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鸿门宴
《史记 · 项羽本纪》
88866668
1. 了解作品《史记》相关文体知识;
2.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3. 关注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刘邦、项羽及他 们麾下各人物的特点,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目标
高 祖 ,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
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 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 季。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刘媪曾 经在大泽的坡上休息,梦中与神相遇。那时 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 趴在她的身上。刘媪就有了身孕,产下高祖。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刘邦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
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 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 敌。”
项羽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 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 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 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
项 羽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 力能扛鼎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巨鹿之战”是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史记》
中着重写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 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因自 己的骄矜和粗疏轻视敌人,以致错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 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他勇敢突 围、斩将杀敌,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 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司马迁,字子长,西
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 刑,发奋著书,历尽艰辛, 著成《 史 记 》。
一、导入新课
1.作者介绍: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
书 》《三国志》合 称“前四
2.作品介绍:《史 记 》
史”,与《 资 治 通 鉴 》并 称“史学双璧”。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
站 登呆建姬忧而取之!生 始 皇 秦招
年 正 月 生 於 邯 郸 及 生 名 寫 政 徐 礦 作
姓 趙氏 年十 三歳庄襄 主死政代立 寿
是之時秦地已并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
比收上以以東有河東原原上黨郡東至
减 周 周 兰 三 川 郡 吕 不 皇 相 封 十 萬 户
信侯招取實客游士欲以开天下李斯為舍
治 ; 蒙 者 辅 指 等 言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
史 記
影印北宋景祐监本
印 北 开 时 本
量 升 料
《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 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 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
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 学价值,被鲁迅誉为“ 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 記
司马迁
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
迁 的 《 史 记 》。《史记》由“本纪” “ 世 家 ”
“ 列 传 ” 、 “表”、“书”五部分组成,其中“本 纪”、“世家”、“列传”都是人物传记。
(后来班固《汉书》去掉“世家”并入“传”,这 样就只有“纪”、“传”两种了,后世由此称以人 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
何为“纪传体”
本 纪 ( 1 2 ) :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 家 ( 3 0 )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 传 ( 7 0 )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 1 0 )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 8 )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体例
1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
如《 左 传 》。
2 .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 国 语》《战国策》。
3.纪 传 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 《史记》《二十四史》。
我国史书体例:
第一种分类
1 . 通 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 史 记 》。
2 .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 汉 书 》。
第二种分类
3.文章标题:鸿门宴
这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释 义: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
加害客人的宴会。
族世家的项 梁、项 羽叔侄和出身农民
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 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 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 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先入 关者为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
《鸿门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二
零六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
主力(巨鹿之战),刘邦则从黄河以南
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4.作品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欲王wàng关 中 飨 xiǎng 士 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好hào 美姬jī 鲰zōu 生 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i 酒为寿
数shuò 目项王
从百余骑jì
樊哙kuài
戮lù 力而攻秦
交戟ji之卫士
目眦zi尽裂
沛公之参乘shèng 切而啖dàn 之
何辞为wéi
举所佩玉玦jué
瞋chēn 目视项王 按剑而跽jì
赐之彘zhi肩
人方为刀俎zǔ
如恐不胜shēng
道芷zhi阳
2.翻译课文,概括文本。 第一段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 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 卒 ,为击破沛公
军!” 当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 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 货 ,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 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 气也。急击勿失!”
子婴,即秦 三 世 ,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 王子婴。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 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 纵火,杀害子婴。
知识补充
梳理第一段:写了哪些事情 有何作用
1.无伤告密;(导火索)
2.亚父定计。(激化矛盾)
拉开刘、项斗争的序幕,
推动情节快速发展
宴会前 :
两件事:
> 翠
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 以 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 从 俱死也。”张
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 去不义,
第二段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善留侯张良。张
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101b(+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 以当项王乎 ”沛公
默然 ,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
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
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 与 君 少 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将 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日
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
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 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l!'|
告派沛司婴王算沛
大 小 公 马 为
王臣胡不丞用
前为 相三 己
来跟世做关
空 特 着 骨 子 人
自
7
2
逃难 就 跑保你杀
以人
忌
梳理第二段:写了哪些事情 有何作用
宴 会 前 : 1.项伯夜访张良;
三件事情: 2.张良出谋划策; 故事的转机
3.项伯说项羽。
鸿门宴会即将展开,
项刘二人会碰撞出怎样的 火花 刘邦能否顺利消除 项羽的戒心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
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
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 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 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第三段
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
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 帝为“南面”,称臣为“北面 ”。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
卑是坐东面西。古书中“西宾”“西席”的说法,是就室内而言的。
思考:鸿门宴上的座次有何讲究
请小组合作,画出当时的座位图。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史纪会注考证》
“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 次 为南向,再次为北 向,西 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故宗庙
之祭,太祖之位东向。"
项庄舞剑处
项 王 项 伯
刘邦
范增
张 良
拓展:项羽“东向坐”及其意蕴
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1.出身高贵;
2.巨鹿一役,奠定了霸主地位; 3.军事实力强大。(兵四十万)
“居尊不让”的心
理意蕴表现出他“自矜 功伐”、 “好勇善斗” 的性格特点。
拓展:刘邦“北向”及其意蕴
刘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
1 .实力不济( “当是时,项羽兵四 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 在灞上。”)
2.先入咸阳,且得民心,项羽对其 有强烈的不满。 ( “旦日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刘邦在不利的形势
下善于采取积极退让的
应变之策,展现了“成
熟老练”、 “老谋深算” 的性格。
范增数 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
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 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第三段
1.刘邦谢罪,项羽释疑;
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梳理第三段:写了哪些事情 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樊哙闯帐”
宴会中 :
情节的曲折性:
三起三落,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项王不应 项伯翼蔽 项王款待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 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 何 为 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
第四段
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 安足 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
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 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赏,而听细 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 为大王不取也!”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 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梳理第四段: 故事高潮 — — “樊哙闯帐”
宴会中:1.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2.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3.项羽赏赐,有酒有肉。
99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
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立
而 饮 之", “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
英 武。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 传 神 。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的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的形象特征,更突出
了张良的谋略。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 ,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 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鸿门宴会即将结束,
刘邦能顺利离开吗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
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 璧 一 双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第五段
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
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
里 耳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
宴会后:1.趁机召哙,刘邦脱身;
2.叮嘱张良,善后献礼。
梳理第五段:写了哪些事情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
胜杯 杓 ,不能辞。谨 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
“沛 公 安 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 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 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 子不足与 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第六、七段
3.速览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览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宴前,写鸿门宴背景。 第二部分(3-4):宴中,写鸿门宴斗争。 第三部分(5-7):宴后,写鸿门宴后事。
宴会前(1-2段)
无伤告密 → 项羽大怒 范增献计
项 伯 夜 访 →
张良献计一 刘项约婚 项伯游说
项王许诺
· 宴会中(3—4段)
刘邦赴宴一项王留饮 范 增 举 玦 一 项 庄 舞 剑 →
项伯翼蔽 → 樊哙闯帐 → 刘邦间走
· 宴会后(5 — 7段)
刘邦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无伤被诛
2)本文主要是以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
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 为线索,按时 间
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
虽是《项羽本纪》的节选部分,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也 可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讨。形 象 探 究
1.深入分析文本,分别概括刘邦、项羽两大势力之下 人物的性格特征。
项羽 主帅
范增
项庄 武士
项伯 内奸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谋士
优柔寡断 >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
>沛公逃席而安然受璧
玄 直 粕 犷 闻 刘 邦 " 谢 语 " 而 说 出 告 密 人 姓 名 :
>闻樊哙“责语”而“未有以应” 不善用人 >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劝
骄傲自大 >宴会上的座次
>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
>亲往鸿门谢罪阻止项羽进攻;
邦 坚决果断
>“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
能屈能伸
>“出”而“未辞”,于礼不合仍辞
善于用人 >初见项伯,即“兄事之”,“约 为婚姻”,使其为己所用
对君主态度: 替项羽设计好一切,让他按要求完成。当出现状
况时,自作主张“出招项庄”,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败局。谋略失 败后,不自我反省,而是责备和斥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耿 直 、 骄横、暴躁的个性让他和项羽两个人的关系恶化。
“急击勿失”
>在宴会上洞悉一切,“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召项 庄舞剑
远见卓识
洞察敏锐
>知道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
范增
对君主态度:替 刘邦出谋划策时,谨守本分,常与他商量,
不擅做任何决定,谦虚恭敬,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刘邦,助其逃 脱,赢得胜利,宴会后君臣关系更加和睦。
>告诉刘邦“鸿门宴”之内情;
>分析形势,拉拢项伯
>带领部将随机应变;
>召樊哙助刘邦逃跑
沉稳机警
处变不惊
运筹帷幄 深谋远虑
张良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可见其赤
胆 忠心。“侧其盾”“撞卫士”,擅闯宴会,
瞋目视项羽,足见其果敢勇猛。当面斥项羽,为 刘邦抱不平, 一番慷慨陈词令项羽哑口无言,当 刘邦从宴席上以“如厕”名义逃出,担心离席未
辞,恐引起项羽的猜疑时,樊哙果断的劝导刘邦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粗中有细,文武双全、能言善辩、有勇有谋
樊哙
不知变通、有勇无谋
项庄临时受命于紧急关头,按照范增的
意图去刺杀刘邦没有半点迟疑,称得上是一
位忠心耿耿的部将。
但当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时,却迟 疑不决,当断不断,束手无策,从而导致行 刺任务失败,错过置刘邦于死地的最佳时机。
项庄
知恩图报
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他向敌方张良透漏己方至 关重要的军事机密,但他却忽略了自己和张良处在俩个敌 对的阵营中,它将军事情报和盘告知张良,无形中充当了 叛臣和内奸的角色。
以为项羽能带给自己良好的前途,出卖刘邦,选错阵营, 成为叛臣,被刘邦诛杀。可见,曹无伤是一个追名逐利的小 人物,同时也体现了他处事草率,思虑不周的性格特点。
项伯
曹无伤
2.本文是如何对人物进行摹写刻画的
1)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 的矛盾冲突 中 ,通过个性化的 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鸿门宴”从始 至终充满矛盾,推波涌澜,扣人心弦。
2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如 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士范增和张良,部将项庄和樊哙,内奸项 伯与曹无伤无不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于纸上。
3、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
人物的突出个性。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 仪备至。再如,对樊哙闯宴的描写“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
着墨虽不多,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
四 、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 精彩篇目,千百年来广为人们 所熟知。楚汉之争中,刘邦与 项羽实力悬殊,但项羽终究自 刎乌江,结局以惨败告终。
通过《史记》中人物列传的记叙,“项羽”的 不同面象也展现在读者眼前,立体而饱满。
通过《鸿门宴》,我们可以看出双方之间 存在的差异,结局亦是早有预兆,原来悲剧早
已注定。
古往今来,许多历史评论家对其倾注情感,
鸿门宴不久后,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之会,封 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刘邦为汉王, 都南郑。
刘邦到 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 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
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 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总
补充材料 →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
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
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
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
东北)自刎。
补充材料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
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 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 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
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 · 项羽本纪》)
司 马 迁
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
司马迁眼中的项羽
补充材料
(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 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 奇籍。(《史记 ·项羽本纪》)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 ! 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 · 高祖本纪》)
关于“人物讨论”
(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 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 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 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 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 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 而遣沛公西略地。(《汉书 · 高帝记》)
(三)
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 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 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 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 分我一杯羹。” (《史记 · 项羽本纪》)
《史记 · 陈丞相世家》:“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
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史记 · 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 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战争的狼烟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天下,建立了汉 朝。这在
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
他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君臣和谐、与民同乐,都多
次受到毛主席的推崇:“项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
而刘邦却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对刘邦,你可以不喜欢他,
但你却不能不佩服他。
不管刘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终究以平民的身份在
项羽是一位真诚的末路英雄,他行事不拘小节,
更不愿以狭小之心揣度他人。
无论是作为一介武夫,或是江东人民的子俊,他 都 以“气盖世”的人格魅力谱写出一曲末世英雄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