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2016年 3 月 11日 第2周第5课时
课 题 为学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孙茂安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
重 点难 点 1.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资源 导学案、多媒体
教法 学法 朗读积累 合作讨论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学 内容 一、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2、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3、 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二.导学案自主学习三.组内交流解决疑难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及文中“之”字的用法。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一、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 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 逮——及,赶得上, 怠——懒散,迄——等到, 屏——摒, 常——常规,语——对……说, 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 恃——凭借,犹——仍然,还, 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板书设计 为学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课外作业布置 必做 巩固重点字及句子的翻译
选做 阅读名著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