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1.3.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本课时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中“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关键部分。它承接食物消化的知识,深入探讨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为后续学习人体新陈代谢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教材涵盖理解营养物质吸收原理、部位及方式。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建立合理饮食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难点:理解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现象好奇,具备一定观察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不足。对于微观的营养物质吸收过程,需借助直观手段理解。
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阐述营养物质吸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小肠的结构,说出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探究实践: 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提高科学探究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消化系统健康。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吸收的概念。
2 理解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探究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饮食健康,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兴趣。借助实验、图片等,化抽象为直观。设置问题引导思考,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固知新 【回顾旧知识】展示食物消化相关问题,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何处初步消化?”引导学生回顾。 思考并回答问题。 巩固旧知,为学习营养物质吸收作铺垫。
探究实践 【提出问题】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常会出现胃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身体消瘦。而有些人虽然吃的并不多,却容易发胖。这些都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关。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 【实验探究】取家兔或鸡的一段小肠,顺肠管剪开肠壁,观察肠壁内表面是否平滑。剪一块小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里,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内表面有什么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壁切片,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 【提出问题】小肠壁内表面有什么结构 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新知探究】展示小肠绒毛结构模型,讲解小肠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如小肠绒毛、微绒毛增加吸收面积,绒毛内丰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物质运输;总结营养物质吸收部位与方式,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生活链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大肠内粪便存留时间过长,就会变得干硬不易排出而引起便秘。经常便秘,会造成毒素在体内积累,引起多种疾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预防便秘。 【动手实践】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取一张纸(或薄塑料纸)裹在铅笔的外面,然后用手将纸从铅笔的两端挤向中央,纸会形成很多皱褶,很像小肠内壁的结构。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理解小肠结构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课堂练习】展示练习题,巡视指导。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图片,记录关键信息,思考胃肠消化过程与结构功能关系,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认真聆听制作要点,记录关键信息,对模型制作形成初步思路。 独立完成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具体例子和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与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胃肠消化复杂过程。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知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内容,总结重点。 【作业布置】绘制营养物质吸收的概念图,要求清晰展示各知识点联系。 发言总结,完善知识体系。 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强化记忆,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 绘制营养物质吸收的概念图,要求清晰展示各知识点联系。
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课时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的营养物质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对营养物质吸收知识有一定理解。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兴趣,但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吸收功能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应给予更多引导。课堂练习反馈出学生对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知识综合运用上需加强。后续教学可增加更多生活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