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13: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魄(pò) 澎湃(bài) 高山之巅(diān)
B. 浊流(zhú) 狂澜(lán) 九曲连环(qǔ)
C. 哺育(pǔ) 榜样(bǎng) 发扬滋长(zī)
D. 屏障(píng) 宛转(wǎn) 一泻万丈(xi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赞歌 昆仑 摇蓝 浩浩荡荡
B. 发源 劈成 臂膀 发扬滋长
C. 倾泄 浩荡 中原 万丈狂澜
D. 体魄 榜样 气魂 惊涛澎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 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这真是相得益彰啊。
C. 看到浩浩荡荡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C.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D.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5.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 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7.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9.文学常识填空。
《黄河颂》选自组诗《》。作者,原名____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________、文学评论家。
10.默写。
(1)《黄河颂》中表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颂》中描写黄河惊涛骇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阅读《黄河颂》,完成下面题目。
11.诗中多次出现“啊!黄河!”,这样的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12.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黄河的?分别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1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屏障”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14.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5.这首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请简要概括。
16.诗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长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比较《长江之歌》和《黄河颂》,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和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18.“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请你结合实际,谈谈长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至少列举两点)
三、综合性学习
19.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某班开展“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遗址和历史遗迹,请你列举一处,并简要介绍其历史价值。
【感受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成语、俗语、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和古诗词。
【保护黄河母亲】黄河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等。请你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 B 3. D 4. B 5. B 6. C
7.示例:读书,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远足。(句式一致,内容合理即可)
8.(1)比喻 (2)拟人 (3)排比、互文 (4)对偶
9.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张光年 诗人
10.(1)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2)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11.“啊!黄河!”多次出现,将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从黄河养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进行歌颂,使诗歌层次清晰,情感逐步加深,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性,强化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2.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惊涛澎湃、浊流宛转等)、地理特征(九曲连环、奔向东南等)、历史贡献(哺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等方面歌颂黄河。突出了黄河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历史悠久、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等特点。
13.“屏障”本义是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这里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一方面指黄河在地理上是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另一方面强调黄河伟大的精神力量,像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着中华民族,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1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以及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强烈愿望。
(二)课外阅读
15.从长江的自然特点(春潮、惊涛)、地理特征(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历史意义(从远古走来,荡涤尘埃)以及推动时代发展等方面赞美长江。
16.用第二人称“你”称呼长江,使诗歌更具亲切感,仿佛是在与长江面对面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依恋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7.相同点:情感上,都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赞美与崇敬之情,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第二人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19.示例:①长江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带动了航运业、贸易等相关产业;②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③长江沿线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答案合理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
19.
示例: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它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语:中流砥柱;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古诗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建议:①加强对黄河流域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加大对违规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②在黄河流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