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课件
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下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搞经济建设需要
资金、技术、经验等
视频: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
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
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
优惠条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
开放的步伐
1979年的深圳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意义:
一
一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
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
开发区建立
(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
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
自治区首府
尝试
扩大
线
点
面
沿江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边
内地
省会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
1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001年12月
3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背景:
时间:
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负责制定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
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解决贸易争端
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标识
该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上三道和下三道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六道弧线组成的球形表示世贸组织是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标识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
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中国需要世界。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学习与
探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课堂小结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的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时间关系的递进、开放领城的递进和开放成效的递进等特点。从开放地域的角度看,其起点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建立浦东开发区
3.从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里,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初步形成了9个工业区,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深圳办厂、开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
B
A
小试牛刀
C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
(1)根据材料一,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逐步推进;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时间 历史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材料二: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港、澳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