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换偏旁,分别组词等方法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迟钝”等14个词语,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写下自己不懂问题,并试着解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默读课文,通过划分层次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提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同桌互考、作业检查单、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式,认识“钝、膨”等11个生字,运用写字小妙招会写“恐龙、笨重、迟钝”等词语。(检测目标1) 2.默读课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检测目标2) 3.划分层次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检测目标3)
【学习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生字词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的方法,并形成了互相检测的习惯,对于基本的认读没有问题。大部分孩子对恐龙很感兴趣,课前让学生查找恐龙的课外资料,课中出示图片、视频令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教学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了“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逐渐形成基本阅读技能。在提问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课前运用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解决问题,增强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指向目标1)学生欣赏恐龙图片、并作讲解。 2.读课题,质疑 抽生读学习目标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去参观恐龙博物馆,课件出示恐龙图片、视频,谁来当解说员,为我们讲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2.鸟类和恐龙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哦,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3.出示学习目标 根据图片讲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根据课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课件出示恐龙图片、视频,运用“小小解说员”这一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针对课题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课文做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指向目标1)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根据自学要求相互检测。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提出自学要求,巡视指导。 (1)自学提示: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勾画词语并把词语读2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田字格中的15个字的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并口头组1个词。 (4)同桌对对碰,同桌之间相互考一考认字条的生字。☆一星级:有拼音按顺序认读。☆☆二星级:遮住拼音按顺序认读。☆☆☆三星级:遮住拼音打乱顺序认读☆☆☆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识记本课生字词。 活动意图说明: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导学检测,发现问题(指向目标1)1.完成检测单的第1题. 2.用红笔批改作业设计的第1题,“我是自己的小老师”,“我是同桌的小老师”。 3.指导写字: (1)学生回顾写字小妙招: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 (2)学生说“膨”的结构、占位、关键笔画。 (3)学生练写。 (4)学生评价同学作业。再写一个“隧”。 1.检测学生识记生字、词语情况。 2.出示答案。 3.指导写字:“膨” (1)怎样写好“膨”字呢?回顾写字小妙招。 (2)谁来说一说“膨”的结构、占位、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 (4)展评学生作业。根据同学的评价再写一个。 (5)归类生字,总结上紧下松、左窄右宽的汉字的书写规律。根据作业设计检测学习情况。 掌握书写左中右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律。活动意图说明:根据检测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节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指向目标3)自由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 2.学生回答。 如:恐龙都演化成鸟类了吗? 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3.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并补充。 1.读了课文,你有不懂得问题吗?请在书中写下你不懂得问题。 2.抽生说一说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3.和同桌交流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 抽生回答。 4.教师总结,作为小小解说员,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解决,力求成为一名优秀的解说员。 学生能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环节五: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指向目标2.3)1.与同学讨论,试着分层概括段意。 先自己读 再小组讨论 汇报 学生找相关段落。 3.和同桌交流讨论、汇报。 4.根据评价单总结评价学习效果。 1.再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历史进程。 2.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在文中找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相关段落。 3.根据段落内容和同桌交流,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抽生汇报。 4.学习评价。 师:那这节课你一定学有所获。现在请你拿出学习评价单,为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一评吧!如果你能做到,就给恐龙画上√。 通过本课学习会认“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膨、隧’”等15个生字。会写“恐龙、笨重”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写下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了问题。 (3)用划分层次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了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通过分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准确找到文中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的自然段。 活动意图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分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板书设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的一支 (演化成) 鸟类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轻叩博物馆大门】
我能为下面的字再找一位看起来相似的“形近字”朋友,并为它们组词。
顿( ) 肢( ) 纪( )
钝( ) 枝( ) 记( )
栖( ) 末( ) 翼( )
洒( ) 未( ) 冀( )
我的发现:
二、【走进博物馆大门】探究梳理,找时间词,完成表格。
第一代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 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三、【思考博物馆藏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通过什么方法解决
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寻求博物馆藏品答案】
1、欢迎来到恐龙博物馆。
(
恐龙 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中生代恐龙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突然灭绝,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请写在留言条上吧。
2、探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刚刚写下的疑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深入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讲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比读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性的表达特点,通过写小练笔,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争当“小小解说员”向小参观者讲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检测目标1) 2.在文中找出用词准确的句子,并理解体会,用总分的写法、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完成课后练习的“小练笔”。(检测目标2)
【学习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从第1自然段提出假说,到第2自然段寻求化石证据,经过第3自然段的过渡,作者把讲述的重心转向了第4自然段介绍演化过程。作者的介绍逐层深入、逐渐铺开,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让我们领略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神奇魅力。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重点帮扶学困生。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指向目标1)回顾课文,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同桌合作,完成调查表。 1.回顾课文,说说本文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答案: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科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在文中勾画出答案。 和同桌合作交流。 (3)汇报答案。 3.思考“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研究者们为什么会欣喜若狂?再回答。 4.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5.初步了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读第2自然段完成以下调查表。 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根据发现提出的假说科学家找到的证据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2)课件出示答案。 3.一百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证据(这块化石),你能想象出科学家们此时的心情吗?(非常高兴) “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研究者们为什么会欣喜若狂?答案:因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4.这一发现给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5.出示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的填写表格。 抓住重点词语“欣喜若狂、点睛之笔”来理解课文,了解科学家在重大发现面前,欣喜若狂的心情。 活动意图说明:完成调查表,重在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得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结论的。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指向目标1.2)1.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回答。(过渡段,承上启下)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圈画出关键词句,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小组内轮流扮演恐龙博物馆解说员,有条理地向组内同学介绍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互相点评,选出优秀解说员。 4.向小参观者讲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5.初步了解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读第5自然段回答。 7.学生理解语言严谨、用词准确性的表达特点。 (1)比较a·b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文中找出这样用词准确的句子。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指导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1)读第4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 庞大的恐龙家族时间繁衍生息情况它们的特点说明的角度第一代恐龙从形态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2)课件出示答案。 3.恐龙是怎么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呢?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演变过程。今天,恐龙博物馆来了一批小参观者,急需一位解说员向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请一位优秀解说员为小参观者们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5.课件出示数万千年后……以植物为食,并讲解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对于恐龙飞上蓝天的探究,科学家还有怎样的愿望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它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 7课件出示: a.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b.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1)比较a·b两句话,可以把句中的“全面”一词去掉吗 (去掉“全面”一词后,句子的意思变成了科学家希望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说明还没有揭示,而前面课文表明科学家已经大致揭示了这一历史进程,这样就与前面课文矛盾了,所以不能去掉。用上“全面”二字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证据,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加上“全面”能让表述更加准确、严谨。) (2)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吗? (3)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如: c.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d.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一些”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感受恐龙的演化过程,正确的填写表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深入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方法。 感受作者语言表达准确的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深入了解恐龙是怎么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并充当“小小解说员”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找到文中用词准确的句子,感受作者语言表达准确的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环节三:学有所获,拓展活动(指向目标2)1.回忆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过程的表格,再次熟悉恐龙家族。 2.默读语段,思考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运用了什么结构? (1)小组讨论 (2)汇报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展评。1.再次出示表格。(环节二中的2的表格) 2.小练笔: (1)课件出示下面的语段,注意画线的部分,让学生思考,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总写: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分写: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跑,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体形)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性情)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总分写法、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花园里的花儿吗? 示例:花园里的花真美!有些花儿红艳似火;有些花儿洁白如雪。有些花儿香气浓郁,隔很远都能闻到;有些花儿气味淡雅,需凑近才能嗅到芬芳。有些花儿已经欣然怒放,有些花儿还是花骨朵…… 4.及时指导点拨。 活动意图说明:再次熟悉恐龙家族,再照样子写一段话,完成课后“小练笔”,重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堂回顾,反馈诊断 根据评价单总结评价学习效果。 师:那这节课你一定学有所获。现在请你拿出学习评价单,为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一评吧!如果你能做到,就给恐龙画上√。 正确填写科学家得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调查表。 小组合作完成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表格,并能当“小小解说员”生动形象的复述。 (3)照样子写一段话,完成课后“小练笔”。 活动意图说明:完成调查表的评价,提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充当“小小解说员”复述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的评价,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照样子写一段话,完成课后“小练笔”的评价,重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 飞向蓝天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走进博物馆大门】
科学家是怎么得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完成调查表。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
根据发现提出的假说
科学家找到的证据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二、【思考博物馆藏品】深入了解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后,争当“小小解说员”向小参观者讲解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庞大的恐龙家族
时间 繁衍生息情况 它们的特点 说明的角度
第一代恐龙 从形态上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的)猎食性恐龙
三、【寻求博物馆藏品答案】
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花园里的花儿。(课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