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课件教案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一课时教学课件教案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09 21:05:35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 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3
1.进一步熟悉金属晶体的概念和特征,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
2.知道金属晶体中晶胞的堆积方式。
3.学会关于金属晶体典型计算题目的分析方法。
4.理解离子键、离子晶体的概念,知道离子晶体类型与其性质的联系。
5.认识晶格能的概念和意义,能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分析晶体的性质。
学习目标
一、金属晶体
二、离子晶体


CONTENTS
课堂达标训练
课后巩固训练
1.金属晶体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金属原子通过________形成的晶体称为金属晶体。
(2)金属键可看作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的强的相互作用,“自由电子”为整个______所共有,金属键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金属晶体可以看作__________的堆积。
金属键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金属
饱和性
方向性
等径圆球
2.常见金属晶体的结构
3.金属晶体熔、沸点变化规律
(1)同类型的金属晶体的熔点由金属阳离子半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决定,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键就越____,晶体熔点就越____。例如熔点:Li____Na____K____Rb____Cs,Na____Mg____Al。
(2)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较大,如Hg熔点很低,碱金属熔点较低,铁等金属熔点很高。这是由于金属晶体密堆积方式、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力不同造成的。








(3)一般来说,同一周期主族金属单质的熔点由左到右逐渐______,同一主族金属单质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______。
(4)合金的熔点一般______其成分金属的熔点。
升高
降低
低于
4.金属物理通性的解释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 D.良好的导热性
解析 A、C、D都是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都是由金属晶体所决定的。金属易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的结构决定的,所以和金属晶体无关。
B
2.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
A.Mg>Al>Ca B.Al>Na>Li
C.Al>Mg>Ca D.Mg>Ba>Al
解析 电荷数Al3+>Mg2+=Ca2+=Ba2+>Li+=Na+,金属阳离子半径:r(Ba2+)>r(Ca2+)>r(Na+)>r(Mg2+)>r(Al3+)>r(Li+),则C正确,A错误;B中Li>Na,D中Al>Mg>Ba。
C
3.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及半径大小相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逐渐升高
C.金属镁的熔点高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C
解析 镁离子比铝离子的半径大,而所带的电荷少,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铝的金属键弱,熔、沸点低和硬度小;从Li到Cs,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金属键逐渐减弱,熔、沸点和硬度都逐渐降低;镁离子比钠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多,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钠的熔、沸点高,硬度也大于金属钠;镁离子比钙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数相等,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钙的熔、沸点高,硬度也大于金属钙。
【题后归纳】 金属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与“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金属具有金属光泽与“自由电子”有关;金属的延展性与金属键有关,金属的熔点和硬度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选修2第3章第2节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金属原子排列的紧密堆积模型和金属键的概念。
掌握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属的一些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
金属键的形成与特性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解释
教学难点: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堆积原理
金属键与金属物理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金属晶体结构模型动画、物理性质演示视频)
实验器材(可选,如金属导电性实验装置、金属样品用于观察延展性)
学生预习材料(金属晶体基本概念、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列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电线、金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品会选择金属作为材料,引出金属的特殊性质。
目标设定: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授(25分钟)
金属晶体的基本结构
介绍金属原子的紧密堆积原理,展示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动画,解释这两种结构的特点。
强调金属原子间的空隙填充,使得金属晶体具有高密度的特性。
金属键的形成与特性
解释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与多个阳离子形成的“电子海”所构成,这种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讨论金属键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如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金属的物理性质
结合金属键的特性,逐一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光泽性。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视频或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实践操作/案例分析(10分钟)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并尝试解释为什么铁轨之间要留缝隙(考虑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演示(如条件允许):进行简单的金属导电性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金属线的现象,加深理解。
总结巩固(10分钟)
知识梳理:回顾金属晶体的结构特征、金属键的形成及金属的物理性质。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帮助记忆。
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答疑解惑。
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金属晶体结构模型的绘制和金属物理性质的解释。
调研一种金属,撰写短文介绍其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强化薄弱环节。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掌握金属晶体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深化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选修2第3章第2节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第1课时作业设计
1.(2023·济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在金属晶体中都是自由电子
B.金属导电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C.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D.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会影响金属的性质
2.下列四种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态或熔融态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
C.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3.金属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和硬度的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逐渐增大
C.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钠
D.金属锂的硬度小于金属钠
4.(2024·沈阳检测)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镁合金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
B.晶胞中有14个铁原子
C.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D.晶胞中铁的配位数为8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金属晶体
B.固态不能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冰晶石(化学式为Na3AlF6)的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位于大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位于大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和8个小立方体的体心)。已知冰晶石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Na3AlF6===3Na++Al,则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的微粒为 (  )
A.Na+ B.Al3+
C.F- D.Al
7.超氧化钾被称为“化学氧自救剂”,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急救。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胞为立方晶胞,结构与NaCl晶胞相似)。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态超氧化钾可以导电
B.超氧化钾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熔点比NaO2低
D.K+位于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晶体中K+的配位数是6
8.(18分)Ⅰ.同类晶体物质熔、沸点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试分析下列两组物质熔点规律性变化的原因:
A组物质 NaCl KCl CsCl
熔点/K 1 074 1 049 918
B组物质 Na Mg Al
熔点/K 370 922 933
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组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大小。A组物质是    晶体,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    相连。B组物质是    晶体,价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     ,粒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Ⅱ.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
(1)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镁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    。
(2)已知MgO的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某同学画出的Mg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    。
(3)(4分)Mg是第3周期元素,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氟化物 NaF MgF2
熔点/K 1 266 1 534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
9(20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研究团队在化学链合成NH3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中涉及的物质有Ni BaH2/Al2O3、Fe K2O Al2O3、Cs Ru/MgO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上。
(1)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占据最高电子层的符号为     ,N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    区。
(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Mg    (填“>”或“<”)Al。H、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NH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4)已知MgO的熔点为2 800 ℃,CaO的熔点为2 572 ℃,二者的晶体类型为    ,MgO的熔点高于CaO的原因是         。
(5)研究发现,只含Ni、Mg和C三种元素的晶体竟然也具有超导性,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与C原子紧邻的Ni原子有    个。
②已知该晶胞中a的原子分数坐标为(1,0,0),b的原子分数坐标为(,,0),则c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中Ni原子、Mg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pm(用含d、NA的代数式表示)。
DBCBDA CD 8.Ⅰ.离子 离子键 金属 NaMg>Al
Ⅱ.(1)增大熔融盐中的离子浓度,从而增强熔融盐的导电性 (2)⑧应为黑色 (3)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因为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且Mg2+所带的电荷数大于Na+的电荷数,所以MgF2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F的离子键强度,故MgF2的熔点高于NaF的熔点
9.(1)N d (2)> O>N>H (3)sp3
(4)离子晶体 Mg2+的半径小于Ca2+,MgO的离子键强度大于CaO (5)①6 ②(,0,)
③××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