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1.3.1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分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3.1.3.1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分层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7 16: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1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分层作业
1.下列不属于口腔作用的是( )
A.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B.初步消化蛋白质
C.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D.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2.淀粉在口腔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A. 葡萄糖 B. 麦芽糖 C. 蔗糖 D. 乳糖
3.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
A. 30℃以下 B. 37℃左右 C. 40℃以上 D. 无所谓
4.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是因为( )
A. 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 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5.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主要是( )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6.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试管中的液体需要充分混合均匀
C.水浴温度为37℃,模拟了口腔中的温度
D.2号试管溶液的蓝色比1号试管的深
7.晶晶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咀嚼馒头时唾液分泌增加
B.牙齿的咀嚼利于馒头的消化
C.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D.馒头在口腔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8.关于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应在37℃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
B.唾液和清水的加入量应相等
C.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D.加入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9. 下列关于食物在口腔中消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口腔中的牙齿能将食物切断、磨碎
B. 舌头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C. 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
10.下列关于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无关
C. 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D. 实验中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加入唾液并充分搅拌的
11.当我们看到美食,口腔中会不自觉分泌唾液,这主要是哪种唾液腺在起作用( )
A. 仅腮腺
B. 仅舌下腺和颌下腺
C. 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共同作用
D. 仅腮腺和舌下腺
12.【多选】小丽做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色
B.本探究实验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C.②③对照,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①②对照,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奥秘。
(1)为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处理,充分反应后,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I Ⅱ Ⅲ Ⅳ
淀粉含量 +++++ ++ +++++ -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Ⅳ号试管模拟的消化器官是______ 各试管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目的是_________。
②Ⅲ号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______。
(2)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系统中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后才能被吸收。为了14.探究不同器官内的淀粉经过消化后的产物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同学们依据“小分子物质能够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的原理,设计了模拟实验。将图一中各试管内的有关液体,分别放入图二所示装置的甲中逐一进行实验。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______。
②甲中应放入______(填“反应前的淀粉溶液”或“反应后的液体”),一段时间后,检测烧杯内的液体是否含有该物质。
③若将试管Ⅰ内的有关液体放入甲中,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滴加碘液,烧杯内的液体不变蓝,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淀粉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说明淀粉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 馒头碎屑 0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3 馒头块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1)该实验的对照实验试管是_______号试管。
(2)5~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蓝;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l号试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_都有关系。
【答案】
1.B 2.B 3.B 4.B 5.A 6.D 7.D 8. D 9.C
10.B 11.C 12.BC
13.(1) 小肠 模拟人体内部温度,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胃液不能消化淀粉 口腔和小肠 (2)细胞膜反应后的波体 不能 不能
14.(1)1 (2)1 3 2 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3)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