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理数的加法课件(第2课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有理数的加法课件(第2课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4-27 20:33:57

文档简介

1.3.1有理数的加法2
【学习目标】(扬子、李倩)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的方式得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增强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刘吉良)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率。
【教法】(刘养泉、吕振峰)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学法】(胡庆胜、张传亮)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学习过程】
一、回顾复习(尹允峰)——自我检测(快速抢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通过练习巩固加法法则,用第6题暴露计算优化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体验探究、发现规律(与人分享、共同进步)
活动1:(张燕)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活动2:(刘现哲)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王斌、李胜利)
例1、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活动3:(陆士兵)观察上述解题过程,一般把什么样的数相结合呢?组内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少走弯路)
(1)、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2)、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3)、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4)、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口诀:零整先、分母后、符号同的凑一凑。
活动4:(张艳丽)火眼金睛:——快速判断哪些数相结合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宋文娜、张婷婷)
例2、学校食堂购进10袋大米,实际称重后的重量如图所示(单位:千克),那这10袋大米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如果每袋大米的标准重量是90千克,请你帮食堂算一算,购进这10袋大米是赔了还是赚了?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解法1:先计算10袋大米的总重量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905.4
再计算是赔了还是赚了:905.4-90X10=5.4
解法2:每袋大米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大米对应的数为+1,+1,+1.5,-1,+1.2,+1.3,-1.3,-1.2,+1.8,+1.1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X10+5.4=905.4
答:10袋大米的总重量是905.4千克,总计超过标准重量5.4千克,食堂赚了。
五、乘胜追击——走进省运(感悟更快、更高、更强)(孔德新)
第23届省运会已顺利结束,100米预赛中,有一组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秒):10.95 11.12 11.05 10.96 10.90 10.92 11.08 11.10请你计算这一组选手的平均成绩。
六、反思小结——畅所欲言谈收获(邵长君)
1、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利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单。
3、运用运算律时两个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零整先、分母后、符号同的凑一凑。
4、学习中要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七、当堂检测(林海玲)
1、计算 = 。
2、计算 。
八、作业(林海洲) 必做题:习题2.5第1题,第2题
选做题:
2.4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设计
课件17张PPT。第二章 有理数 4.有理数的加法(2)一、回顾复习——自我检测(快速抢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活动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运算中的作用。二、新课导入——体验探究、发现规律(与人分享、共同进步)
活动1: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1010-3-17-17-3活动2: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1-15-9-95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活动3:观察上述解题过程,为了使运算更简单一般把什么样的数相结合呢?组内总结。(1)、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2)、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3)、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
(4)、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零整先、分母后、符号同的凑一凑。活动4:火眼金睛:——快速判断下列各题中应该把哪些数相结合。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例2、学校食堂购进10袋大米,实际称重后的重量如图所示(单位:千克),那这10袋大米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如果每袋大米的标准重量是90千克,请你帮食堂算一算,购进这10袋大米是赔了还是赚了?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解法1:先计算10袋大米的总重量再计算是赔了还是赚了解法2:每袋大米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大米对应的数为+1,+1,+1.5,-1,+1.2,+1.3,-1.3,-1.2,+1.8,+1.1答:10袋大米的总重量是905.4千克,总计超过标准重量5.4千克,食堂赚了。五、乘胜追击——走进省运(感悟更快、更高、更强) 第23届省运会已顺利结束,100米预赛中,有一组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秒):
10.95 11.12 11.05 10.96
10.90 10.92 11.08 11.10
请你计算这一组选手的平均成绩。11.01秒六、反思小结——畅所欲言谈收获1、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利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单。
3、运用运算律时两个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零整先、分母后、符号同的凑一凑。
4、学习中要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七、达标检测
1、计算 = 。 2、计算 。八、作业
必做题:习题2.5第1题,第2题
选做题: 谢谢2005年9月25日2.4有理数的加法(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运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率。
【学习过程】
一、回顾复习——自我检测(快速抢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二、新课导入——体验探究、发现规律(与人分享、共同进步)
活动1: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活动2: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活动3:观察上述解题过程,一般把什么样的数相结合呢?组内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少走弯路)
活动4:火眼金睛:——快速判断哪些数相结合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例2、学校食堂购进10袋大米,实际称重后的重量如图所示(单位:千克),那这10袋大米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如果每袋大米的标准重量是90千克,请你帮食堂算一算,购进这10袋大米是赔了还是赚了?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五、乘胜追击——走进省运(感悟更快、更高、更强)
第23届省运会已顺利结束,100米预赛中,有一组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秒):10.95 11.12 11.05 10.96 10.90 10.92 11.08 11.10请你计算这一组选手的平均成绩。
六、反思小结——畅所欲言谈收获
七、当堂检测
1、计算 = 。
2、计算 。
八、作业 必做题:习题2.5第1题,第2题
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