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微专题32——菜系专题
一、中国主要菜系
1.川菜
(1)发源地:四川地区。
(2)口味特点:以麻辣、鲜香著称,重油重辣,味道浓郁。
(3)代表菜品: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等。
2.鲁菜
(1)发源地:山东地区。
(2)口味特点:咸鲜醇厚,注重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
(3)代表菜品:糖醋鲤鱼、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
3.粤菜
(1)发源地:广东地区。
(2)口味特点:鲜、嫩、滑、爽,注重食材的鲜味和营养,口味清淡。
(3)代表菜品:白切鸡、烧鹅、肠粉等。
4.淮扬菜
(1)发源地:江苏淮安、扬州一带。
(2)口味特点:以鲜为主,注重火候,强调原汁原味,口味平和,咸甜适中。
(3)代表菜品:清炖狮子头、松鼠桂鱼、文思豆腐等。
5.湘菜
(1)发源地:湖南地区。
(2)口味特点:以香辣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具酸、辣、腊的风味。
(3)代表菜品: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等。
6.闽菜
(1)发源地:福建地区。
(2)口味特点:以鲜、香、脆、嫩为特色,注重汤的运用,有“百汤百味”之说。
(3)代表菜品:佛跳墙、荔枝肉、沙茶面等。
二、菜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气候条件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人们食用辣椒可以帮助祛湿,因此川菜多麻辣;山东气候相对干燥,鲁菜口味较重,咸鲜醇厚,有助于增加食欲;广东气候炎热潮湿,粤菜口味清淡,注重食材的鲜味和清爽口感,可避免油腻;江苏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淮扬菜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湖南气候潮湿且夏季炎热,湘菜的香辣有助于去除湿气和暑气;福建沿海地区海鲜资源丰富,闽菜注重海鲜的烹饪,口味鲜美。
2.地形地貌
四川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因此川菜的食材多为本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山东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为鲁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多样,为淮扬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选择;福建多山地丘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闽菜的食材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资源物产
四川盛产花椒、辣椒等调料,为川菜的麻辣口味提供了物质基础;山东沿海渔业资源丰富,鲁菜中的海鲜菜品较多;广东的水果、蔬菜等物产丰富,为粤菜提供了多样的食材;江苏的水产、畜禽等资源丰富,淮扬菜的食材选择广泛;湖南的辣椒产量大,品种多,为湘菜的辣味提供了保障;福建的山珍海味丰富,如香菇、木耳、海鲜等,是闽菜的重要食材。
三、菜系的文化内涵
1.菜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例如,川菜的形成与发展与四川地区的移民文化、码头文化等密切相关;鲁菜则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体现了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气;粤菜反映了广东人的开放包容和务实精神;淮扬菜蕴含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细腻;湘菜展现了湖南人的热情和豪爽;闽菜则体现了福建人的精细和创新精神。
2.各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传统工艺,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例如,鲁菜中的扒原壳鲍鱼、川菜中的回锅肉、粤菜中的烤乳猪等菜品,都有着严格的制作工艺和标准。
3.不同菜系的餐厅、菜品也成为各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例如,到成都品尝正宗的川菜,到广州品尝早茶等,都成为了旅游的重要内容。
五、巩固练习
下图为“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均位于
A.我国湿润、半湿润区 B.我国 1 月 0°C 等温线以南
C.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图中
A. 甲菜系为苏皖“淮扬菜” B.乙菜系知名菜品为杭州西湖醋鱼
C. 丙菜系以海鲜为特色 D.丁菜系麻辣鲜香,祛除湿气
3.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我国主要的地方菜系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下图为2020年我国某菜系餐馆数量的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菜系最有可能是( )
A.湘菜 B.粤菜 C.川菜 D.苏菜
5.该菜系餐馆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差异 B.人口流动 C.交通通达度 D.政策支持2025年高考地理微专题32——菜系专题
一、中国主要菜系
1.川菜
(1)发源地:四川地区。
(2)口味特点:以麻辣、鲜香著称,重油重辣,味道浓郁。
(3)代表菜品: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等。
2.鲁菜
(1)发源地:山东地区。
(2)口味特点:咸鲜醇厚,注重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调味讲求咸鲜纯正。
(3)代表菜品:糖醋鲤鱼、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
3.粤菜
(1)发源地:广东地区。
(2)口味特点:鲜、嫩、滑、爽,注重食材的鲜味和营养,口味清淡。
(3)代表菜品:白切鸡、烧鹅、肠粉等。
4.淮扬菜
(1)发源地:江苏淮安、扬州一带。
(2)口味特点:以鲜为主,注重火候,强调原汁原味,口味平和,咸甜适中。
(3)代表菜品:清炖狮子头、松鼠桂鱼、文思豆腐等。
5.湘菜
(1)发源地:湖南地区。
(2)口味特点:以香辣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具酸、辣、腊的风味。
(3)代表菜品: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等。
6.闽菜
(1)发源地:福建地区。
(2)口味特点:以鲜、香、脆、嫩为特色,注重汤的运用,有“百汤百味”之说。
(3)代表菜品:佛跳墙、荔枝肉、沙茶面等。
二、菜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气候条件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人们食用辣椒可以帮助祛湿,因此川菜多麻辣;山东气候相对干燥,鲁菜口味较重,咸鲜醇厚,有助于增加食欲;广东气候炎热潮湿,粤菜口味清淡,注重食材的鲜味和清爽口感,可避免油腻;江苏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淮扬菜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湖南气候潮湿且夏季炎热,湘菜的香辣有助于去除湿气和暑气;福建沿海地区海鲜资源丰富,闽菜注重海鲜的烹饪,口味鲜美。
2.地形地貌
四川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因此川菜的食材多为本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山东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为鲁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密布,物产丰富多样,为淮扬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选择;福建多山地丘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闽菜的食材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资源物产
四川盛产花椒、辣椒等调料,为川菜的麻辣口味提供了物质基础;山东沿海渔业资源丰富,鲁菜中的海鲜菜品较多;广东的水果、蔬菜等物产丰富,为粤菜提供了多样的食材;江苏的水产、畜禽等资源丰富,淮扬菜的食材选择广泛;湖南的辣椒产量大,品种多,为湘菜的辣味提供了保障;福建的山珍海味丰富,如香菇、木耳、海鲜等,是闽菜的重要食材。
三、菜系的文化内涵
1.菜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例如,川菜的形成与发展与四川地区的移民文化、码头文化等密切相关;鲁菜则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体现了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气;粤菜反映了广东人的开放包容和务实精神;淮扬菜蕴含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细腻;湘菜展现了湖南人的热情和豪爽;闽菜则体现了福建人的精细和创新精神。
2.各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传统工艺,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例如,鲁菜中的扒原壳鲍鱼、川菜中的回锅肉、粤菜中的烤乳猪等菜品,都有着严格的制作工艺和标准。
3.不同菜系的餐厅、菜品也成为各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例如,到成都品尝正宗的川菜,到广州品尝早茶等,都成为了旅游的重要内容。
五、巩固练习
下图为“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均位于
A.我国湿润、半湿润区 B.我国 1 月 0°C 等温线以南
C.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图中
A. 甲菜系为苏皖“淮扬菜” B.乙菜系知名菜品为杭州西湖醋鱼
C. 丙菜系以海鲜为特色 D.丁菜系麻辣鲜香,祛除湿气
3.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我国主要的地方菜系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下图为2020年我国某菜系餐馆数量的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菜系最有可能是( )
A.湘菜 B.粤菜 C.川菜 D.苏菜
5.该菜系餐馆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差异 B.人口流动 C.交通通达度 D.政策支持
2025年高考地理微专题32——菜系专题
巩固练习答案及解析
1.A 2. D 3.B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分区。我国湿润、半湿润区是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可见八大菜系分布地区均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区,故A正确。我国1月0°C等温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山东位于这条线以北,故B错误。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是指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以东区域,四川位于该界线以西的第二级阶梯,故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D错误。
2.本题考查我国菜系的特色。甲菜系为鲁菜,故A错误。乙菜系为徹菜,代表菜品为红烧果子狸,符离集烧鸡等,故B错误。丙菜系为湘菜,最大特色是辣,另外湖南距海远,不以海鲜为特色,故C错误。丁菜系为川菜,四川受地形限制,湿气重,食物以麻辣为主,麻辣鲜香,祛除湿气,故D正确。
3.本题考查饮食文化体现的区域特征。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即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
4.A 5.B
【解析】1.结合图示菜系餐馆数量与对应省份,湖南几乎全省都是高密度,推断该菜系应为湘菜,A正确。粤菜在广东一带密度应较大,川菜在四川一带密度应较大,苏菜在江苏一带密度应最大,不会在湖南一带有如此大的密度,排除BCD。故选A。
2.该菜系分布广,说明这个省长期以来外流人口多,分布广,流出人口的饮食习惯使得很多地区都有湘菜的消费需求,所以是人口流动造成的,B正确。图中该菜系餐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均有分布,表明与经济差异关系不是很大,A错。交通促使了人口流动,但不是该菜系餐馆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的最主要原因,C错。与政策支持等关系不大,D错。故选B。
【点睛】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与烹调方法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人口流出,但其饮食习惯在短时期内并没有改变,所以有对应的饮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