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0 极地地区(课件50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1 .0 极地地区(课件50张)-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1 08: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11章 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自然环境等。
2.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归 纳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3.结合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价值,树立“保护极地、 人人有责"的价值观。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
(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 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 夜间出现的灿烂的光环。
极光有时像一条彩带,有 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 光十色的巨大的荧幕,给人视 觉上美的享受。
新课导入
寒冷、遥远、神秘,
这可能是极地地区留给人 们的印象。
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 区和北极地区。
北极
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热 — 带
新知学习 冰雪覆盖的地区
23 .5°N/北回归线
赤道
南极圈 南寒带 南极
南 温 带
南回归线
23.5°S
66.5°S
南极地区=南极点
南极地区=南极洲
南极的位置
南极地区:南极圈(66.5°S) 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 域。
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有: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
断站
活动:找出南极地区的范围及周围海洋



大西洋





海拔/米
180*


南 极 的 地形
2350
700
600
340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平均海拔最高
750
300
欧洲 非洲
950
亚洲
南极大陆是南极地区的主体,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
有“冰 雪 高 原”之称。
文森山
5140
威 德 尔 海 南极
阿蒙森一斯科特站,

大 陆
东方站

基 底
(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地区地形剖面图)
(米)
2000
1000
500
0
1000
和平站
南极的气候
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是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
是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25℃,是 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气候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 ”; 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有“风库”之称。
南极的美称
南极的生物
冰天雪地的极地地区,生存着独特
的生物。每到暖季(11月到次年3月),
成群的企鹅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
是南极地区亮丽的风景线。
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
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 我经常站立,所以, 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qí]状肢。为了抵御严 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
15
南极地区动物
北极的位置
北 极 地 区 主 要 位 于北 极 圈 以 北,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亚、 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150°
巴罗角
霍普角
能 故
洋 4
o

电 岛

120°
斯 欧
30

6
斯待角

·扬马延岛
东北角
o
哌 氏 尔 。
黄河站中o5
北极地 0
北冰洋
北 美
60° 120
○ 石油、天然气
0 430 860千米
90°
5000300010002000
-200-100 0 -2000-4000-5000
西

180* 东

海拔/米
西 经 9 东 经
30
80°
北极的气候
北极地区的主体是北冰洋,大部分地区终年冰
封。北极地区没有南极地区那么寒冷,年平均气温
为-10℃左右;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大得多, 一般年降
水量为100-250毫米;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大,北冰
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我住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我的体长有3米
多,体重达300千克。我的毛皮防水,皮下脂
肪又厚,所以特别不怕冷。
7
北极的生物
北极地区——北极熊
北极地区——北极狐
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狗拉雪橇
思考:南极地区气温为什么远低于北极地区
北极熊,我们企鹅生活的南极地 区比你生活的地区要冷很多 ……
那你们要注意保暖哦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主体是一片大陆,北极地区近2/3的面积是海洋。
从海水温度看,南极地区被冰冷的海水环绕,北极地区有从较低纬度流 入的温度较高的海水。
南极大陆
从海拔差异看,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超过2300米,北极地 区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
冰雪反射
南极冰盖面积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98%,白色冰雪的反射率高
达30~80%,导致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较少。
类型 南极
北极
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海陆状况 “ 洋包陆 ”
“ 陆包洋 ”
气温 “世界寒极”——气温低
比南极高
降水 “白色荒漠”——降水少
比南极多
风速 “风库”——风速大
比南极小
特有动物 企鹅
北极熊
总结: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
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考察队由来自 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历时5 个多月,航程总计3万多海里。
第40次南极科考最突出的亮点,当 属秦岭站的建设。秦岭站,中国在南极 的第5个考察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 站之后第3个南极常年考察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人们为何要不远万里奔赴这个冰封世界
从1984年第一次派出南极科考队,已经过去40年,我国的 极地科考己经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态学、大气 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一些重要的 科学新发现,为人类认知极地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冰芯,
可以获得南极过去降水、气 温等地理信息。
从飞机上发送并接收反射回
来的无线电信号,测量南极 大陆岩石上的冰层厚度。
研究气候变化
Ilm
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极洲有藏量丰富的矿物资源,目前
已经发现的就有220多种,包括煤、铁、
铜、铅、金刚石和石油等,还有极具战略
价值的铀、钚等稀有矿藏。
西 经 0 东 经

石 油
千 米
西 经 1 8 0 东 经
南极洲矿产分布图
南极大陆的98%被冰雪覆盖着,南
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 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 球表面淡水储量72%。
固体淡水资源
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鲸、海豹和企鹅。还有很多种类的鸟,包括雪鸟、信
天翁、海鸥等。南极海域的特色之一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 虾的 蕴 藏量就有10亿到50亿。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
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 的天然实验室。
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队,到南 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 70多个科学考察站。
我国在极地地区有哪些科学考察站
别 林 斯 高晋 海
被得一世岛

中国 中山站(1989)
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





哈利海贴英F
贝尔格拉运格军1号站,
阿 根 )
威 尔

o方

南 极 高
阿 蒙 除 一 特 始 护雨极 南
南 极




伯克纳岛
格山 画
o 赛普尔站
罗 斯 湾 斯科特岛
罗斯福岛 太

西


维 多 利 ,亚
6麦真默多站
南尔 斯 地


油家一油维尔站
(法)
巴的已群感

嘴龄

泰山科考站具有碟形造型
和架空设计,远远望去像是一 个红色的大飞碟。为什么泰山 科考站的造型设计成架空的碟 形 设计者解释,碟形造型视 野开阔,能减少风阻,有利于 大风通过;主体建筑架空离地, 一方面有利于大风吹走下方的 积雪,另一方面把主体建筑与 冰面隔开,维持站内温度。
别林斯高晋 海
被得一世岛

中国秦岭站(2024)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哈利海贴英F
贝尔格拉运格军1号站,
阿 根 )
微巴勒尼群岛
斯科特岛

极 高
阿蒙除 一 特始 ( 护 雨 极



伯克纳岛
格山
o 赛普尔站

西

山 麦 地
( 美 )
克默多站
利亚
o


洲 罗 斯 湾
南尔斯 地



o方
罗斯福岛
嘴龄



思考:为何我国的南极科考站都在1、2月份建立
我国分别于1985年2月和1989年2月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南极洲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
建站和进行科考都是十分艰难的,但是科学工作者们不畏艰险 努力工作,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如:女科学家金庆民 只身在文森峰发现铁矿,秦大河参加国际考察队横穿南极。
1、2月份是南极的暖季,又是极昼期,便于科学考察活动的进行。
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
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随 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渔业、油 气开采规模逐渐扩大,航运、旅 游业等悄然兴起。人类对北极地 区的科学考察也越来越频繁,规 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中国第二次
北极科学考察队
@Ai 悠闲
中国黄河站(2004)
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
○石油、天然气 500030001000200 海拔/米
0 430 860千米
-200-1000-2000-4000-5000
中国北极科考站
30
洲02


120
30
冰岛
巴m
霍普角
o北 极 80
物 尔 羊 喻 北
·扬马延鸟



北板酸
西 鋒 6 东 经

西 经 - 经

150
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去的补给船,去时装的满满的,回时也不
轻松,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回来装满了垃圾
保护极地环境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
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
难以自行恢复。随着人类
不断深入涉足,极地地区
不再是一片净土,极地环
境问题也日益显现。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
过度捕杀鲸、海豹等极地野生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石油开采和运输
过程中容易发生
石油泄漏,导致 北极地区的环境
污 染 。
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
同责任,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为此,国
际社会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
议定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条例,
保护人类共有的极地。
演讲: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以 下是两幅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 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位置范围
地形
气候
生物
科考站
资源
环境问题 措施
二 课堂总结
极地地区
冰雪覆盖 的地区
科学考察 的宝地
保护极地 环境
南极:长城站、中 山站、昆仑站、泰 山站、秦岭站
北极:黄河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