日凌晨开始,广东省茂名市普降暴雨,这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导致多地发生内涝积水,道路坍塌,人员受困。高州水库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经研究,9月10日7时实施开闸泄洪。
材料二 茂名市地处粤西地区,全市森林面积63.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7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44.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6平方米。下图为茂名市水系示意图。
(1)判断高州水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指出高州水库开闸泄洪这一过程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导致本次茂名市区内涝主要原因。
(3)说明茂名市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该城市水循环的有利影响。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B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D
【9~10题答案】
【答案】9. D 10. B
【11~12题答案】
【答案】11. A 12. B
【13~14题答案】
【答案】13. C 14. C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2)大窝凼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尤其是夏季降水量较多;此外,该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地下暗河较多,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且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促进了植被的生长。
(3)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山区贫困: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喀斯特地貌是山区宝贵的财富: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8题答案】
【答案】(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白天山坡增温快,形成明显的谷风,盛行偏东风;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
(2)夏季,陆地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东侧刮偏东风。
(3)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19题答案】
【答案】(1)类型: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主要环节:地表径流。
(2)降水的时间长,强度大;城市路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排水速度慢。
(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