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练习》教学设计
课题 专题练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默读课外文章,通过阅读与理解,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2.通过自主阅读与思考,组织语言准确表达和分享交流自己的思考,培养理解能力。 3.阅读关于动植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评价任务】 在默读中思考,理清文章内容;通过阅读与理解,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概括段意、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能清楚完整表达。(目标1、2)。
【学习内容】 本课时选择了3篇文章——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在读中感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结合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进行阅读方法的强化与运用。着重锻炼概括段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交流分享。与本单元自然中的“观察与发现”相衔接,阅读关于自然中动植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学生对于读懂文章的意思比较容易。但聚焦到段落大意的准确概括,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还需要更多的指导与强化。三年级学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心,乐于发现与寻找,孩子在观察的方法与探究的意识方面还需加强。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学生自主交流前两课学到的内容,有什么收获。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1.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分享 (预设1:探索了大自然中花朵的神秘,学着养小虾,感受到生动形象的语言。预设2:借助提示段落大意的关键语句,概况段落大意;直接勾画、增减修正后概况,根据语言内容,提炼段落大意) 师:今天我们继续跟着小虾和花朵的脚步,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能清楚说出发现和收获,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课文内容或语言积累。 能有(借助提示段落大意的关键语句,概况段落大意;直接勾画、增减修正后概况,根据语言内容,提炼段落大意)类似的表达。活动意图说明:作为本单元的小结复习,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已学内容。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探索与发现,也可以是方法、课文内容、语言积累方面的收获。同学间相互补充,互相学习。环节二:类文阅读1《海中变色龙》 默读文章,个别学生全班交流。思考后回答问题。 默读中思考,个别学生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个别学生全班交流。总结提炼出,章鱼是怎么捕捉猎物的。 个别学生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它被称为“海中变色龙”。 5.全班看视频,个别学生全班交流。分享在视频中的观察与发现。课件出示: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 ,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请你默读《海中变色龙》的故事,说说“海中变色龙”是谁? (章鱼) 思考,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概括一下。 (章鱼的身体的变色机制) 它是怎么捕捉猎物的? 变鲜红色—( )—( ) (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将猎物麻醉,慢慢享用) 为什么它被称为“海中变色龙”? 用你的话说一说。 (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你还知道哪些会变色的动物吗? 观看视频《会变色的动物》 说说你观察到了谁是怎么变色的? 能通过默读课后,正确回答问题。 能准确概括段意。 能说出捕捉猎物的步骤,尝试用简短的话概括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章鱼被称为“海中变色龙”的原因。 能在视频中观察与发现,用完整清楚的语句表达。活动意图说明:结合课外阅读《海中变色龙》,与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方法“概括段落大意”相结合,进行练习。通过阅读,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进行技能的运用与强化。 课外延申,通过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环节三:类文阅读2《花的授粉》 全班默读文章,有自己的思考。 个别学生全班交流。根据短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并填空 3.个别学生全班交流。说说“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以及原因。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更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5. 个别学生全班交流。回答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课件出示: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默读文章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 、 、 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什么?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说为什么。 4.比较两句话,说说你更喜欢哪句话?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 昆虫来到花里,开始采蜜。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1.能默读文章,有自己的思考。 2.能提取关键信息准确填空 3.能说出不能去掉“大概”的理由。 4.能明确表达用上比喻的句子自己更喜欢,能清楚表答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5.能根据文章内容,关键语句,说出昆虫授粉的努力活动意图说明:结合课外阅读《花的授粉》,继续探索发现花的秘密。在阅读和练习中,提取关键信息;发现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大概”的理解,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对本单元文本内容及方法的延申和拓展。环节四:类文阅读3《虾趣》 默读文章,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完成2、3题。 小组派代表交流分享,概括短文介绍了虾的哪些习性,说出对应的语句。 小组派代表交流分享,说说齐白石老人的画说明的道理。 个别学生全班交流,回答三篇文章,反复运用到了一个读文章的方法 一、课件出示: 《虾趣》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 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钳逗弄着玩。 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是多彩多姿!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默读文章;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阅读题。 短文介绍了虾的哪些特点习性?你从哪些语句知道的? 齐白石老人的画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总结 1.师:读了三篇文章,反复运用到了一个读懂文章的方法,是什么? (概括段落、文章大意) 师:希望同学们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也能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默读文章,能小组交流分享,完成2、3题。 2.能概括短文介绍了虾的哪些习性,说出对应的语句和段落 3.能说出齐白石老人的画说明的道理。 能找到三篇文章共性,反复运用到了一个读懂文章的方法:找关键语句,提炼段意、文意。活动意图说明:结合课外阅读《虾趣》,以“虾”为出发点,与本单元大主题相呼应,锻炼学生对“虾的特点”的概括,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章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三篇阅读的学习重点,即概括段意、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
概括段落大意
提取关键信息
)《海中变色龙》 《花的授粉》 《虾趣》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阅读
会说话的植物
植物有语言吗?它能说长道短吗?
年轻的英国植物研究专家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一种植物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可以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背上仪器,戴上耳机,把仪器的一根线头和植物叶子相接,这根导线就可以振动,生物电子翻译器立即对这种振动进行翻译,在耳机内便可清晰地听到植物对话的声音,植物会向人们诉说是饥是饱、是冷是热、是涝是旱。
意大利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能和植物讲话的对讲仪。他将植物连接在对讲仪的电极上,便听到了植物的“讲话”声,然后根据植物发出的信息翻译密码,辨别出“热”“冷”“渴”和其他简单的词汇。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讲话”则变得低沉、紊乱。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讲话”声音就很微弱。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几组反义词。
( )—( ) ( )—( ) ( )—( )
2.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植物语言翻译器叫做 ,通过它能 。
3.植物的“说话”有什么特点?用“ ”在原文中画出。
4.你觉得,研究植物说话有什么作用?
二、拓展延申
通过观察,我知道发现
(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概括说说你的某一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