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7 06: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州市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4年10月11日,郑州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学校钟楼(34.7°N,113.8°E)日影观测。图为该日观测时所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时刻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 正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南
2. 该日此刻后钟楼影长将(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再变长 D. 先变长再变短
3. 该兴趣小组下次观测到钟楼相同日影朝向和长短的日期最接近( )
A. 9月5日 B. 3月21日 C. 12月22日 D. 3月2日
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以泉水形式出露于地表沿斜坡漫流时,因CO2大量逸出而形成的碳酸钙沉淀物。白水台钙华景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是迄今所发现我国规模最大的钙华台地,因其形似梯田,故称“钙华梯田”。图为白水台地层和钙华台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为( )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5. 白水台“钙华梯田”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 )
A. 玄武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花岗岩
6. 白水台“钙华梯田”的形成过程为( )
①地壳运动和岩溶作用形成裂隙、溶洞②地下水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
③地表水下渗遇深源CO2溶解周围碳酸盐④释放CO2,碳酸钙逐渐沉淀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运动介质影响下形成的呈波状起伏的沉积形态,在成岩过程中表面波痕被保留下来的岩石叫波痕石。介质沿某方向运动强烈形成的波痕纵剖面常呈非对称状(图a),当介质弱往复运动时多形成对称波痕(图b)。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进行地理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处纵剖面对称的波痕石(图c)。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波痕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 变质作用 C. 外力沉积 D. 风化作用
8. 波痕构造中波峰与波谷的沉积物特征为( )
①波峰粒度较大②波谷粒度较小③波峰粒度较小④波谷粒度较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图c波痕石最可能形成于( )
A. 浅海海岸 B. 深海海底 C. 河流出山口 D. 湖泊中心
下图为气象部门发布的我国某日季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我国季节分布范围即将迎来的变化是( )
A. 春季变大 B. 夏季变大 C. 秋季缩小 D. 冬季缩小
11. 形成图中季节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风速
12. 我国西南地区冬季南界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气温较低 B. 多阴雨,光照较弱 C. 距海远,降水较少 D. 纬度高,冬季风强烈
在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我国南极科考建设者历时2个月,于2024年2月7日龙年春节前夕宣布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数量达到五个。下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建成开站时间及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 中国选择在南极建多个科考站,基于南极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生物类型多样 D. 空气质量优良
14. 国内龙年春节跨年钟声敲响时,秦岭站的地方时为( )
A. 2:52 B. 0:00 C. 21:08 D. 18:40
15. 中国南极科考站建站、开站时间集中在12月~次年2月的主要原因是( )
①紫外线辐射弱②暖季气温较高③白昼时间较长④南极大陆周围浮冰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的宽窄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树轮宽度大反映出树木径向生长速度快,反之,径向生长速度慢。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针叶树种径向生长速度呈增加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6. 影响新疆地区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河湖蒸发 D. 植物蒸腾
17 新疆地区针叶树种径向生长速度呈增加趋势反映当地气候趋于( )
A. 冷干 B. 冷湿 C. 暖干 D. 暖湿
18. 仅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新疆地区针叶林带上限( )
A.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保持不变 D. 逐渐消失
土壤水分亏缺量(土壤水分亏缺量=潜在蒸散量-降水量)反映了大气—农田—地下水之间的整体关系。河南省孟津县(34°N,112°E)季节性缺水严重,是典型的旱作农耕区。图为孟津县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水分亏缺量的季节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9. 孟津县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
①湿季较长②干季较长③干湿差异小④干湿分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 孟津县缺水最严重的时段为( )
A. 春末夏初 B. 夏末秋初 C. 秋末冬初 D. 冬末春初
21. 从大气—农田—地下水之间整体关系的角度考虑,孟津县农业面对季节性缺水应( )
A. 提高复种指数 B. 扩大种植规模 C. 改进灌溉技术 D. 大量抽取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边缘长度约3046公里,其年均降水量不超过100mm,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mm至3400mm。2024年11月28日,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锁边“合龙”。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范围和边缘防护带建设实况。完成下面小题。
22. 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水汽 B. 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 D. 常年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23. 锁边植物的共性形态特征是( )
A. 树冠阔大 B. 叶面宽大 C. 植株高大 D. 根系发达
24. 锁边“合龙”后,未来当地气候可能的变化是( )
A. 风力加强 B. 温差增大 C. 蒸腾减少 D. 湿度增加
鲣鱼是暖水性鱼类,分布范围广,中西太平洋海域为核心渔获区,其资源量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图(a)为某国科研机构选定的鲣鱼研究区(5°N~5°S,125°E~180°),图(b)为该研究区内近20年不同空间位置及气候条件下的渔获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在130°E-140°E海域,北纬产量明显高于南纬,原因可能是北纬海域( )
A.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 可捕捞范围更广 C. 海水温度更高 D. 降水更为丰富
26. 拉尼娜时期,研究区内鲣鱼的栖息范围( )
A. 偏东 B. 变大 C. 偏西 D. 不变
27. 170°E以东海域渔获量最低时期( )
A. 印尼多森林火灾 B. 秘鲁风沙减弱 C. 澳大利亚多洪涝 D. 中国台风减弱
的的喀喀湖(15°S,69°W)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湖。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地处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图为的的喀喀湖沿H剖面线周边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甲代表的自然植被为( )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9. 在西坡海拔2000m以下的区域,沙漠的蔓延主要是由于( )
A. 地势陡峭 B. 土层深厚 C. 距海较远 D. 寒流影响
30. 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是( )
①板块运动活跃,地热丰富②冰雪融水补给,盐度低③纬度位置低,气温较高④湖面大,蒸发旺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共3大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a)为2024年12月10日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b)为甲城市12月10日~12月13日的天气状况。
(1)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甲、乙两地风力的强弱。
(2)说出图中锋线处锋面的类型及移动方向。
(3)分析甲城市12月10日~12月13日的天气变化过程。
(4)分析图(b)中12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原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崩是指大块冰体甚至整条冰川失去稳定而迅速倾倒或滑塌、坠落的现象,是最激烈的冰川灾害形式。西藏是我国冰崩灾害潜在风险较大地区。2016年西藏某区域(下图)发生超强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形成厚达30米、面积约8.67平方千米的“冰崩扇”,扇缘处部分冰体和碎屑物冲入湖中,阿汝错湖受此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
(1)说出西藏地区冰崩潜在风险大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3)说出冰崩扇中碎屑物的粒度和磨圆度特征。
(4)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受此次冰崩影响,阿汝错湖发生的显著变化。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迦巴瓦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此处山高谷深,垂直落差大。在南迦巴瓦峰的南坡,分布着我国最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图(a)为南迦巴瓦峰位置示意图,图(b)为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雨林与冰川共存的主要原因。
(3)推测图(b)中甲自然带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4)简述南迦巴瓦峰南坡自然带数量多于北坡的原因。
郑州市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C 6. D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D 9. A
【10~12题答案】
【答案】10. C 11. A 12. A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A 15. B
【16~18题答案】
【答案】16. A 17. D 18. A
【19~21题答案】
【答案】19. D 20. A 21. C
【22~24题答案】
【答案】22. A 23. D 24. D
【25~27题答案】
【答案】25. B 26. C 27. C
【28~30题答案】
【答案】28. A 29. D 30. B
二、综合题(共3大题,40分)
【31题答案】
【答案】(1)与乙地相比,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或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强)
(2)锋面类型:冷锋;移动方向:东南方向
(3)10日~12日,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出现多云或雨雪天气。13日,(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或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白天多云,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32题答案】
【答案】(1)冰川面积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全球变暖,冰体稳定性变差;地震多发。
(2)冰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基岩,强烈侵蚀冰川底部和前端的碎屑物质,冰体搬运碎屑物冲出山谷,在平坦开阔地形处堆积,形成“冰崩扇”。
(3)碎屑物大小混杂,磨圆度差(棱角分明)。
(4)冰崩体进入湖泊,冰体融化,(短期内)湖水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湖泊面积扩张;湖水温度下降,盐度下降;碎屑物堆积,湖底地形发生变化。
【33题答案】
【答案】(1)内力:位于板块交界处,强烈碰撞挤压,抬升剧烈外力: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纬度较低,南坡山麓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沿河谷北上,多地形雨,降水充足,发育热带季雨林。相对高差大,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冰川景观。
(3)常绿阔叶林带。理由:该山地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甲地海拔位于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河谷准热带季雨林之间,水热条件优于落叶阔叶林,最可能发育常绿阔叶林。
(4)南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差大;南坡纬度低(或位于阳坡/山麓地带海拔较低),且地处迎风坡,基带水热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