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________________
机密★启用前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预热演练
生物学试卷
由长郡中学;衡阳市八中;永州市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县一中;
澧县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郴州市一中;岳阳市一中;
娄底市一中;怀化市三中;邵东市一中;洞口县一中;宁乡市一中;浏阳市一中联合命题
命题学校: 益阳市一中、湘西州民中 审题学校:长郡中学
注意事项:
1 .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 、考场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 . 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 .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大小形状一定都相同
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 D.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
2.一个15N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3代,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的DNA数量为
A.2 B.4 C.6 D.8
3.2024年中国跳水队包揽了巴黎奥运会跳水金牌,运动员跳水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脑干控制躯体运动平衡协调 B.大脑皮层参与控制跳水规范动作
C.位于脊神经的反射中枢活动增强 D.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跳减慢
4.某链状多肽a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链状多肽a分子中含有5个肽键 B.1个丙氨酸参与合成该链状多肽a
C.1个a分子水解后可产生4个谷氨酸 D.1个a分子中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5.某区域东亚飞蝗的环境容纳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区域内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A.近几年的气候变化 B.近几年的农作物种类变化
C.东亚飞蝗的原有种群密度 D.杂食性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6.某蛋白质(不含环肽)中相关化学基团或氨基酸的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
B.该蛋白质中含有51个氮原子
C.该蛋白质的R基含有6个游离的氨基
D.该蛋白质彻底水解时,至少需要消耗51个水分子
7.研究小组观察了月季花瓣某细胞染色体的形态,视野如图1所示。将染色体按照相同形态和大小进行归类,共得到7组染色体,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MI中期
B.月季含有7个染色体组,属于七倍体
C.单倍体月季有14条染色体,均为纯合子
D.进行减数分裂时,图2中的每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两条染色体到配子中
8.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中,PAX3基因突变产生的典型表现是额部白发,眼距增宽,虹膜异色,部分病例有严重的听力丧失。下图1是患者家系的系谱图,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100。用限制酶处理该病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部分家庭成员的电泳结果如图2。①②③代表电泳的不同长度的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Ⅲ8与人群中无亲缘关系的人婚配生一患病儿子的概率是1/20
C.Ⅳ1表现为患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Ⅲ1和Ⅲ2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
D.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碱基对替换产生致病基因
9.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上双向传递
B.在发生膝反射时,控制屈肌的⑦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C.在图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复极化过程
D.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比外侧高
10.在水域中,被捕食者能感受到捕食者所释放的捕食信息素。现以剑水蚤、孔雀鱼为捕食者,大型溞为被捕食者,探究捕食信息素诱导下大型溞的种群密度变化,实验分组和结果如下:
甲组:10%剑水蚤信息素过滤液+50%孔雀鱼信息素过滤液+40%培养液+大型溞
乙组:50%剑水蚤信息素过滤液+10%孔雀鱼信息素过滤液+40%培养液+大型溞
丙组:0%剑水蚤信息素过滤液+0%孔雀鱼信息素过滤液+100%培养液+大型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素对大型溞种群密度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B.制备剑水蚤信息素过滤液时,应选择饥饿处理后的剑水蚤
C.实验过程中,各组种群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D.剑水蚤信息素对诱导大型溞种群密度增加的效果弱于孔雀鱼信息素
11.某植物既可进行自花传粉,又可进行异花传粉,其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决定。已知存在限制酶Hind Ⅲ的酶切位点,、分别由于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导致酶切位点消失。研究人员对某人工种植种群随机抽样,并对这些个体的、、基因进行PCR扩增,充分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将该种群在适宜的自然条件种植多代,不考虑其他突变,最终种群内杂合子所占的百分比约为
A.80% B.66% C.33% D.25%
12.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水绵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阴影部分可能包含
A.核糖体 B.RNA C.DNA D.染色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
13.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图2、图3可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细胞吸收水分子的过程
B.图1与图3可以表示甘油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过程
C.图3与图4的曲线不能出现在同一种物质的运输过程中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过程可用图2与图3表示
14.结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如下图所示。根据结肠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细胞形态的角度分析,结肠癌细胞已失去了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
B.从基因的角度分析,APC、K-ras、DCC、p53基因的功能是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从遗传角度分析,结肠癌是体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D.从蛋白质活性角度分析,抑癌基因突变使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15.下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B.神经递质只有在进入下一神经元内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膝跳反射过程中,④⑤结构上都可以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D.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发生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发生舒张
16.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3
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大于0
D.该模型能反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
17.(12分)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
(2)在如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
(3)画出图B形成AB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染色体上标注相关基因): 。
18.(20分)为研究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野生型植株和脱落酸(ABA)缺失突变体(简称突变体)移植到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的环境中,检测植株茎叶和根的生长量,计算干旱胁迫条件下根与茎叶的比值,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答出2点)。实验期间,要给予各组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目的是 。
(2)分析图1,在水分充足条件下,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生长速度 。从ABA对气孔调节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 。
(3)分析图1和图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ABA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是 。分析图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野生型玉米根与茎叶的比值明显较大,这种生长特点的适应性意义是 。
19.(16分)主动运输普通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原核细胞膜和肝细胞膜上载体GLUT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葡萄糖浓度之间的关系。请回答:
(1)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 ,不同的转运蛋白运输的物质不同,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具有 性。
(2)在转运蛋白SGLT1在转运葡萄糖过程中由钠离子内流提供能量。SGLTI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Na+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依据是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这种方式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 。
(3)图1中小肠基膜上泵的功能是 。其消耗的ATP(能量)主要来自 (填细胞结构)
(4)图2曲线中,B点与A点相比,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
20.(12分)雨水花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建造的“雨水花园”具有有效收集和净化雨水等功能。“雨水花园”的部分结构及岩石上部分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
(1)“雨水花园”建造前,中心湖曾出现水体浑浊、蓝细菌大量繁殖并伴有异味等现象。结合已学知识推测,最可能代表上述时期中心湖水质情况的是监测点 。(编号选填)
(2)据图1及已学知识判断,能体现雨水花园“净化”功能的设计有 。(编号选填)
①植被层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 ②腐殖土层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染物
③透水层有助于促进雨水快速下渗 ④溢流管会将多余的雨水就近排出
(3)若要培养图1中的微生物种群A,所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 。(编号选填)
①琼脂 ②NH4NO3 ③水 ④葡萄糖 ⑤无机盐 ⑥抗生素
(4)据图1推测,第0~28天,“雨水花园”沿岸岩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
(5)图1中种群A可为种群B提供有机碳.据此推测,在第0~28天内,种群A和B可能发生的事件有____ __。(多选)
A.有机碳可在种群A、B间循环利用
B.种群B可能从多个种群中获取能量
C.种群B大量繁殖挤占种群A的生存空间
D.种群B分泌有害物质抑制种群A的生长
(6)“雨水花园”净化水体离不开植物群落。有人曾尝试将苦草、金鱼藻和黑藻分别种植于“雨水花园”中心湖来净化水环境,部分数据如表和图2所示。据此,有人提出将上述3种植物混合种植于中心湖以增强净水效果。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说明上述“混合种植”治理方法的生物学原理 。(当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上述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下降)
植物名称 植入中心湖第0天 植入中心湖第35天
水体氮含量 (mg·L-1) 水体磷含量 (mg·L-1) 水体氮含量 (mg·L-1) 水体磷含量 (mg·L-1)
苦草 1.81 0.46 0.33a 0.02b
金鱼藻 0.05c 0.08a
黑藻 0.11b 0.03b
注:数字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植入中心湖第35天各组间的数据差异显著
□光饱和点(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且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提高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