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1.4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本部分内容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的重要组成,承上启下。承接人体营养物质知识,为学生理解饮食如何影响健康做铺垫;开启健康生活方式篇章,助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章第四节。教材介绍了购买食品关注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引导学生识别问题食品;再阐述食品安全,让学生了解变质食物危害,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合理饮食:介绍平衡膳食宝塔,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接着讲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和要求,如三餐分配、食物搭配;通过设计食谱活动,让学生实践合理饮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食品安全常识,如食品选购注意事项等;理解合理饮食的选择和要求,学会设计营养合理食谱。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科学合理且符合个人需求的饮食方案。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浓厚,且已具备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但缺乏对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系统认识。他们生活经验有限,对食品营养价值判断和科学饮食搭配能力不足。同时,该年龄段学生易受广告和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因此,教学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帮助其形成正确观念和行为。
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阐述食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举例说明合理饮食。 科学思维: 通过调查当地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项目式学习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提升合作交流及实践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认识食品安全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自身和他人饮食健康。。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理解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的原则。
2 学会辨别食品安全
探究能力 通过调查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及饮食习惯提高调查和合作交流能力。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调查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知识。运用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知识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设置课堂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强化观念。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固知新 【回顾旧知识】“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食物是如何被吸收的呢?” 【创设情境】吃了没有煮熟的豆角,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有时还会出现四肢麻木、心慌胸闷等不适。可见,食用未煮熟的豆角是不安全的。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怎样饮食才合理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巩固旧知,为新课学习铺垫 通过贴近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探究实践 【调查思考】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分组调查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及饮食习惯。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我国对保证食品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食品包装袋的图片。 【提出问题】想一想,购买食品是应该注意什么呢?。 【新知探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新鲜食品,买鲜活食材加工;尽量不吃隔夜饭菜;生豆角、新鲜的黄花菜有毒,要烹制熟透后再吃;不吃发芽的马铃薯、发霉的花生;野外看见不认识的蘑菇,不能随便采回来吃,从而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新知探究】讲解合理营养饮食,展示“平衡膳食宝塔”,引导分析各层食物作用和摄入量。 【新知探究】讲解合理饮食对青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结合视频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 【提出问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吃得好,营养充分又不发胖 【实践探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将自己制订的食谱和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菜品,分享劳动成果。 【课堂练习】展示选择题和简答题,巡视指导,点评答案。 分组调查,记录问题,组内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思考老师的问题。 倾听思考,结合生活反思饮食。 思考讨论,理解合理饮食。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代表展示,组间互评,完善食谱。 独立完成练习,核对答案,订正反思。 培养学生调查和合作能力,引导关注生活,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购买食物。 让学生掌食品安全知识,反思自身,培养健康饮食意识。 让学生掌握合理饮食知识,培养健康饮食意识。 通过视频,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合作创新能力,加深对合理饮食理解。 巩固知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和合理饮食原则,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强调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家人制定一周健康饮食计划,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 回忆本节课内容,积极发言总结,聆听教师补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记录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要求。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培养学生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增强健康饮食意识。
作业设计 为家人制定一周健康饮食计划,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
板书设计 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 一、食品安全 1.选购方法 2.饮食习惯 二、合理饮食 1.合理饮食原则 2.平衡膳食宝塔 三、设计食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合理饮食有了较深入理解,积极参与调查、讨论和设计活动,提升了探究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低,教师应加强指导;在食谱设计评价时,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评价不够全面深入。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如邀请食品专家讲座,让学生更直观了解食品安全前沿知识。