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邯郸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敦煌深处我国西北内陆,四周被戈壁、沙漠包围,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光能的黄金地带。图示意1971—2020年敦煌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 一年中,敦煌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最佳时段是( )
A. 2-4月 B. 5-7月 C. 8-10月 D. 11一次年1月
2. 影响敦煌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太阳高度 C. 植被覆盖 D. 天气状况
3. 敦煌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优势主要是( )
A. 可利用土地面积广 B. 科技发达 C. 交通便利 D. 人口稠密
2024年8月,首都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在《化石记录》发表论文表示:发现于山西省阳泉市的昆虫化石为中国首个二叠纪透翅目昆虫化石。透翅目昆虫只生活在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在2.52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中完全消失。完成下面小题。
4. 透翅目昆虫生活在( )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5. 与透翅目昆虫同期大量灭绝的物种最可能是( )
A. 恐龙 B. 三叶虫 C. 银杏 D. 始祖鸟
6. 透翅目昆虫生活时期海陆变迁的典型特征是( )
A. 还没有宽广的大陆 B. 地壳运动较为稳定
C. 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D. 欧亚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风暴潮为强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是海岸侵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海岸沙丘高度在1米左右,分布于潮汐高潮位以上。风暴潮发生时,会在垂直海岸方向上对海岸沙丘进行作用,造成海岸沙丘后退。海岸沙丘的后退可分为陡坎形式和漫越形式。漫越形式为沙丘整体后移且高度降低甚至直接夷平,沉积物向陆地堆积,形成漫越扇等漫越地貌。下图示意漫越扇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7. 在风暴潮作用下( )
A 沙丘前缘坡度变陡 B. 沙丘顶部整体抬升 C. 海水侵蚀形成海滩 D. 海水沉积形成沙丘
8. 漫越扇地貌属于( )
A. 海水沉积地貌 B. 海水侵蚀地貌 C. 风力沉积地貌 D. 风力侵蚀地貌
9. 影响图中海岸沙丘后退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滩宽度 B. 海滩坡度 C. 风暴潮水位 D. 植被覆盖度
冰川刻槽是冰川流动时,冰川中挟带的坚硬岩块对两侧基岩刻蚀形成的凹槽。螺髻山地处横断山脉东侧中段,是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博物馆,遍布冰川刻槽等遗迹,其中一号刻槽进口3.5米、深2米、长30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图为螺髻山一号刻槽。完成下面小题。
10. 古冰川刻槽发育期间,该地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 干热 B. 湿热 C. 干冷 D. 湿冷
11. 与该处冰川刻槽成因接近的地貌是( )
A. 挪威的峡湾 B. 重庆的天坑 C. 虎跳峡峡谷 D. 云南的石林
异龙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流域面积303.6平方千米,湖泊面积31平方千米,平均湖面水位为1414.20米,平均水深2米,换水周期约2.4年(淡水湖泊水平均换水周期约17年)。近50年来,流域内林地覆盖率大大降低,湖泊面积缩减了5平方千米。下图为异龙湖流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异龙湖换水速度最快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3. 异龙湖换水周期较短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泊蓄水量小②湖泊蒸发量大③入湖水量大④湖面水位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异龙湖及其流域内的变化给下游河流带来的影响是( )
A 汛期提前 B. 结冰期延长 C. 含沙量减小 D. 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镇至桥梁公路段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
①地震②泥石流③滑坡④沙尘暴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乙镇与M山顶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50米 B. 80米 C. 110米 D. 140米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河西走廊不同季节绿洲效应强度。绿洲效应强度表示绿洲与荒漠的地表温度差异,负值为绿洲冷岛效应,正值为绿洲暖岛效应,其绝对值越大则绿洲冷岛(暖岛)效应越强。
(1)简述河西走廊绿洲效应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
(2)在绿洲效应表现为冷岛效应时,用箭头画出绿洲和荒漠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
(3)简述夏季河西走廊绿洲效应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表为延安市富县和绥德县的自然环境特征,下图表示延安市富县和绥德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
自然环境特征
富县 平均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9.6℃,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植被覆盖率高。
绥德县 平均海拔981米,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452.5毫米,植被以油松、侧柏等为主。
(1)从土壤有机碳角度,指出图中土壤较为肥沃的县,并说明理由。
(2)与富县相比,说明绥德县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形成的原因。
(3)简述提高绥德县耕地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性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海(见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平均水深1315米,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科学家在土耳其海峡的海底发现了流量巨大的水流及类似河道的深海平原。黑海表层海水(0~200米)盐度仅为12‰~22‰,而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盐度约为35%,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之间的分层现象明显。地中海的盐度约为38‰,是世界上盐度较高的海域之一。
(1)指出土耳其海峡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海水密度角度,分析黑海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之间分层现象明显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邯郸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A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B 6. D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A 9. C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B 13. C 14. A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B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全年表现为绿洲冷岛效应;夏季绿洲冷岛效应最强,冬季最弱;从2000年到2010年再到2020年,夏季和冬季绿洲冷岛效应均呈增强趋势,春季绿洲冷岛效应强度先减后增,秋季先增后减。
(2)如下图。
(3)夏季绿洲冷岛效应最强,抑制高温天气产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水分蒸发蒸腾,利于植物生长,促进绿洲生态环境改善。
【18题答案】
【答案】(1)富县。理由:富县耕地、林地、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绥德县,说明富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2)年降水量较少,年平均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易受干旱的影响,植被生长状况较差;植被凋落物数量较少,土壤有机碳来源不足,使得土壤有机碳累积缓慢;年平均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导致其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
(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
【19题答案】
【答案】(1)差异:表层海水大致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黑海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大致自西南流向东北(或由地中海流入黑海)。
原因: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海水下沉从底层经土耳其海峡流入黑海;黑海海水盐度低,密度小,海平面高于地中海,表层海水经土耳其海峡流向地中海。
(2)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之间密度差异大,海水深度大,海水垂向混合少,分层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