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3大气压强课件 (2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3大气压强课件 (21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08 15: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大 气 压 强
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物理
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
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
思考
大气压强是否存在呢?
演示实验
结论: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返回
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塑料吸盘
吸管
吸药液
拔火罐
活塞式抽水机
返回
1、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2、怎样测出大气压的值?
大气压的测量
大气压把桶压扁
如右图,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在大气压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
最早测定大气压强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
演示
观看视频
标准大气压:
(1)概念:把相当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值称为标准大气压。用P0表示
(2)大小:
P0=ρgh=1.36X104 kg/m3X 9.8N/kgX0.76m =1.013x105Pa
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P0=1X105Pa
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返回
将如图所示的装置从山脚拿到山顶,玻璃管内水面高度会如何变化呢 ?
液面高度会上升,说明了什么?
瓶外大气压在逐渐减小。
气压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见教材P41)
想想做做
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图9.3-5).?
请你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或从山下到山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释.
解答:把自制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升高.在该气压计中,瓶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加上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瓶内气体的压强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强减小时,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增大,高度升高.
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强变化有哪些规律?
1.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
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2. 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
晴天的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3.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4.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体积减小时它的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时它的压强减小。
5. 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液面上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我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水的沸点仅为84~87°C。
高原边防哨所,水的沸点不足70°C,战士必须用压力锅煮面条。
本节小结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的概念
(2)产生原因: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方向: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P0=1.013X105Pa;(2)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3)大气压强的变化: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影响大气压高低的因素;(5)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减小,沸点降低
动画演示 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
1.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
变大
变大
不变
气压计
2.如右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
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
即有
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
3.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____导致水的________的缘故。
气压低
沸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