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气候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气候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08 08: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气候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鄂教版 年级:四下 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 学生能准确阐述气候的概念,详细说出所在地区及其他典型地区四季的天气特点与变化规律。 2. 清晰列举常见的气象灾害,说明其多发季节,并知晓所在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二)探究实践 1. 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借助对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气象灾害的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态度责任 1. 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气候与气象灾害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气候的概念,不同地区四季的天气特点及变化规律。 2. 常见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季节,所在地区气象灾害的情况及防御措施。 (二)教学难点 1. 准确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深入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及有效的防御措施。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5 分钟) 1. 展示四季景色变化的图片,包括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暴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 2. 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看到了四季不同的景色。冬天过去春天来,年复一年,每年春天的天气变化有相似现象吗?其实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候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候和气象灾害的世界。” 师:(展示四季景色变化的图片)同学们,快来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美丽的图片。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夏天,常常会有倾盆而下的暴雨,雨水让世界变得清新又凉爽;秋天,金黄的落叶纷纷飘落,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冬天,洁白的冰雪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银装素裹的景象。大家仔细瞧瞧这些四季不同的景色,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 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啦,冬天过去春天来,一年又一年,每年春天的天气变化,你们觉得有相似的现象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嗯,观察得很细致呢!春天确实是一个气温逐渐回升的季节。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或者想法吗? 师:对呀,春风常常会呼呼地吹起来。那除了气温和刮风,还有别的吗? 师:没错,春雨贵如油,春天的小雨总是很滋润。大家都观察得非常敏锐。其实呀,像每年春天这种有相似变化的情况,就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气候” 有关。那究竟什么是气候,它和我们平时说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气候和气象灾害” 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学生观察图片 生 1:老师,我觉得每年春天一开始还是有点冷,后面慢慢就变暖和了。 生 2:我发现春天经常会刮风,风还挺大的。 生 3:好像春天有时候会下小雨,那种毛毛雨。 1.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想法,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同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新授 1. 了解气候(13 分钟) (1)讲解气候的概念,即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对比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多变;气候具有一定规律性。举例说明,如“今天下雨了”是天气,“这里夏季高温多雨”是气候。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所在地区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和变化规律。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补充,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等。展示其他地区如南方昆明四季如春、东北哈尔滨四季分明等气候特点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师:同学们,要了解气候,我们首先得清楚它的概念。气候呢,就是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这里要注意啦,它是多年的、平均的情况哦。那和气候经常被提到的还有 “天气”,天气和气候可不一样。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比如说,我们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晴天,可能中午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这就是天气的变化无常。而气候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会轻易改变。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天下雨了”,这描述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所以它是天气;“这里夏季高温多雨”,这是经过多年观察总结出来的这个地区夏季的平均气象状况,这就是气候。大家都听明白了吗?谁能说一说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师:非常棒,总结得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初步理解了。那现在老师再考考大家,“明天可能会下雪”,这是天气还是气候呀? 师:答对啦!那 “这个地方冬天总是很冷” 呢?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请大家分成小组,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我们所在地区春、夏、秋、冬的天气特点和变化规律。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每个季节的气温、降水、风等方面都有什么特点。老师会到每个小组去,和大家一起讨论哦。开始吧! 师:同学们,讨论得怎么样啦?谁先来和老师说说你们对春天天气特点的看法? 师:讨论时间结束。现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和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哪个小组先来?好,第二小组的代表,你来。 师:分享得很全面呢!把四季的气温、降水和一些典型现象都说到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吗?好,第四小组。 师:对,冬天的大风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老师也来总结补充一下。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相对较多,而夏季高温多雨;南方地区呢,冬季相对比较温和,夏季也是高温多雨,但和北方的降雨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像南方的昆明,有着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都比较适宜,鲜花常年盛开;东北的哈尔滨则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相对较短且凉爽。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我们能发现气候真的是多种多样的。 生 4: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气候是多年平均的,有规律。 生(齐):天气! 生(齐):气候! 生 7:老师,我们觉得春天刚开始的时候,气温还是有点低,早晚温差比较大,然后慢慢就暖和起来了,还经常会有一些微风。 生 6:好像春天的雨不是很多,但是有时候会下那种绵绵细雨。 生4:夏天特别热,气温很高,而且经常会下大雨,有时候还会有雷阵雨。 第二小组代表:老师,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们这里春天刚开始比较凉,后来气温回升,偶尔有小雨;夏天非常炎热,降雨很多,还常有暴雨和雷电;秋天天气变得凉爽,雨水也少了,树叶开始变黄飘落;冬天比较寒冷,有时候会下雪。 第四小组代表:我们觉得冬天除了寒冷、下雪,有时候风也很大,吹在脸上很疼。 1. 系统讲解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明确气候与天气的本质区别。 2. 通过提问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地气候的认识。 3. 教师参与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启发,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和深度。 1.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2. 通过对比不同小组的讨论结果和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气候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气候概念的理解。
2. 了解气象灾害(15 分钟) (1)展示台风、霜冻、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图片,介绍这些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气象灾害在什么季节比较常见。邀请学生分享想法,教师总结归纳,如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霜冻主要出现在冬季等。 引导学生思考所在地区容易发生哪种气象灾害。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言,教师补充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防御气象灾害,教师总结常见的防御措施,如台风来临时关好门窗、暴雨发生时避免低洼处停留等。 师:(展示台风、霜冻、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图片)同学们,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一些气象灾害。大家看这张,这是台风,台风来的时候,会有狂风暴雨,还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破坏力非常大。这张是霜冻,霜冻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它们的生长。还有这张暴雨的图片,暴雨可能会导致城市内涝,道路被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老师想问大家,除了老师展示的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呢?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师:非常好,干旱也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还有吗? 师:没错,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我们的生活。大家的知识储备都很丰富呢!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气象灾害,那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气象灾害在什么季节比较常见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好啦,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师:有道理,台风确实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那霜冻呢,大家觉得霜冻在哪个季节常见? 师:对啦,霜冻主要出现在冬季,不过在一些春秋季气温较低的时候也可能出现。那暴雨呢,谁来说说? 师:没错,夏季是暴雨的高发季节。大家对这些气象灾害的多发季节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气象灾害和它们的多发季节,那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所在的地区容易发生哪种气象灾害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师:对,我们这里夏季降水集中,确实容易出现暴雨导致内涝。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嗯,我们这里冬季也可能出现霜冻灾害。大家说的都很符合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老师也再给大家补充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所在地区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那我们就得想想办法来防御它们。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防御这些气象灾害呢?(学生分组讨论)好啦,讨论结束。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出的防御措施?第三小组。 师:非常正确,这都是很重要的台风防御措施。还有吗? 师:很棒,这些都是避免在暴雨中受到伤害的好方法。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第五小组。 师:对,这是防御霜冻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的有效措施。老师也来总结一下常见的防御措施,除了大家说的,像在干旱的时候要合理用水,做好节水措施;沙尘暴来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出门要戴口罩等。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防御措施,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生 7:老师,我知道干旱,干旱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不下雨,土地会干裂,庄稼也没法生长。 生 9:我知道沙尘暴,沙尘暴来的时候,天空都是黄色的,风里全是沙子,让人都没法出门。 生 3:我们小组觉得台风一般在夏天和秋天比较常见,因为这两个季节温度比较高,海洋上容易形成台风。 生 1:我觉得霜冻在冬天比较常见,因为冬天温度很低。 生 2:暴雨在夏天比较常见,夏天经常会下暴雨。 生 3:老师,我觉得我们这里夏天有时候会下很大的雨,容易发生暴雨灾害,城市里有些地方会被水淹。 生4: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好像有霜冻,很多农作物都被冻坏了。 第三小组代表:老师,我们觉得台风来临时要关好门窗,把外面的东西都收进来,不要在外面随便走动。 第三小组代表:如果遇到暴雨,不要去低洼的地方,要是在路上遇到积水,不要轻易涉水。 第五小组代表:对于霜冻,我们觉得可以给农作物盖上塑料薄膜或者稻草,这样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1.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气象灾害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理解气象灾害与季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共同应对困难。 2. 让学生了解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防御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1. 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方法等。 2. 教师总结:回顾气候的概念、不同地区四季的天气特点和变化规律,常见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季节及所在地区的情况和防御措施。强调关注气候和气象灾害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啦。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分享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可以是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是掌握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感受。谁先来? 师:很好,对气候和气象灾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收获吗?。 师:非常棒,学到了实用的知识。那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方法呢? 师:对,小组讨论能让我们从不同同学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想法。老师也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回顾一下,气候是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状况,不同地区四季的天气特点和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霜冻、暴雨、干旱、沙尘暴等,它们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发生频率,我们所在地区也有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很多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关注气候和气象灾害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护自己和环境。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能继续关注身边的气候和气象变化哦! 生 5:老师,我学到了气候是多年平均的气象状况,和天气不一样,天气是短时间的。还知道了我们这里四季的天气特点,以及很多气象灾害。 生 6:我学会了不同的气象灾害在不同季节常见,还知道了我们这里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和一些防御措施,以后遇到灾害就知道怎么办了。 生 7:我们通过小组讨论,一起交流想法,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 1.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课后持续关注身边的气候和气象变化,将课堂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精神。
(四)作业布置(2 分钟)
1.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家长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经验。 2. 搜集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气象灾害的详细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气候和气象灾害》板书设计 一、气候 1. 概念: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2. 对比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多变 气候:具有一定规律性 3. 地区气候特点 本地:春气温回升,偶有小雨 夏炎热,降雨多 秋凉爽,雨水少 冬寒冷,有时降雪 其他地区:昆明四季如春 哈尔滨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二、气象灾害 1. 种类:台风、霜冻、暴雨、干旱、沙尘暴等 2. 多发季节 台风:夏、秋 霜冻:冬(春秋也可能) 暴雨:夏 3. 本地易发生灾害:暴雨、霜冻等 4. 防御措施 台风:关好门窗,收进室外物品,减少外出 暴雨:避免低洼处,不轻易涉水 霜冻:给农作物保暖(盖薄膜、稻草等) 干旱:合理用水 沙尘暴:减少外出,戴口罩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气候和气象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学生对概念理解困难,及时举例说明;若对防御措施讨论不深入,补充更多实际案例引导思考。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