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古诗词三首———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古诗词三首———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3: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古诗词三首
一、基础达标。
1、根据拼音写词语。
一座 máo wū( )前, xī shū( )的 zhú lí( )上爬满了开着小花的绿
藤,微风xú xú( ),清香阵阵,不时引来几只 qīng tíng( )和cǎi dié( ),为小院又添了几分生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徐徐 除去 B.篱笆 淋漓
C.锄头 厨房 D.剥落 剥夺
3、查字典,再填空。
“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赖”字在字
典里的解释有:①依靠;②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③责怪;④指无赖。在“耍赖”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依赖”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后两空填序号)
4、形近字组词。
徐( ) 稀( ) 赖( )
途( ) 希( ) 懒( )
录( ) 矛( ) 蝶( )
禄( ) 茅( ) 喋( )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篱落疏疏一径深( )
A.直径。 B.小路。 C.直接地。
(2)儿童急走追黄蝶( )
A.行走。 B.步行。 C.奔跑。
(3)醉里吴音相媚好( )
A.好人。 B.好事。 C.问好,闲谈。
(4)溪头卧剥莲蓬( )
A.躺下睡觉。 B.趴着。 C.卧铺。
6、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
B.梅子金黄/杏子肥
C.醉里/吴音/相/媚好
D.最喜/小儿/亡赖
二、灵活运用。
7、下列对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多选)
A.这首七言绝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范成大
B.古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村民劳动的情况
C.古诗的最后一句以“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
D.诗中抓住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景物,写出了夏季北方农村的特点
8、下列对诗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讨人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坐在溪边剥莲蓬吃。
B.最讨厌顽皮的小儿子,他像个无赖一样躺在溪边剥莲蓬。
C.最讨人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躺在溪边自由自在地剥着莲蓬。
D.最开心的是那顽皮的小儿子,他正高兴地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村居》中的“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B.《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C. 词又叫长短句。《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分为上下阕,抄写时,上下阕之间要空两个字空。
D.《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描写了初春时节的江南田园景色。
10、根据意思写诗句。
(1)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白天农民都在田间忙碌)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3)最令人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三、碰撞书本。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农村 (季节)的田园景色,穿插了儿童
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趣。
(2)《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3)诗人笔下的乡村景色静谧秀美,生活安逸恬静。当看到梅杏成熟、麦花盛开的美景时,我联想到:“ , 。”当看到昼长人稀、蜻蜓飞蝴蝶舞的画面时,我不禁想起:“ , 。”当看到无拘无束的儿童在溪边剥莲蓬时,我不自觉吟道:“ , 。”
四、感受阅读。
1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中描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词句是:

(2)这首词中出现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有 、 、 、 、
。我还听到了 和 用吴音相互交谈的声音,看到了 在溪东锄豆的情景, 织鸡笼的情景和 剥莲蓬的情景。
(3)“亡赖”一般情况下是指 的人,在《清平乐·村居》中是 。( )
A.蛮不讲理,游手好闲;老夫妇对小儿的爱称,化贬为褒,表达了对小儿特别喜欢的情感
B.蛮不讲理,游手好闲;老夫妇对小儿的称呼,表达了对小儿的一种厌恶之情
C.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小儿的名称,也说明了小儿的性格特点
(4)“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用得好吗 为什么
(5)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什么场景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 。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14、古诗文阅读(一)。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上面的作品是一首 ,作者是 代的 。 “如梦令”是作品的 。
(2)作者回忆自己的一次郊游,前两句描述的时间是 ,地点在 ,当时的季节是 。我从“ ”这个词感受到作者对这次郊游久久无法忘怀。
(3)我发现作者的心情先是 ,后来是 。
(4)用“ ”画出作者“误入藕花深处”的原因。
(5)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中押韵的字分别是:暮、路、渡、鹭。
B.这类作品也被称作“长短句”。
C.作品出自一位杰出的女性作者。
D.作者乘坐一辆华美的马车尽兴郊游。
15、古诗文阅读(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的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这是要表现( )。
A.在农村,男女老幼必须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吃的,说明农村生活的艰苦。
B.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C.“童孙”不懂耕织,但也要“学种瓜”,说明农村的孩子比较聪明,一学就会。
D.“耕织”“种瓜”是农村儿童的主要劳动项目,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会的。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6、本课的三首诗词都描写了古代儿童生活的场景。读读下面的诗句,猜一猜是描写儿童什么生活场景的,并连一连。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斗蟋蟀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放风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钓鱼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睡觉
17、读《清平乐·村居》,想象画面,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好一幅清新的画面!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 溪水潺潺,小草( ),清风习习,荷香( )。
溪边,一个小孩儿在剥莲蓬,他时而仰卧着,时而( )着,时而( )着,真是天真可爱!
参考答案
1、茅屋 稀疏 竹篱 徐徐 蜻蜓 菜碟
2、A
3、L lai ④ ①
4、徐徐 稀罕 无赖 剥削 惟有 莲蓬 用途 希望 懒汉 利禄 维护 缝补
5、BCCB
6、C
7、BC
8、C
9、D
10、(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1)晚春 捕捉蝴蝶
(2)清平乐 村居
(3)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12、(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老翁 老妇 大儿 中儿 小儿 老翁 老妇 大儿 中儿 小儿
(3)A
(4)用得好。“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特点和盘托出,人物形象
跃然纸上。
(5)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家五口悠然自在的生活场景。它表达了作者对田园
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13、(1)树头新绿未成阴或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该句中运用“急走“追”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的特点,也给后文“飞入菜花无处寻”埋下伏笔。
(3)一、二句静态写景,三四两句动态写儿童与黄碟,整首诗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万物勃发的暮春图景。
14、(1)词 宋 李清照 词牌名
(2)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日暮(或:黄昏) 溪亭 夏季 常记
(3)愉快 着急
(4)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5)BC
15、(1)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B
(3)“四时田园杂兴”指由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随性而写的诗。
(4)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赞美农民勤劳,喜欢孩子们天真的思想感情。
16、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钓鱼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睡觉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斗蟋蟀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放风筝
17、青青 阵阵 侧卧 俯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