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真题】202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新课标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
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
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
材料二:
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
(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科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玉兔二号”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投向深空。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摘编自吴伟仁《<月背征途>推荐序》)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A.⑥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①⑥③⑤
C.⑥④①②⑤③ D.②⑥①④③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星5号“体型”庞大,因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舱送入月球轨道,不过在飞行途中它会不断地分离,以减轻自重。
B.鹰号的着陆过程并不顺利,飞船飞过了预定着陆区,前方情况不明,但是两位宇航员镇定、冷静地解决了突发问题。
C.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一号”在月球安全着陆,这为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玉兔一号”,它探测到了全新的科学数据,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期待着”“此时此刻……人们鸦雀无声”等语句,烘托了登月舱即将着陆时的紧张气氛。
B.材料二引用我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将“玉兔一号”和“阿波罗号”的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然后对后者提出质疑。
C.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个”“首个世界第一”等词语,表明“嫦娥四号”探测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现了驾驶员团队获得成功后激动的心情。
D.从材料一的成功登陆月面,到材料二“探测到……不同的地下层”,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地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
4.《<月背征途>推荐序》对读者了解这本书有哪些帮助?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
5.“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023高三上·盐城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被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D.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①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②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③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遂发命遽兴姜戎。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注]①超乘,一跃而登车,是一种轻狂无礼的举动。②乘韦,四张熟牛皮。③死君,指逝世不久的晋文公。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轸曰秦A不哀吾丧而B伐吾C同姓D秦则无礼E何施之F为G遂发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辞焉”的“辞”指“推辞”,与《鸿门宴》中“今者出,未辞也”的“辞”意思相同。
B.“必死是间”的“是”指“这”,与《六国论》中“是又在六国下矣”的“是”意思相同。
C.“免胄”中“胄”指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又称“兜鍪”,辛弃疾“年少万兜鍪”中此词借代士兵。
D.三百乘,指三百辆战车。乘,古代兵车的量词,把一车、四马称为“一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帮助郑国戍守的秦国将领派人回秦国报告说,他掌管着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偷偷派兵前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郑国了。
B.秦穆公为此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认为军行千里,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军队的行踪一定会暴露,此行一定不会取得成功,因而反对出兵郑国。
C.秦穆公没有采纳蹇叔的意见,派遣孟明、西乞、白乙三个将领带兵攻打郑国,蹇叔知道此行是去送死,因儿子也在军中就哭着送行。
D.弦高为迟滞秦军进军速度,就假装奉国王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秦军将领于是灭掉滑国后返回,途经殽山时全军覆没,三大将均被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4.王孙满认为,秦国的军队一定失败,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②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昆明池:汉武帝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建,以习水战。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②传说长安昆明池水边有织女像,水中有石鲸雕刻。③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秋天结实,状如米,故称菰米。④关塞:指作者此时所在的夔州山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汉时功”“武帝旌旗”所表现的汉武帝练习水战时旌旗蔽天的宏大场面,颂扬昔日长安的盛况,表达诗人无限追忆。
B.颔联由回忆转向现实,描写月夜下、秋风中的昆明池畔,只剩下石像依旧伫立,与首联虚实结合,感慨昔日盛况不再。
C.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荷花经过露冷霜冻,花瓣坠落,露出莲蓬,表现出清秋的冷落凄凉,哀景哀情,点出秋兴主题。
D.诗歌尾联,作者以漂泊江湖的渔翁自比,在表情达意上与他在《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有人认为,这首诗“以情注物”,即将诗人丰富的情感倾注在所选取的物象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17.(2024·遵义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到以“拢”“抹”等动作弹奏琵琶名曲的两句是:“ , 。”
(2)小刚登上高山,只见天云一线,朝霞如绮,就觉此情此景特别贴合姚鼐《登泰山记》中“ , ”的描写。
(3)描述女性画眉毛的句子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如唐宋作品中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下·六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21年,陈敬熊在浙江宁波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废墟到处可见。面对_________的国家,陈敬熊愤懑不已,为国忧心,树立了工程报国的理想。
1957年,陈敬熊服从组织安排,踏入航天之路。刚进入航天领域,便迎来了一项重大工程——研究“1059”导弹天线。导弹天线,是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天线设计中的数学计算一直是个难点,尤其在短波天线领域。陈敬熊_________,不懈研究,从基本模型出发推导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这一极具开创性的算法简化了设计公式的推导步骤,加快了“1059”导弹天线的设计进程,成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典范之一。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新鲜的血液。为使航天事业发展_________,陈敬熊积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他将长期累积总结的理论和经验传授给对科技创新极其重要的能将科技星火蓬勃燎原的年轻科枝人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B.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D.春天的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2023高三上·东莞期末)语言文字运用II
什么是“天头地脚”?什么是“象鼻”?什么是“鱼尾”?......打开识典古籍网站《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点击这些看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永乐大典》高清图片上相应的位置立刻突出显示,直观而形象地展现这部珍贵古籍的风采。更令读者感兴趣的是,网页上的《永乐大典》可以随着鼠标调整方向和角度,360度观赏,仿佛是 ① 。
“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最大限度地用光影变化模仿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原貌。”识典古籍项目产品负责人王宇说。
《永乐大典》数字高清影像库是国家图书馆承接的国家古籍数字化重点项目,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和字节跳动公司共同设计研发。“数字化解决了存藏和使用之间的矛盾。”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因古籍年代久远、极易破损,珍贵古籍的借阅有严格的流程,普通读者是难以接近的。“纸寿千年”,每一次翻阅都是对古籍的伤害。“古籍数字化既 ② ,也使《永乐大典》这部宝贵文献“化身千百”“走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感知《永乐大典》的不朽神韵。”张志清说。
21.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呀?
B.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
C.他们到处放火,把什么都抢得精光。
D.你倒是说话呀,装什么哑巴!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4.(2025高一上·顺德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曾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言”,是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受益,这是为人处世之智慧。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A
4.①提供背景信息:通过月背知识介绍,强调了月背探测的科学和工程意义,突出了中国航天的创新和突破。②突出书本主旨:介绍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的成就。③鼓励读者追求梦想,展望未来航天任务:鼓励读者了解探月和航天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5.①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到中国航天人通过“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任务持续深入地探索月球,以及对月背的研究,都展现了全人类在探月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步,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的探索精神。
②他们在国际会议上分享探月任务的进展,邀请国际社会合作,体现了开放和合作的“无国界”态度。
③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探索,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科学家有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报告类;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答案】6.B
7.C
8.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
9.①使用方言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听赛没听”“嘛能耐”“转天”“打眼”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②善用修辞,语言凝练传神。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③语言幽默,富有津味相声特色。如“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等语句,调侃式地表现了蓝眼此时心中的自嘲之意,暗示了蓝眼尴尬处境的同时又令人忍俊不禁。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的线索
【答案】10.DEG
11.A
12.D
13.①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生意,在这里遇到秦军,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引礼。
②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14.①秦军经过周朝都城的北门时,其轻视他人,举动无礼且骄横。
②骄横无礼的军队会缺少谋略。
③进入险要之地却缺少谋略的军队就会失败。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古代度量衡
【答案】15.B
16.①将对秋日衰败之景的感慨倾注于“织女”“石鲸”“菰米”“莲房”之中。池畔织女,徒负夜月;“石鲸”之像,风雨飘摇;菰米结实,任其漂荡;莲花飘坠,凋零萎褪。虚写昆明池衰败景象,正合“秋兴”之题意。②将对当今国势衰颓的悲叹倾注于“昆明池”中。如今杜甫身在夔府,心在长安,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残破衰败、动荡不安的形势, 抚今追昔,伤时念乱。③将对自身漂泊孤寂的慨叹倾注于“关塞”“鸟道”等物象中。诗人以“关塞”泛指秦蜀之间的高城险塞,以“鸟道”指山路之险峻,以“江湖一渔翁”自谓,写出世路艰难、风雨飘摇之中孤寂无所底止的沉哀。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7.【答案】(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示例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示例2: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示例3: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歌子》)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答案】18.满目疮痍;迎难而上;后继有人
19.他将长期累积总结的理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科技人员,这些年轻科技人员对于科技创新极其重要,他们能将科技星火蓬勃燎原。
20.A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
【答案】21.A
22.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用光影变化最大限度地模拟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原貌。
23.仿佛是拿着真书在阅读;减少了纸书的磨损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句补写
24.【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