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1.3.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课时《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本课时承接上一课时对消化概念及消化系统组成的介绍,聚焦食物在胃肠内具体消化过程,为后续理解营养物质吸收奠定基础,对构建学生完整的人体生理健康知识体系意义重大。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材涵盖涵盖胃、小肠内的过程及原理,知识抽象且具系统性。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消化系统健康。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胃和小肠内食物消化的过程;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理解小肠内复杂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多种消化液协同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人体生理知识好奇但认知浅显。已掌握消化系统基本结构,具备一定观察分析能力,但对抽象消化过程理解有难度,需借助直观手段辅助学习。
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理解胃肠消化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逻辑思维;构建胃肠消化概念模型,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实践: 经历探究实验,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 关注自身饮食健康,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胃和小肠内食物消化的过程。
2 理解肠消化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胆汁对植物油的作用实验,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饮食健康,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验探究与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兴趣,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突破重难点,最后回归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固知新 【回顾旧知识】“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消化,食物在口腔中如何被消化的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 巩固旧知,为新课学习铺垫。
探究实践 【提出问题】我们中午吃了米饭、炒菜等许多食物,感觉肚子饱饱的。但是经过一下午的学习和活动,晚上又感觉饿了,这是因为中午吃的食物已经被消化了。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呢 【创设情境】介绍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他将肉块放入一个小巧的金属笼子,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他原以为这样处理后,肉块就不会因为受到胃的摩擦而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却发现肉块消失了。 【提出问题】肉块中包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 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创设情境】展示胃、小肠内部结构图片,讲解胃蠕动、胃液成分及对蛋白质初步消化作用,强调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分析小肠利于消化的结构特点。在小肠内,各种结构复杂的营养物质都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强调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提出问题】想一想,吃什么最抗饿?为什么是一日三餐?为什么不能暴饮暴食?为什么说零食不断,吃饭不香?饭后可以立即运动吗? 【创设情境】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和2号,然后各加入等量植物油。在1号试管里加入2毫升猪或鸡的新鲜胆汁,2号试管里加入2毫升蒸馏水。将两支试管充分摇动,静置后观察试管内植物油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胆汁对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有何意义。 【提出问题】胃会消化自己吗?播放相关视频,结合视频进一步阐述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强调胃黏膜对胃壁的保护就像给胃穿上一层“防护服”。引导学生思考胃黏膜受损的后果。 【课堂练习】展示练习题,巡视指导。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并思考问题。 观看图片,记录关键信息,思考胃肠消化过程与结构功能关系,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观看视频,理解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思考胃黏膜受损问题,小组内简单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具体例子和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有趣的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 利用多媒体与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胃肠消化复杂过程。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 拓展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考。 通过视频,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强化知识掌握。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总结知识。 【作业布置】阐述良好饮食习惯对胃肠消化的重要性。 回顾并分享学习收获。 记录作业。 加深知识记忆,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加深知识理解,培养书面表达与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 阐述良好饮食习惯对胃肠消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课时食物在胃肠内的吸收 1、斯帕兰扎尼的实验 2、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3、胃内消化 4、小肠内消化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多数学生理解了胃肠内食物消化过程,但对小肠内复杂化学性消化仍存困惑。教学中小组讨论深度不足,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后续教学应优化实验指导,加强小组协作引导,采用更多直观手段突破难点,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