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生物学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C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了目要求的)
1.中国的家企文化源远流长。某传统美食口味独特,配料丰富(有海带、面筋、粉条和香油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带中的碘元素可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
B .香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用于合成磷脂
C .面筋中的蛋白质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但理化性质不变
D .粉条中的淀粉彻底水解后可产生含成糖原的基本单位
2.人们已经在细菌中发现了 FtsZ、 MreB 和 CreS 这3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FtsZ 、 MreB和CreS 等蛋白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B .细菌合成 FtsZ、MreB 和 CreS 时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 .推测原核细胞内存在细胞骨架
D .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某研究小组用溶液 I 和溶液 II 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测得细胞失水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其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B .t2之前溶液 I 中的溶质已经开始进入细胞
C .实验过程中,溶液 II 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先变小后稳定
D .t3后溶液 II 中细胞失水量没有变化,说明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4.盐胁迫是指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盐胁迫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是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以大豆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盐胁迫下,盐敏型大豆C3还原所需的能量并不只由 ATP 水解提供
B .在盐胁迫的第15天,盐敏型大气和耐盐型大豆的总光合速率相等
C .在盐胁迫的第3~9天,耐盐型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与盐敏型不同
D .盐胁迫可能导致盐敏型大豆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5.关于不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aBB 的个体不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⑥
C .只有⑥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
D .右图子代中 AaBb 的个体在 A_B_ 中占的比例为1/4
6.跳跃基因是基因组中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转移的DNA 片段。人类基因组中的跳跃基因的转移及相关表达产物可能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跳跃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B .跳跃基因的转移过程引发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 .跳跃基因可能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多样性,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D .通过 DNA 甲基化等方式抑制跳跃基因过度表达,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 .丁区域发生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
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既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
8.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体植皮。3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 A 、 B 两组, A 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 B 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浓度的环孢素 A ,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设置甲组可以排除手术伤害、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B . A 组小鼠对植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 B 组小鼠
C .第8d前,A、B 两组小鼠体内光细胞免疫应答
D . 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环孢素 A 能减弱免疫应答
9.洪桐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另外,在瘠薄和干旱的地方生长不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种栽培和人工繁育是保护琪桐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
B .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山坡上琪桐的种群密度
C .干旱和日光都属于影响琪桐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 .欲预测琪桐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需要研究其年龄结构
10."蓝眼泪"是夜光藻大量繁殖造成的,夜光藻是一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生物,夜晚可以发出浅蓝色的光来吸引乌贼保护自己,以免被虾捕食,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强扰动时,会在夜晚海面上出现美丽的蓝色荧光,仿佛浩瀚星空,美不胜收。关于夜光藻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题目中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夜光藻→虾→乌贼
B .夜光藻生活在近海水域,且呈现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 .夜光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体现了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
D ."蓝眼泪"现象一般在3月底到5月初出现,6月初基本消失,推测影响该现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11.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图示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活性蓝细菌水凝胶贴片,其有助于慢性伤口的愈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水凝胶无需为活性蓝细菌提供有机营养物质
B .在接种蓝细菌前须将水凝胶灭菌后再调 pH 至中性或弱碱性
C .长期口腔溃疡的患者,其伤口不适宜使用该种水凝胶贴片
D .水凝胶贴片开发过程需考虑蓝细菌的储存耐久性等问题
12.某科研团队分别用孤雌生殖技术和核移植技术获得幼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孤雌生殖技术获得的猪体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
B .可以用促性腺激素饲喂良种母猪,使其超数排卵
C .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受体猪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
D .核移植中的"去核"是指去除卵母细胞中纺锤体一染色体复合物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PDCD5是一种与肿瘤细胞生长及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研究者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过量表达PDCD5的人表皮癌细胞A431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同时验证了PDCD5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p53基因表达量(p53蛋白能促进细胞凋亡)发挥其作用。已知细胞分裂阐期分为 G 1( DNA 合成前期)、 S ( DNA 合成期)、G2( DNA 合成后期,M为分裂期,图2中G2/M%是停留在G2和 M 交界处的细胞占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为导入空载体的人表皮癌细胞A431细胞株
B . PDCD5是通过影响 DNA 复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C .实验组A431细胞中p53蛋白的量较对照组要高
D . PDCD5会使实验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
14. 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 Y 染色体上。我国科学家发现X染色体上的 SDX 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雌鼠,其余为生精缺陷雄鼠(该突变对雌鼠无影响)。胚胎若无X染色体则无法发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上述发生性逆转的雄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雌雄比例为5:7
B .雌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 XX,雄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 XY
C .未突变的 SDX 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 SRY 基因的表达
D . SRY 基因与 SUX 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
15.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能抑制食欲的激素。有研究表明蛋白酶 P 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分别用高脂及正常饮食饲喂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 P 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瘦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
B . A、B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 P 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
C .高脂饲喂野生型小鼠摄食行为低于正常饲喂组
D .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可以开发抑制蛋白酶 P 基因表达的药物
16.光敏色素是植物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具有非活化态( Pr )和活化态( Pfr )两种形
式。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作物间作有时会导致荫蔽胁迫。下图为某种光敏色素和几种重要植物激素响应荫蔽胁迫的信号传递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
A . Pfr 可导致作物体内多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速率下降
B .图中四种植物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及茎秆的伸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C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通过生长素影响生长,且作用机理相同
D .在玉米一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的茎秆过度伸长而减产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0分)细长聚球藻UTEX2973属于蓝细菌,其羧化体可限制气体的扩散。甘油葡萄糖苷( GG )属于抗渗透压物质,能增强细胞的抗盐胁迫能力,藻体引入 GG 生物合成途径(①②)后,藻体抗盐胁迫能力明显增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受光能激发释放电子后,将从水中获得电子,电子经过光合电子传递链
可以
的传递,最终被受体______接收。图示光合片层膜两侧的__________驱动 ATP 的合成。
(2)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羧化体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藻体引入 GG 生物合成途径后,促进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合成或提高该酶的活性均有利于增加 GG 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通过降低控制酶1、酶2和酶3合成基因的表达量,以增强其抗盐胁迫能力,据图分析,降低三种酶合成量的途径有_________。
18.(14分)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水稻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 WT )杂交, F 一代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性状,且由一对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温突变体乙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自交(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①若F1和F2均耐高温,说明两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
②若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____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③中对应的杂交结果( )
a . 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
b . 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1
c . 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5:1
杂交实验结果与③一致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若 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发生重组,请在答题卡上绘出F2中相应植株的3号染色体。用F2植株进行___________,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 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结果如图2、图3所示。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_____(分子标记)之间。将该区段 DNA 进行测序,发现TT2基因序列的第165碱基对由 C / G 变为 A / T ,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丧失。
(4)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以突变体甲为材料,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 DPN )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等,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
(1)正常人进食较长时间后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_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但胰高血糖素不会持续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三多一少"是其其同外在表现,其中"三多"是指
________________。
(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RCV )的测定是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过程中一种有效指标。科研人员分别对 DPN 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MNCV 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如图),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 S )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 MNCV ___(填"高于"或"低于")空白对照组的 MNCV 。据图所示,若刺激电极位置不变,将记录电极放至 R 处,测得的 MNCV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 DPN 。科研人员研发出疗效更好的新型药物 G ,请用 DPN 模型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10分)常规稻作是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是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可通过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科研人员对稻蟹共作系统、常规稻作系统进行了调查,下表为两个系统的收益情况:
(1)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此过程发生着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2)由表可知,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稻蟹共作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______________,从减少污染的角度解释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稻蟹共作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含能量情况的示意图图具%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 e 、 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若d、d1、d2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则其包括__________以及各级消费者粪便中含能量,河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用下图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21.(14分)(一)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若要用上述培养基来筛选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必须怎样更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西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研究表明,美西螈的巨噬细胞在断肢再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制备了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4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方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
(2)载体和CD14片段的酶切位点及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如图1所示。根据美西螈CD1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利用 PCR 扩增CD14片段。用 Xho I 和 Sal I 分别酶切CD14和载体后连接,CD14接入载体时会形成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的两种重组DNA,可进一步用这两种限制酶对CD14的连接方向进行鉴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能表达CD14蛋白的大肠杆菌,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抗CD1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如图2所示:
(3)步骤⑤分别向小鼠注射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吸取③中的上清液到④的培养孔中,根据抗原一抗体杂交原理,需加入__________进行专一抗体检测,检测过程发现有些杂交瘤细胞不能分泌抗CD14抗体
(5)步骤⑥从___________ 中提取到大量的抗CD14抗体,用于检测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