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11: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十二课】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陇南市礼县芦苇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1.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体会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感知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学习目标
背景资料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中有《秦风》10首,其中《蒹葭》便是产于礼县的作品。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但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阅读积累,整体感知
——《蒹葭》

字词过关
根据预习任务,朗读下面词语的正确读音,并把读音标注在课文中。
词语积累
蒹葭
jiān jiā
溯洄
萋萋
未晞
sù huí


chí
chí
水中沚
水中坻

水之涘

字词过关
古今异义词
通过阅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和课文的注释,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白露未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完,这里指干
副词,已经
蒹葭苍苍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茂盛的样子
灰白,深绿色
蒹葭采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茂盛,众多
采摘,采集
道阻且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弯曲,迂回
右边
朗读全文
要求:
(1)认真听本文的音频,注意文本的节奏;(2)注意一些难点字音的发音。如,坻、晞、跻、涘、沚等 ;
(3)感知诗歌中主人公的情绪,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把握。
朗读全文
《诗经两首》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疏通文意
《诗经两首》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另一边
逆流而上。洄,逆流。
艰险
顺流而下
好像
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疏通文意
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疏通文意
《诗经两首》
——《蒹葭》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茂盛的样子

岸边,水和草交接的地方
高而陡
水中的高地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站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疏通文意
《诗经两首》
——《蒹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涯,水边
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水中的小块陆地
疏通文意
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整体感知
(1)《蒹葭》这首诗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探究:内容梳理

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求心上人的故事 ,这首诗叙写了一位男子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徘徊,试图追寻他的心上人,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心上人都仿佛在水中央,始终无法触及。
整体感知
(2)按照诗歌的内容分析,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探究: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主人公站在岸边,深情地呼唤着“伊人”,表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主人公在晨曦中面对水边的朦胧景象,依然对“伊人”心存期待。
尽管道路充满挑战,但主人公依然不放弃,相信“伊人”就在他所能触及的地方。

——《蒹葭》
课文内容 精细研读

(1)阅读全文,我们发现诗歌每一章的开头都是景物描写,描写了一幅怎样的风景?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芦苇
白露
秋水
描绘露重霜浓的深秋景象,点明时间和环境,烘托了凄清、落寞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的凄凉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迷茫和惆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是怎么描述的“伊人”的?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结合诗句说一说。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伊人”在诗中并没有被直接描写,通过反复描写诗人的炽热执著的追求,刻画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和朦胧美的伊人形象,可以感受到“伊人”必定是个美丽高洁的人。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致也侧面烘托出“伊人”的形象。

(3)诗句中反复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想一想这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道阻且长”意思是道路险阻又太长;“道阻且跻”的意思是道路险阻攀登难;“道阻且右”意思是道路险阻曲难求。
①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
②侧面烘托对意中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4)诗中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有哪些行动?由此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溯洄”“溯游”写出了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执着地追求。
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5)诗中反复用“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样的句子,对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重点研读
重点内容分析
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句型重复,通过央—坻--沚的变化,反复描摹了不管诗人如何追求,结果仍是伊人宛在,想加见伊人而终不可得。
诗人的憧憬,焦急与惆怅失望之情得到充分渲染,感情抒发回旋跌宕,尽管诗人追寻未果,但诗人思慕想见的心情却越来越浓烈,充分突出了诗人的永不放弃与执着无悔。在诗意上有层层推进的作用。

活动:合作探究
深层探究
讨论交流:《蒹葭》中的重复叠句是怎么运用的?结合上下文说说重覆叠句在本文中的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和意境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涘”,象征着地点的转换,突显了伊人行踪的飘忽不定;
表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通过重章叠句,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尽管道路曲折,主人公仍然反复探寻,显示了其追求爱的坚定性 。

活动:合作探究
深层探究
讨论交流:举例说明《蒹葭》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
“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物和主人公行为的直接描写。例如,“蒹葭苍苍”“蒹葭萋萋”等

用蒹葭和白露来展现爱情的朦胧、神秘和美好。溯洄,道阻则用道路的艰难来比喻追求爱情的困难。
前两句采用了比兴手法,交待时间和地点。“宛在”一词灵空飞动,耐人无限遐思。



活动:合作探究
深层探究
讨论交流:《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关雎》
《蒹葭》
都是《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都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
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
都是四言一句,二二拍,富有节奏美;

活动:合作探究
深层探究
讨论交流:《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不同
《关雎》
《蒹葭》
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总结归纳
知识点小结
《蒹葭》
景物
追求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萧瑟、冷落
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主人公: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好逑(qiú) 荇菜(xìng)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B.悠哉(zāi) 辗转(zhǎn)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C.未晞(xī) 芼之(mào) 溯洄(shù huí) 水之湄(méi)
D.且跻(qí) 水中坻(chí) 琴瑟(qín sè) 水中沚(zhǐ)
B
解析:A.窈窕(tiáo)——yǎo tiǎo;
C.溯洄(shù)——sù;
D.且跻(qí)——jī;

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
2.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D
解析:D项,“采采”意思是茂盛鲜明的样子;“跻”的意思是(路)高而陡。

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
3.下列《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B
解析:比兴的手法
【第十二课】
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